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秋季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与初中采取的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截然不同,专题史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给师生的教与学都带来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学生没有扎实而充分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知识背景前提下,如果教学衔接不好,课标目标处理欠妥的话,学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历史知识系统,三维目标更难达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高中历史衔接就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
  仔细研读初高中历史(课程课标》是做好教学衔接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学、考试评价与教材编写的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部分都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有诸多的一致性,而这些一致性恰恰就是打开教学衔接的切口。紧扣一致性的内容或主题,顺着切口探究思考:初中通史中这部分内容讲什么,为什么讲?高中专题史中扩充了什么?扩充到什么程度合适?这样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入手,由点到线,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解决了专题史教材中历史知识和认识颠倒混淆的问题。尤其是新修订的《全是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学习主题”呈现方式修改为“点——线结合”,基本上解决了时序性和线索性不强,不能体现历史学科基本特征,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等问题,为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创造重要条件,更值得研究。
  精心设计高一历史起始课,是做好教学衔接的开端。起始课是师生见面课,核心是老师了解学生学情,学生了解历史课情。起始课从独特新颖的导入开始,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随后趁热打铁,了解学生学学情。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其它”四个维度设计课堂问卷,实现激发兴趣,了解高一新生的历史学习现状和学习潜力、摸清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等目标,使起始课成为研究学生需要的起点,成为科学、切实、有效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的起点。让学生了解历史也是起始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多元化、多视角的材料,通过材料导学,问题导引,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历史知识?高中阶段将要学到哪些历史知识?怎样学好历史?缩短师生教与学的适应期,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有效组织集体备课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障。《课程标准》将教师列为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而教学内容是实现课标的信息资源,教学方式是实现课标的操作路径。集体备课就是优化教学资源,探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衔接的过程。教师备课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以课程标
  准作为教学设计的底线,以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和民族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上线,二次开发教材,灵活增减和整合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实现教学目标与资源的衔接,预设本单元和章、节的知识重点、结构难点和思维结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合本单元和章、节知识,适合任教班级的教学流程,提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情的衔接。
  切实编制导学案是做好教学衔接的关键。专题史弱化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前后知识之间缺乏必要的传承和铺垫。专题史也拉大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差距,学优生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对高中历史新的编排方式新颖、好奇,学习兴趣浓厚,学困生会手忙脚乱甚至无法下手,课题组针对这种情况编制符合本校学生历史学情的导学案。内容包括“课标要求”、“知识链接”、“知识卡片”、“预习梳理”、“达标检测”和“拓展提升”等模块。亮点之一在于关注了学生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课标要求”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复习初中所学历史知识,较好地完成了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预习梳理”首先对课本中的重要资料及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从趣味性知识入手,大量从课外补充相关知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迎刃而解。在“达标检测”较好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亮点之二在于“拓展提升”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并有开放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更适合学优生。、
  从学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推进新课程目标的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经过几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我深感:教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的主宰。“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
期刊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当今的学生一味追求时尚,很多对于传统美德已经淡漠,甚至无所谓,什么尊师敬长、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在他们看来是可笑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加强这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吸取了前人学语文的有效方法,那就是抓住一个“读”字不放松。每当我接到一个班时,我就深情的告诉学生:学语文无捷径、有方法,那就是咬定“读”字不放松,书声琅琅出能力。真正的语文能力是从多读苦练中获得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兴趣才能形成习惯。一个好习惯,
期刊
打破文白界限,继承古典文学传统,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焕发生机,让语文课堂充满古典气息。  1.重视诵读美。汉语不仅是方块文字,更是一种音节文字。平上去入四声本身就具有一种节拍的跌宕回环之美,更不用说由一个个方块字组合起来的诗词句篇了。在过去,我们的先辈非常重视诵读这一块。早期的私塾教育所用的普及读本,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无不对仗工整,音律和谐,气韵流动,凝炼精粹
期刊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行、道德风范和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就需要用心去探索德育工作。我想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我觉得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处处以身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偏重学术性知识传授的分学科课程体系向体现科学、技术与生活广泛联系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转化,这也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方向。中学生物教学应适应现代新的教育模式,这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中学生物教学应适应新型教育模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意识和科学品质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因此,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了解生物科技的最
期刊
语文教师惟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百变风格,树立自我个性的讲台形象,才会赢得学生信赖,获得真诚崇拜、博得满堂喝彩!方能对学生进行学高为师的引领,身正为范的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文本的作品风格、内容体裁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而课堂的模式构建、思路设计有着具体而论的差别。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需因文而异、灵活转变:  首具:深厚的文人气韵  在语文教学领域,文言
期刊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时代环境变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变了,一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变了。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困难。加上现在的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他们除了学习文言课文,平时很少接触文言文,学完了容易忘记。所以学习的兴趣不浓,有的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少;提出质疑,自己理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意识的提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就职,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城镇的中小学校出现了较为突出的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我们陇西县城区所在学校更不例外。为此,如何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这类学校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迫切现实题。  大班额教学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细小的单位——学习小组,会是一种
期刊
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女年龄:13岁籍贯:甘肃临夏班级:七年一班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2.性格方面:自卑、敏感、不合群。  3.心理方面:孤独、失却交流及温暖、对家长还有少许多怨恨  三、个案生活背景  1.—七年级开学之初由临夏转来嘉峪关就读。  2.父亲一人带她在嘉务厂,母亲与奶奶在老家生活。  四、个案分析  父亲从外地来到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