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开展绿色创业愈发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已成为新时代视角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文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改善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绿色创业
[FL(K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善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进,尤其是经历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弊端显现后的思索,创业教育也需向绿色化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
1.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支持及创业教育体系。比如在美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有五分之一的大学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表现突出的股市专家中几乎有90%的人接受过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7年到20世纪70年代,创业教育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学校开始独立设立一门创业课程;第二个阶段是从上阶段末开始持续十年的时间里,创业教育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将创业课程继续扩大且逐步转向创业技能的培养。自上阶段末开始创业学逐步成为美国工程学院与商学院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对创业教育的完善阶段,此阶段突出了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
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理论的创设都还处于初步引进、吸收、探索阶段,甚至有绝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完全是空白的。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开展了“创业设计”大赛的课外活动。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但是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还未将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已经设立的创业课程也很不完善,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的本土案例,学生缺乏实践练习。高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已有的师资队伍缺乏创业经验,创业系统不完善。
二、我國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甚至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可操作性的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1.绿色创业的动力及阻碍因素
我国传统创业模式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绿色创业模式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会由于“绿色”而放弃经济效益。那么促使高校绿色创业的动力何在?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绿色创业的进行?这是本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际国情的冲突问题
绿色创业对企业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通常较高。但是创业的多是刚刚起步或规模较小的企业,它们遵循的原则是不损人利己。而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才能实现“三维底线”的融合与共生。如何帮助创业者识别并利用创业机会,且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也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如何完善绿色创业课程体系以及教育师资的培训
[JP2]一方面,我国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对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创业意识方面的教育提高重视,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修整。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师都缺乏创业经验,对创业知识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学校缺乏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所以,学校应该鼓励并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实践体验,提高师资力量,也可以适当引入“双导师制”以促进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良影.论绿色创业教育实践[J].教育评论,2011(5).
[2]李华晶,邢晓东.绿色创业内涵与基本类型分析[J].软科学,2009,23(9).
[3]傅方正,陈耀.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s2).
[4]陈学军.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5]张文武.论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6]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绿色创业
[FL(K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善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进,尤其是经历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弊端显现后的思索,创业教育也需向绿色化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
1.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支持及创业教育体系。比如在美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有五分之一的大学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表现突出的股市专家中几乎有90%的人接受过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7年到20世纪70年代,创业教育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学校开始独立设立一门创业课程;第二个阶段是从上阶段末开始持续十年的时间里,创业教育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将创业课程继续扩大且逐步转向创业技能的培养。自上阶段末开始创业学逐步成为美国工程学院与商学院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对创业教育的完善阶段,此阶段突出了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
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理论的创设都还处于初步引进、吸收、探索阶段,甚至有绝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完全是空白的。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开展了“创业设计”大赛的课外活动。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但是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还未将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已经设立的创业课程也很不完善,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的本土案例,学生缺乏实践练习。高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已有的师资队伍缺乏创业经验,创业系统不完善。
二、我國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甚至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可操作性的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1.绿色创业的动力及阻碍因素
我国传统创业模式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绿色创业模式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会由于“绿色”而放弃经济效益。那么促使高校绿色创业的动力何在?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绿色创业的进行?这是本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际国情的冲突问题
绿色创业对企业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通常较高。但是创业的多是刚刚起步或规模较小的企业,它们遵循的原则是不损人利己。而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才能实现“三维底线”的融合与共生。如何帮助创业者识别并利用创业机会,且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也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如何完善绿色创业课程体系以及教育师资的培训
[JP2]一方面,我国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对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创业意识方面的教育提高重视,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修整。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师都缺乏创业经验,对创业知识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学校缺乏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所以,学校应该鼓励并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实践体验,提高师资力量,也可以适当引入“双导师制”以促进绿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良影.论绿色创业教育实践[J].教育评论,2011(5).
[2]李华晶,邢晓东.绿色创业内涵与基本类型分析[J].软科学,2009,23(9).
[3]傅方正,陈耀.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s2).
[4]陈学军.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5]张文武.论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6]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