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实施,许多教育机构都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一些二类高中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分析了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在的素质教育转变。在农村,由于受经济和地区环境的制约,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尤其是农村的一些二类高中。因此,笔者认为在农村的生物教学中,应当立足于当地实际,教学改革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二类高中发展的生物高效课堂模式。
  一、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师主导课堂,师生互动欠缺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往往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少。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容易产生疲累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设施比较落后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相适应,并积极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而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效果很难得以实现。尤其在农村的许多二类学校,由于经济、环境等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很难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教师缺乏教学资料,而学生又缺乏实践,很多学校都没有网络和多媒体设施。虽然大多学校都设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但资源还是相对稀缺的,学生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少,使得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阻碍,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积极拓宽教学范围,尤其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教师应当将书本知识与动物饲养和种植农作物结合起来,做到与当地经济相接轨,将课堂教学逐渐融入社会。而实际上,许多生物教师并没有积极的研究和参与,只是被动的应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没有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得农村的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还有的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仅限于书本和大纲,只重视实验目标却忽视了实验的过程,使得课堂内容过于肤浅和呆板,而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
  1.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充分诱发出学生的思维动机,缺乏动机的思维也当然的缺乏创造力。比如,在讲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时,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定成熟植物细胞液浓度?对于这种问题,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进而会想到利用浓度各异的蔗糖溶液去测定。教师就是通过创造这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利用不同的知识点去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一课,洗衣水排放到河流里,由于洗衣水中含有大量的磷,使得河水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藻类植物繁殖旺盛。因此,有的学生就有可能想到用洗衣水灌溉庄稼,从而使庄稼也大量繁殖。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予以肯定,进而与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既使学生得到鼓励,又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2.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胃液时提到胃液的成分,胃液含有盐酸,学生可能就会想到盐酸具有强腐蚀性,然后产生质疑,盐酸为何不会腐蚀胃呢?而且这种问题,许多学生都会感兴趣,于是都去积极的寻找答案,最后了解到胃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能够保护自己。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作为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因素。
  在农村许多学校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都采用讲授的方式,只是讲授了一些传统知识,无法与现在的创新式教育相适应。生物教师应该积极的改革教育方式,将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终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教师为他解答后,还可以对整个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4.课堂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局限于书本,还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探索生物教学的新方式,对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也要重新定位,转换师生角色,使师生感情得到充分沟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且和谐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支持学生去思考和创新,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才会产生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生物属于自然学科,因此,生物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标中也提出了,生物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学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进行实践教育时,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农村的生物教学模式一定要联系实际加以改革和创新。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生物教育在农村学校得以全面彻底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磊.新课标形势下高中生物的创新教育[J].
  [2] 杨继红.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
  [3] 陈振民.农村生物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J].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数学对文科班女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寸步难行,更别提课改所提倡的个性学习与发展潜能。本人从从事教育一线的经验及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对这个现象作了调查分析研究其原因,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个性的学习 发展潜能 心理因素 比较学习法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倡富有个性的学习。但数学对文科
【摘 要】方剂学是沟通中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课程,如何改变学生对方剂学“晦涩、难懂”的偏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方剂学是摆在所有方剂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期和大家相互交流、不断提高。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 中医康复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简称中康)是通过学习方剂学、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中医课程的康复保健方法与技能,满足社会对康复保健类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剂学》虽不是该专业
初中物理学习阶段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时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在就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计算进行介绍,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物理单位换算  物理学里
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这是我们应该要正视的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再创造法”也就是要学生本人把要学习东西,借助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通过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新的课程改革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现能力。何谓发现能力?发现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人类社会就是通过各个领域的不断发现而逐步走向前进的。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初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品质;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见解。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摘要】学生在学习初中几何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原因是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还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关键词】思维能力 主动性 多媒体  初中几何是研究平面几何的,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按照新课程教材安排,学生进入初一年级就要开始学习基本的几何学习阶段,初中学生在几何题中主要存
数学中充满着美丽,它好象盈盈一池春水,若送来微风,就能荡起阵阵涟漪;若容入小溪,就能奏出动听的乐章;若容人大海,也能掀起阵阵波涛……数学是神秘的,又是迷人的,作为教师,应不断发掘数学之魅力所在,使数学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紧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学风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成因,并从端正教风、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探索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包括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孕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沃
一、前 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使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开始向课程的“社会性”转变,即学习不再单纯是学习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所学的知识能和实际相联系,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