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以来,这座人类文化的宝库,得到世界学界的认可。目前,经过学界的努力开拓,共同探究出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即敦煌学。
上世纪初,我国学者先后对敦煌文献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于敦煌遗书的研究,我们不仅落后于日本,而且落后于西方世界几十年的水平。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时至今日,在敦煌学断代方面的研究,除1992年北京语言学院林嘉平教授《中国敦煌学史》之外,少有著作。今,笔者初涉敦煌学,现就所见资料,对敦煌时代发展试作如下梳理:
西汉
公元前一三九年至公元前一二六年,武帝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张骞、甘父首使西域,经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至阿姆河上游。公元前一二一年,武帝元狩二年,河西战役,霍去病二袭祁连,浑邪杀休屠来汉,设武威、酒泉二郡。公元一一九年,武帝元狩四年,张骞二出西域,至乌孙赤谷城(今伊塞克湖西南),副使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公元前一一一年或稍晚,分武威、酒泉地,更值为张掖、敦煌。
公元前二年,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伊存口授浮屠经。
东汉
公元六十七年,明帝永平十年,中天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至洛(一说明帝遣蔡愔迎之),敕建白马寺。二僧译四十二章经。此为中土佛教译经建寺之始。公元一七零年,灵帝建宁三年,建大安寺。公元一九三年,献帝初平四年,笮融建寺于广陵。
三国(魏)
公元二二九年,武昌建慧定寺。公元二三八年,苏州建通玄寺。正始中,竺法护出家,人称“敦煌菩萨”。公元二四一年,金陵建保宁寺。公元二四二年,建业建建初寺。公元二四九年至二五六年,嘉平中,敦煌太守皇甫隆“教做耧犁,又教衍溉”。公元二六零年,甘露五年,朱士行求法,西行出塞至于阗。
西晋
武帝时,竺法护随师西行求法。其徒竺法乘后随其在长安、敦煌译经。公元二七五年,河仓城建成,即今大方盘城。公元三一二年,金陵建甘露寺。公元三一四年,长河建莲花寺。公元三一六年,建康建禅林寺。公元三一七年,建康建白马寺。
东晋
公元三四零年,庐山建归宗寺。公元三四四年,建康建延业寺。公元三四七年,剡州石城山建隐岳寺。公元三四八年,金陵建庄严寺。公元三九九年,安帝隆安三年,法显出敦煌,度流沙,经鄯善、于阗,越葱岭后,入北天竺、中天竺。停六年返程,取道海路,另辟一径。是为中土西行求法第一个到达印度且成功携经而返的人。
六国
(公元三一三年至三七六年,前凉张氏,汉族。公元三七六年至三八七年,前秦苻氏,氐族。公元三八七年至四零零年,后凉吕氏,氐族。公元四零零年至四二零年,西凉李氏,汉族。公元四二一年至四四二年,北凉沮渠氏,匈奴族。)公元三四五年,前凉太元二十二年,张骏在敦煌设沙州,领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公元三四五年至三七六年,前凉沙州刺史扬宣在州南修扬开渠,长十五里;又在州东修北府渠,长四十五里。敦煌太守阴澹在州西南修阴安渠,长七里。公元三六六年,前秦建元二年,乐傅、法良于莫高窟始凿崖造龛(依公元六九八年,武周圣历元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说)。一说莫高窟创于东晋永和九年或前凉永乐八年(即公元三五三年)。公元三八五年,前秦建元末,苻坚“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户”。
公元三八七年至四零零年间,后凉敦煌太守孟敏在州南修孟受渠,长二十里。公元三九五年,后凉麟嘉七年内乱,“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者数千户”。公元四零零年至四二零年间,西凉昙无谶由中印度经罽宾(今克什米尔)、龟兹(今新疆库车)、鄯善(今新疆若羌)至敦煌,熟悉汉语。公元四零五年,西凉建初元年,李暠改都酒泉。公元四二零年,北凉灭西凉。
公元四二一年,沮渠蒙逊再度攻破敦煌,屠城。公元四二三年,北凉沮渠蒙逊迎“圣人”昙无谶于姑臧(今武威)译大般涅盘经等十一部经书,奠定大乘教在河西广布的基础。其后,罽宾高僧昙摩密多(法秀)在敦煌闲旷之地“建精舍,植柰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林,极为严静”。
北魏
公元四三九年,太延五年,北魏攻灭建都张掖的北凉,标志北方的统一。继而北魏在河西、凉州、敦煌设镇。敦煌镇都大将辖昌西戍、乐涫戍、酒泉军、张掖军。公元四四零年,太延六年,太武帝改元太平真君。五世纪四十年代,北魏连向鄯善、焉耆、龟兹用兵,俱获胜,丝路南道打通。公元四四二年,北凉沮渠氏余部撤出敦煌,敦煌旋即被李暠之孙李宝占据。李宝遣其弟为使去平城要求内附。北魏封李宝为沙州牧、敦煌公。公元四四四年,北魏召李宝往平城,敦煌置于北魏治下。公元四四六年,太平真君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道士寇谦之、崔浩策划下大规模灭佛。五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柔然称霸西域,北魏势力后退。河西敦煌在柔然、吐谷浑的夹持下屡被寇逼。公元四五二年,文成帝继位,初复佛法。公元四七四年,孝文帝延兴四年,朝中屡议弃敦煌,不从。五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车兴起,与北魏呼应,击破楼兰。公元四八五年,太和九年,穆亮任敦煌镇守大将,“政尚宽简,赈恤穷乏”。公元四九四年至四九五年,孝文帝移都洛阳,西域胡僧到洛阳者多达三千,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佛教进入兴盛时期。公元五一八年至公元五二二年,敦煌人宋云西取道青海远赴天竺。公元五二四年,正光元年八月,孝明帝下诏:敦煌郡改名瓜州。
公元五二七年,孝昌三年,崇信佛教的明元帝四世孙元荣出任瓜州刺史。元荣大兴佛事,莫高窟始有成批洞窟修建。今编号二四六、二四八、四三一、四三五、四三七窟或为元荣所开。开窟活动延及西魏大统十年,即公元五四四年。
西魏
公元五三四年,北魏武帝奔长安,高欢另立孝敬帝,史称东魏。公元五三五年,宇文泰鸩杀孝武帝,另立文帝,史称西魏,控制敦煌。 北周
公元五五七年,宇文泰三子宇文觉废魏自立,建北周,是为闵帝。公元五七二年,宇文泰四子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政权,是为武帝。公元五七四年,建德三年,周武帝下诏废佛灭法,将关、陇、梁、益、荆、襄地区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把数达百万的僧侣、僧袛户、僧图户编为均田户。公元五七七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又取淮南。武帝誓“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公元五七八年,武帝猝然去世,志未酬,但已打开全国统一局面。
隋
隋文帝与独孤后佞佛,奉佛教为国教,制订了保护佛教的法律条文,凡破坏佛像者以“不道论”或“恶逆论”。公元五八九年,开皇九年,隋灭陈,敦煌画塑始有内地风格。公元五九四年,开皇十四年,隋文帝命翻经所沙门法经等人撰大隋众经目录七卷。仁寿年间,隋文帝遣中使至瓜州崇教寺即莫高窟建舍利塔。隋炀帝为晋王时,受戒为总持菩萨;带兵统一江南后,命军队押运经像往长安,计有“宝台四藏,将十万轴,因发弘事,永事弘通。”公元六零七年,大业三年,改瓜州为敦煌郡。公元六零八年,大业四年,日本至德太子第二次遣小野妹子为使赴隋,特选僧旻、请安、慧隐、广齐等同往。隋炀帝命鸿胪寺四方馆接待,并召悟真寺高僧净业等人入馆教授佛法。公元六零九年,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于河西盛会西域二十七国首长。公元六一三年,大业九年,凿二八二号窟,现存隋代洞窟九十四个。
齐参加赛琴尼伯爵探险队至敦煌莫高窟;同年俄国动物学家尼古拉·普尔热瓦斯基至敦煌。
公元一九零零年五月,藏经洞被道士王元箓发现,并以其中水月观音数卷赠县长汪粟庵,汪又转其中部分于甘肃学正、金石学家叶昌炽,叶判其为唐物,谏运省城保管,藩台衙门不听。
公元一九零二年,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十二代教主大谷光瑞组织日本第一支中亚探险队,进入我国新疆,其成员有渡边哲信、堀贤雄、本多惠隆、井上弘国。
公元一九零三年,大谷光瑞自喀什回日本奔父丧,探险队成员到叶尔羌(今莎车)、塔什库尔干、于阗、库车、库尔勒、焉耆、吐鲁番、乌鲁木齐和河西,盗剥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许多壁画。
公元一九零五年,俄国地质学家奥勃鲁切夫在黑城(即哈拉浩特,西夏黑山威福军司,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三十里)盗掘后,于十月至敦煌,以六包日用品为饵骗换手写本两大包。
公元一九零六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高足保罗·伯希和组织远征队来华,成员有负责测绘的路易·瓦兰博士和摄影师查尔斯·努艾特。八月至喀什。六周后至库车,先后在吐木休克、库车等地发掘八个月,发现“早期库车文字”。
公元一九零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自古楼兰遗址出发,沿罗布泊南丝路古道,穿越库姆塔格沙漠,经阳关,于三月十六日至敦煌。五月二十一日,再到莫高窟,以四十块马蹄银骗购神幡绘画五桶,文书廿四箱。此批经卷绘画后藏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公元一九零八年三月,伯希和一行至敦煌,以五百两白银骗购六千余件精品;俄国人科兹洛夫率考察队至额济纳旗东的黑城,搞走大批手稿、印本、钱币、佛教法物;日本大谷光瑞组织第二个探险队,成员有十七岁的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六月自北京出发经库车(今乌兰巴托)于十月达古城(奇台县)、吉木萨尔,后分道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丝路南北道沿途重镇。
公元一九零九年,伯希和在回国前曾将已经运至河内的敦煌遗书中部分带至北京装裱。七月间,罗振玉在苏州胡同得见。伯希和又将一些照片复制品送给蒋斧、罗振玉,并在六国饭店展览文物。清廷电令敦煌地方封存洞内古物,严禁外运。十月间,伯希和回到法国,交敦煌文书予法国国立图书馆写本部;交绘画秀帛工艺品予吉美博物馆。同年,大谷光瑞决定派橘瑞超和英国随从霍布斯来做第三次探险。
公元一九零九年至一九一零年间,佛教艺术史专家鄂登堡在沙俄外交部资助下进入吐鲁番、库车,进行第一次探察,掠走不少古书。
公元一九一零年,清廷令甘肃学台将洞中残卷悉数运京,移存京师图书馆。运前,王道士藏掖多卷;途中,官吏多有窃劫;至京后,遭何振彝伙同其岳父李胜铎及刘延琛、方宗谦等人截取。移藏京师图书馆时,卷数为八六九七号。十月,大谷光瑞第三探险队至乌鲁木齐,又在吐鲁番发觉了阿斯塔纳墓地,然后至楼兰、库车、喀什。
公元一九一一年五月,大谷光瑞派吉川小一郎来华寻橘瑞超。
公元一九一二年元月,吉川小一郎与橘瑞超在敦煌回合,滞留两个月,自王元箓手中得到卷子经三百个。
公元一九一四年二月,吉川小一郎自新疆回国途中又到敦煌,再次搞走百余卷子。同年初,斯坦因再到敦煌,以五百两白银自王道士手中搞走五箱手稿,越六百卷;而后又至吐鲁番,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处割去大量壁画;又从阿斯塔纳墓群干尸身上割去许多丝绸。
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一五年间,鄂登堡再到敦煌搞走一批遗书,含大量汉文、回鹘文写本,并有彩塑和绢布画、纸画。
公元一九一五年,斯坦因取道喀什出国,以四十五头骆驼载走织绣品一百五十万,绘画五百余幅。
公元一九二零年十一月,白俄军士四百人越境,被当局拘于敦煌洞窟,污损大批壁画。
公元一九二三年秋,由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兰登·华尔纳与宾夕法尼亚博物馆霍勒斯·杰恩组成的第一支美国“远征队”到中国。九月四日,自西安出发,经兰州、酒泉,于十一月十三日到黑城。十天后启程往敦煌,途中杰恩冻伤返京。此后,华尔纳以七十两贿,剥走壁画二十六方。
公元一九二五年春,华尔纳再至敦煌,在群众与北大陈万里先生监视下,华尔纳无得而返。
公元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京师图书馆敦煌遗书移交北平图书馆,总卷数增至九八七一号。
公元一九三零年夏,福格博物馆请斯坦因代替华尔纳到敦煌劫宝,并迫使南京政府准其游览发掘。中国学界强烈抗议,斯坦因劫宝失败,溜回印度。
公元一九三六年,李胜铎将所窃遗书卖给倭奴,数量约四百卷。
公元一九四八年,大谷光瑞收藏在西本愿寺仓库中的遗书被发现。
公元一九四九年,西本愿寺遗书转赠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
上世纪初,我国学者先后对敦煌文献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于敦煌遗书的研究,我们不仅落后于日本,而且落后于西方世界几十年的水平。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时至今日,在敦煌学断代方面的研究,除1992年北京语言学院林嘉平教授《中国敦煌学史》之外,少有著作。今,笔者初涉敦煌学,现就所见资料,对敦煌时代发展试作如下梳理:
西汉
公元前一三九年至公元前一二六年,武帝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张骞、甘父首使西域,经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至阿姆河上游。公元前一二一年,武帝元狩二年,河西战役,霍去病二袭祁连,浑邪杀休屠来汉,设武威、酒泉二郡。公元一一九年,武帝元狩四年,张骞二出西域,至乌孙赤谷城(今伊塞克湖西南),副使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公元前一一一年或稍晚,分武威、酒泉地,更值为张掖、敦煌。
公元前二年,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伊存口授浮屠经。
东汉
公元六十七年,明帝永平十年,中天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至洛(一说明帝遣蔡愔迎之),敕建白马寺。二僧译四十二章经。此为中土佛教译经建寺之始。公元一七零年,灵帝建宁三年,建大安寺。公元一九三年,献帝初平四年,笮融建寺于广陵。
三国(魏)
公元二二九年,武昌建慧定寺。公元二三八年,苏州建通玄寺。正始中,竺法护出家,人称“敦煌菩萨”。公元二四一年,金陵建保宁寺。公元二四二年,建业建建初寺。公元二四九年至二五六年,嘉平中,敦煌太守皇甫隆“教做耧犁,又教衍溉”。公元二六零年,甘露五年,朱士行求法,西行出塞至于阗。
西晋
武帝时,竺法护随师西行求法。其徒竺法乘后随其在长安、敦煌译经。公元二七五年,河仓城建成,即今大方盘城。公元三一二年,金陵建甘露寺。公元三一四年,长河建莲花寺。公元三一六年,建康建禅林寺。公元三一七年,建康建白马寺。
东晋
公元三四零年,庐山建归宗寺。公元三四四年,建康建延业寺。公元三四七年,剡州石城山建隐岳寺。公元三四八年,金陵建庄严寺。公元三九九年,安帝隆安三年,法显出敦煌,度流沙,经鄯善、于阗,越葱岭后,入北天竺、中天竺。停六年返程,取道海路,另辟一径。是为中土西行求法第一个到达印度且成功携经而返的人。
六国
(公元三一三年至三七六年,前凉张氏,汉族。公元三七六年至三八七年,前秦苻氏,氐族。公元三八七年至四零零年,后凉吕氏,氐族。公元四零零年至四二零年,西凉李氏,汉族。公元四二一年至四四二年,北凉沮渠氏,匈奴族。)公元三四五年,前凉太元二十二年,张骏在敦煌设沙州,领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公元三四五年至三七六年,前凉沙州刺史扬宣在州南修扬开渠,长十五里;又在州东修北府渠,长四十五里。敦煌太守阴澹在州西南修阴安渠,长七里。公元三六六年,前秦建元二年,乐傅、法良于莫高窟始凿崖造龛(依公元六九八年,武周圣历元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说)。一说莫高窟创于东晋永和九年或前凉永乐八年(即公元三五三年)。公元三八五年,前秦建元末,苻坚“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户”。
公元三八七年至四零零年间,后凉敦煌太守孟敏在州南修孟受渠,长二十里。公元三九五年,后凉麟嘉七年内乱,“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者数千户”。公元四零零年至四二零年间,西凉昙无谶由中印度经罽宾(今克什米尔)、龟兹(今新疆库车)、鄯善(今新疆若羌)至敦煌,熟悉汉语。公元四零五年,西凉建初元年,李暠改都酒泉。公元四二零年,北凉灭西凉。
公元四二一年,沮渠蒙逊再度攻破敦煌,屠城。公元四二三年,北凉沮渠蒙逊迎“圣人”昙无谶于姑臧(今武威)译大般涅盘经等十一部经书,奠定大乘教在河西广布的基础。其后,罽宾高僧昙摩密多(法秀)在敦煌闲旷之地“建精舍,植柰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林,极为严静”。
北魏
公元四三九年,太延五年,北魏攻灭建都张掖的北凉,标志北方的统一。继而北魏在河西、凉州、敦煌设镇。敦煌镇都大将辖昌西戍、乐涫戍、酒泉军、张掖军。公元四四零年,太延六年,太武帝改元太平真君。五世纪四十年代,北魏连向鄯善、焉耆、龟兹用兵,俱获胜,丝路南道打通。公元四四二年,北凉沮渠氏余部撤出敦煌,敦煌旋即被李暠之孙李宝占据。李宝遣其弟为使去平城要求内附。北魏封李宝为沙州牧、敦煌公。公元四四四年,北魏召李宝往平城,敦煌置于北魏治下。公元四四六年,太平真君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道士寇谦之、崔浩策划下大规模灭佛。五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柔然称霸西域,北魏势力后退。河西敦煌在柔然、吐谷浑的夹持下屡被寇逼。公元四五二年,文成帝继位,初复佛法。公元四七四年,孝文帝延兴四年,朝中屡议弃敦煌,不从。五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车兴起,与北魏呼应,击破楼兰。公元四八五年,太和九年,穆亮任敦煌镇守大将,“政尚宽简,赈恤穷乏”。公元四九四年至四九五年,孝文帝移都洛阳,西域胡僧到洛阳者多达三千,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佛教进入兴盛时期。公元五一八年至公元五二二年,敦煌人宋云西取道青海远赴天竺。公元五二四年,正光元年八月,孝明帝下诏:敦煌郡改名瓜州。
公元五二七年,孝昌三年,崇信佛教的明元帝四世孙元荣出任瓜州刺史。元荣大兴佛事,莫高窟始有成批洞窟修建。今编号二四六、二四八、四三一、四三五、四三七窟或为元荣所开。开窟活动延及西魏大统十年,即公元五四四年。
西魏
公元五三四年,北魏武帝奔长安,高欢另立孝敬帝,史称东魏。公元五三五年,宇文泰鸩杀孝武帝,另立文帝,史称西魏,控制敦煌。 北周
公元五五七年,宇文泰三子宇文觉废魏自立,建北周,是为闵帝。公元五七二年,宇文泰四子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政权,是为武帝。公元五七四年,建德三年,周武帝下诏废佛灭法,将关、陇、梁、益、荆、襄地区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把数达百万的僧侣、僧袛户、僧图户编为均田户。公元五七七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又取淮南。武帝誓“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公元五七八年,武帝猝然去世,志未酬,但已打开全国统一局面。
隋
隋文帝与独孤后佞佛,奉佛教为国教,制订了保护佛教的法律条文,凡破坏佛像者以“不道论”或“恶逆论”。公元五八九年,开皇九年,隋灭陈,敦煌画塑始有内地风格。公元五九四年,开皇十四年,隋文帝命翻经所沙门法经等人撰大隋众经目录七卷。仁寿年间,隋文帝遣中使至瓜州崇教寺即莫高窟建舍利塔。隋炀帝为晋王时,受戒为总持菩萨;带兵统一江南后,命军队押运经像往长安,计有“宝台四藏,将十万轴,因发弘事,永事弘通。”公元六零七年,大业三年,改瓜州为敦煌郡。公元六零八年,大业四年,日本至德太子第二次遣小野妹子为使赴隋,特选僧旻、请安、慧隐、广齐等同往。隋炀帝命鸿胪寺四方馆接待,并召悟真寺高僧净业等人入馆教授佛法。公元六零九年,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于河西盛会西域二十七国首长。公元六一三年,大业九年,凿二八二号窟,现存隋代洞窟九十四个。
齐参加赛琴尼伯爵探险队至敦煌莫高窟;同年俄国动物学家尼古拉·普尔热瓦斯基至敦煌。
公元一九零零年五月,藏经洞被道士王元箓发现,并以其中水月观音数卷赠县长汪粟庵,汪又转其中部分于甘肃学正、金石学家叶昌炽,叶判其为唐物,谏运省城保管,藩台衙门不听。
公元一九零二年,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十二代教主大谷光瑞组织日本第一支中亚探险队,进入我国新疆,其成员有渡边哲信、堀贤雄、本多惠隆、井上弘国。
公元一九零三年,大谷光瑞自喀什回日本奔父丧,探险队成员到叶尔羌(今莎车)、塔什库尔干、于阗、库车、库尔勒、焉耆、吐鲁番、乌鲁木齐和河西,盗剥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许多壁画。
公元一九零五年,俄国地质学家奥勃鲁切夫在黑城(即哈拉浩特,西夏黑山威福军司,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三十里)盗掘后,于十月至敦煌,以六包日用品为饵骗换手写本两大包。
公元一九零六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高足保罗·伯希和组织远征队来华,成员有负责测绘的路易·瓦兰博士和摄影师查尔斯·努艾特。八月至喀什。六周后至库车,先后在吐木休克、库车等地发掘八个月,发现“早期库车文字”。
公元一九零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自古楼兰遗址出发,沿罗布泊南丝路古道,穿越库姆塔格沙漠,经阳关,于三月十六日至敦煌。五月二十一日,再到莫高窟,以四十块马蹄银骗购神幡绘画五桶,文书廿四箱。此批经卷绘画后藏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公元一九零八年三月,伯希和一行至敦煌,以五百两白银骗购六千余件精品;俄国人科兹洛夫率考察队至额济纳旗东的黑城,搞走大批手稿、印本、钱币、佛教法物;日本大谷光瑞组织第二个探险队,成员有十七岁的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六月自北京出发经库车(今乌兰巴托)于十月达古城(奇台县)、吉木萨尔,后分道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丝路南北道沿途重镇。
公元一九零九年,伯希和在回国前曾将已经运至河内的敦煌遗书中部分带至北京装裱。七月间,罗振玉在苏州胡同得见。伯希和又将一些照片复制品送给蒋斧、罗振玉,并在六国饭店展览文物。清廷电令敦煌地方封存洞内古物,严禁外运。十月间,伯希和回到法国,交敦煌文书予法国国立图书馆写本部;交绘画秀帛工艺品予吉美博物馆。同年,大谷光瑞决定派橘瑞超和英国随从霍布斯来做第三次探险。
公元一九零九年至一九一零年间,佛教艺术史专家鄂登堡在沙俄外交部资助下进入吐鲁番、库车,进行第一次探察,掠走不少古书。
公元一九一零年,清廷令甘肃学台将洞中残卷悉数运京,移存京师图书馆。运前,王道士藏掖多卷;途中,官吏多有窃劫;至京后,遭何振彝伙同其岳父李胜铎及刘延琛、方宗谦等人截取。移藏京师图书馆时,卷数为八六九七号。十月,大谷光瑞第三探险队至乌鲁木齐,又在吐鲁番发觉了阿斯塔纳墓地,然后至楼兰、库车、喀什。
公元一九一一年五月,大谷光瑞派吉川小一郎来华寻橘瑞超。
公元一九一二年元月,吉川小一郎与橘瑞超在敦煌回合,滞留两个月,自王元箓手中得到卷子经三百个。
公元一九一四年二月,吉川小一郎自新疆回国途中又到敦煌,再次搞走百余卷子。同年初,斯坦因再到敦煌,以五百两白银自王道士手中搞走五箱手稿,越六百卷;而后又至吐鲁番,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处割去大量壁画;又从阿斯塔纳墓群干尸身上割去许多丝绸。
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一五年间,鄂登堡再到敦煌搞走一批遗书,含大量汉文、回鹘文写本,并有彩塑和绢布画、纸画。
公元一九一五年,斯坦因取道喀什出国,以四十五头骆驼载走织绣品一百五十万,绘画五百余幅。
公元一九二零年十一月,白俄军士四百人越境,被当局拘于敦煌洞窟,污损大批壁画。
公元一九二三年秋,由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兰登·华尔纳与宾夕法尼亚博物馆霍勒斯·杰恩组成的第一支美国“远征队”到中国。九月四日,自西安出发,经兰州、酒泉,于十一月十三日到黑城。十天后启程往敦煌,途中杰恩冻伤返京。此后,华尔纳以七十两贿,剥走壁画二十六方。
公元一九二五年春,华尔纳再至敦煌,在群众与北大陈万里先生监视下,华尔纳无得而返。
公元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京师图书馆敦煌遗书移交北平图书馆,总卷数增至九八七一号。
公元一九三零年夏,福格博物馆请斯坦因代替华尔纳到敦煌劫宝,并迫使南京政府准其游览发掘。中国学界强烈抗议,斯坦因劫宝失败,溜回印度。
公元一九三六年,李胜铎将所窃遗书卖给倭奴,数量约四百卷。
公元一九四八年,大谷光瑞收藏在西本愿寺仓库中的遗书被发现。
公元一九四九年,西本愿寺遗书转赠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