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是当前阅读课中一种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它篇幅短小、取材丰富、形式活泼,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主题,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那么如何找到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巧妙设计“小练笔”呢?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得回味无穷,心中有言,不吐不快,而这正是绝佳的读写结合点。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结尾是那个外国学生给徐悲鸿道歉的情景,最后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而徐悲鸿的反应却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激发学生发展一下故事情节:徐悲鸿听了这个曾经羞辱过他而现在又向他道歉的外国学生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有的学生还在忌恨他前面的傲慢无礼,写道:“不知是谁说过,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现在干什么又来道歉呢?”有的学生则大义凛然地写道:“不必了,中国是弱国,我们中国人自然会受到你们的轻视,我能理解。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中国人决不比任何外国人差!”有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徐悲鸿的大师风范:“算了算了,中国也有句俗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只是想让你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对徐悲鸿爱国的思想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徐悲鸿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也更丰满了。
二、给插图配上文字
课文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形象地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有些插图也可以成为阅读课上的读写结合点。在《虎门销烟》这一课中,有一幅林则徐的雕像图,只见林则徐身着朝服,头顶官帽,项挂链珠,端坐于基座上,目视远方,手捻长须,威武正气。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问道: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林则徐爷爷的这尊雕像前,回想起他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对林则徐表示钦佩:“林则徐爷爷,再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你能够顶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长了国人志气,灭了列强威风,我真敬佩您!”有的学生联想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却被清政府革职发配新疆而感到惋惜与愤恨:“林则徐爷爷,虎门销烟是您的英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自豪的事,但对您这样一位大功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却只知道卖国求荣,还把您发配到边疆,我真替您惋惜呀!”有的学生则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报国理想:“林则徐爷爷,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正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软弱无能,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才能永远让祖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溢于言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自己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此刻,教师的讲解是多余的,再精确地中心思想的总结也是苍白而无力的。
三、仿写文中的排比句
写景的课文一般多用排比,文彩华丽,气势如虹,读来琅琅上口,景物跃然纸上,美不胜收。比如《九寨沟》这课的第四自然段,连续使用了四个“也许”句群,描写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勾勒出一幅妙趣横生的野生珍稀动物园,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探险欲。文中对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描写十分传神,正好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描写动物。于是,我引导道:课文中介绍了四种动物,你猜一猜,九寨沟的林深叶茂处,还可能会碰到哪些动物呢?它们又在干什么呢?于是,学生笔下便诞生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也许,会有一只美丽善良梅花鹿在不远处草丛里正小心翼翼地向你张望,等你走过去,它已不见了踪影。”“也许,你会发现你身旁的大松树上跳跃着一群活泼机灵的小松鼠,它们正在开心地做着它们属于它们自己的游戏。”“也许,你还会发现一只色彩艳丽的鸟儿站在一根细细的树枝上一会儿耐心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一会儿唱上一两句,可是你连它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呢!”……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九寨沟这个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
四、填充省略的内容
课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号,其实省略号也是一处读写结合点。省略号在省略课文内容让行文变得简洁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的空间,而此处也可以进行小练笔。《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寒冷而黑暗的无火世界——“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这一段后我追问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那个没有火的年代里,人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再一次发挥了它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火,人们只好喝冷水,好多人都因此而得了病。”“没有火,就没法烧制砖块砌房子,人们只能生活在又阴有冷的山洞里。”“没有火,人们只好忍受野兽的欺负,甚至被野兽当作食物吃掉。”“没有火,冬天简直无法忍受,过一个冬天都会冻死很多人。” ……这些事例的补充为理解后文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而遭罪的英雄壮举作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情感上的铺垫,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打下了伏笔。
当然,阅读教学中决不能为了练笔而练笔,而要恰到好处地选择学生有话可写处、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处让他们妙笔生花,这就需要教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能力和精准独到的眼光了。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得回味无穷,心中有言,不吐不快,而这正是绝佳的读写结合点。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结尾是那个外国学生给徐悲鸿道歉的情景,最后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而徐悲鸿的反应却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激发学生发展一下故事情节:徐悲鸿听了这个曾经羞辱过他而现在又向他道歉的外国学生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有的学生还在忌恨他前面的傲慢无礼,写道:“不知是谁说过,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现在干什么又来道歉呢?”有的学生则大义凛然地写道:“不必了,中国是弱国,我们中国人自然会受到你们的轻视,我能理解。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中国人决不比任何外国人差!”有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徐悲鸿的大师风范:“算了算了,中国也有句俗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只是想让你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对徐悲鸿爱国的思想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徐悲鸿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也更丰满了。
二、给插图配上文字
课文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形象地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有些插图也可以成为阅读课上的读写结合点。在《虎门销烟》这一课中,有一幅林则徐的雕像图,只见林则徐身着朝服,头顶官帽,项挂链珠,端坐于基座上,目视远方,手捻长须,威武正气。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问道: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林则徐爷爷的这尊雕像前,回想起他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对林则徐表示钦佩:“林则徐爷爷,再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你能够顶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长了国人志气,灭了列强威风,我真敬佩您!”有的学生联想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却被清政府革职发配新疆而感到惋惜与愤恨:“林则徐爷爷,虎门销烟是您的英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自豪的事,但对您这样一位大功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却只知道卖国求荣,还把您发配到边疆,我真替您惋惜呀!”有的学生则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报国理想:“林则徐爷爷,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正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软弱无能,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才能永远让祖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溢于言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自己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此刻,教师的讲解是多余的,再精确地中心思想的总结也是苍白而无力的。
三、仿写文中的排比句
写景的课文一般多用排比,文彩华丽,气势如虹,读来琅琅上口,景物跃然纸上,美不胜收。比如《九寨沟》这课的第四自然段,连续使用了四个“也许”句群,描写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勾勒出一幅妙趣横生的野生珍稀动物园,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探险欲。文中对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描写十分传神,正好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描写动物。于是,我引导道:课文中介绍了四种动物,你猜一猜,九寨沟的林深叶茂处,还可能会碰到哪些动物呢?它们又在干什么呢?于是,学生笔下便诞生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也许,会有一只美丽善良梅花鹿在不远处草丛里正小心翼翼地向你张望,等你走过去,它已不见了踪影。”“也许,你会发现你身旁的大松树上跳跃着一群活泼机灵的小松鼠,它们正在开心地做着它们属于它们自己的游戏。”“也许,你还会发现一只色彩艳丽的鸟儿站在一根细细的树枝上一会儿耐心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一会儿唱上一两句,可是你连它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呢!”……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九寨沟这个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
四、填充省略的内容
课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号,其实省略号也是一处读写结合点。省略号在省略课文内容让行文变得简洁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的空间,而此处也可以进行小练笔。《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寒冷而黑暗的无火世界——“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这一段后我追问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那个没有火的年代里,人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再一次发挥了它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火,人们只好喝冷水,好多人都因此而得了病。”“没有火,就没法烧制砖块砌房子,人们只能生活在又阴有冷的山洞里。”“没有火,人们只好忍受野兽的欺负,甚至被野兽当作食物吃掉。”“没有火,冬天简直无法忍受,过一个冬天都会冻死很多人。” ……这些事例的补充为理解后文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而遭罪的英雄壮举作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情感上的铺垫,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打下了伏笔。
当然,阅读教学中决不能为了练笔而练笔,而要恰到好处地选择学生有话可写处、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处让他们妙笔生花,这就需要教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能力和精准独到的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