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问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被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实践的证明,提问式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其一直保持着课堂形式的宠儿的角色。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提问的原则两个方面浅析高中语文提问式课堂教学。
  关键词 提问式 课堂教学 重要性 原则
  一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学生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适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老师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常言道: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课堂提问式教学同样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们的疑惑,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必须要精心准备,精心挑选,因此,课堂提问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因人而异,分类提问,符合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的众多学生中,其知识水平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优等生的问题和中等生的问题要区别对待。如果盲目的提问,不仅达不到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效果,适得其反,还会打击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筹划课堂提问时,在抓住教材整体要求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问的问题呈现难易递升状,具有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稍微有难度的问题选择优等生进行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选择中等生或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在提高他们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进行准确的判断,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储备能力,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如果事先被提问的学生不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他就很难理解范进为什么宁可忍受屠夫的凌辱,也要去考功名,而中举之后为什么会突然的疯了。这些情感体验没有一定的科举制度的知识做铺垫,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其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添加难度系数略大的问题。但是,毕竟高中生知识能力有限,这个系数的大小必须有适当的把握。即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
  所提问题要与提问对象的思维特征相匹配。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虽然一开始摘不到“桃”,但是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只要“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就算是针对优等生,如果问题难度系数过大,学生也会“启而不发”,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达不到提问式教学的效果。所以老师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从而起到引发学生有效的新认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另外,提问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适时性,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适当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必须注意,提问式课堂有个前提就是“适当的提问”,切记满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就选择抛开教材重难点,脱离实际,只求提问“多多益善”的课堂模式。结果使得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由“满堂灌”式教学转为“满堂问”式教学,使得学生们晕头转向,无力招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提问式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是“有选择的、适时的”提问。课堂提问的“选择性”和“适时性”即是指抓住适当的课堂提问时机,有选择的提问问题。个人认为,一般课堂的最佳提问时机有三个:首先,课堂教学开始时。即指新的课堂教学开始时,老师一般会以旧知识的复习为开场白,这时“悬念式”的提问方式,则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接下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堂中间,当学生们对某个问题具有争议和引发讨论时,为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趣味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比较合适。最后,课堂结束的时候,为了检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回忆式和综合式的问题就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
  另外,课堂提问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同学们留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问式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感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那么语文老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作文的合作呢?如今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争的事实。从小学三年级写到初中三年级,平均两周一个作文,七年时间,作文次数也在一百以上,按道理上讲,学生是越来越会写作文。可怎么却变成了学生怕写作文呢?  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模式“老师出题--学生写
本文结合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靖远煤电为研究对象,从经营杠杆原理角度出发,指出当前靖远煤电经营杠杆系数逐年增加,会放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分析了当前影响靖远煤电
摘 要 随着经济建设进入转型期,市场经济对现代化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现在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又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专业。本文简单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经。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  一、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艺术设计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专业,在学校学生仅仅是学习基础理
【摘 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活动为核心,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由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几点探索  在政
土生万物.所有庄稼、花草、树木都在泥土里生长,都是大地的孝子贤孙.rn开春时节,乍暖还寒,绿色开始缠绕村庄,山润水软,百草生香,山坡上的桃花、梨花含苞待放.我和妻子借假日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与艺术欣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实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创造性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艺术欣赏 美术欣赏课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它是向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积极手
日常生活中,身体皮肤受损时常会不期而至。对于小伤口,许多人认为是小菜一碟,往往用创可贴一贴了事,甚至胡乱用烟丝、牙膏等涂抹填塞。殊不知,小伤口处理不当亦会导致严重后
期刊
校长给全体学生出了一张考卷:写出一百个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并以这些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排出先后.结果让校长和全体教师大吃一惊,排在最前面的多是歌星、影星,而鲁迅、爱因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