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实体经济。笔者从中国特色出发,选取了二元制经济中城乡纽带的农民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600份问卷在北京、广州、南昌和成都4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做一个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农民工的务工意向、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等几个方面,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24-01
1 农民工的务工意向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600位农民工中有591位对此进行了回答。我们把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分为6种:①是基本生活开支,②是子女上学,③是修建新房,④是养老,⑤是税收,⑥是为子女将来打算;⑦是其他目的。其中,基本生活开支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其次是供子女上学,再次是为子女将来打算、修建新房、养老,只有1个人是为了税收。还有60人是出于其他目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其他目的主要是赚钱、娶媳妇、为了理想等。可见,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是生活所迫,而遭遇金融危机就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谋求生计。
2 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分析
首先是农民工工资收入满意度。我们把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评价分为五类,即很满意、满意、无所谓、不满意、很不满意,只有9%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很满意,14%的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意及很不满意的却占到了41%,将近一半。同时我们对这五类满意度赋值得出他们的满意度平均分为26.91(满分50),可见总体上是不满意的。此外,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下大多表现得对自己的收入没有预期,平均分为30.29。当问及对自己的收入有无提高时,有29%的农民工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36%的农民工无所谓,只有少部分感到满意。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已经让农民工不敢有太多的预期了,再加上这一群体很少能享受到社会保障,一旦遇到类似的经济波动,他们的就业和收入就更加不稳定了。可见,农民工普遍对自己收入不太满意但对未来收入的提高又不报有太大希望。
其次是农民工工作信心与工作危机感,目前农民工认为市场上工作机会少的占到了40%,认为非常少的占19%,農民工的工作信心普遍偏低。可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被严重打破。农民工对就业机会信心不足的直接影响就是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决定来年不再外出,这意味城市农民工的供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的流动性减弱。此外,农民工对工作的发展前途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有20%的认为工作很有前途或比较有前途,而很不满意的达32%,不满意的占22%,还有26%的人无所谓。在金融危机下,农民工不仅对收入提高没有什么期望,而且对工作的发展前途没什么期望,平均得分只有24.63。实际上,农民工处于城市的最底层,从事着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除了少数技术工人能有些许的期望,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其从事工作的发展前途是不满意的,这部分加起来达到了54%,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危机感是很强烈的,他们除了担心找不到工作,还非常担心工作的稳定性。有58%的农民工担忧或很担忧工作的稳定性,超过了被调查者的一半,这是农民工对现实形势的直接心理反应。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工作不好找且工资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就在很少的程度上表现为选择什么岗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是否外出务工进行选择。
再次是农民工工作环境与条件。随着国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策的改进和落实,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22%的农民工对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满意,其他的表示满意或者无所谓。农民工对工作中使用工具的可获得性的满意度达到49%,有24%不满意或很不满意,27%感到无所谓。可见,农民工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满意度要高于其对工资收入、工作前途等的满意度,这些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善带来的。
总的来说,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不是他们最不满意的,通过前后对比,凸显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工对工资收入和工作机会的不满意。
3 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在广州的150份调查中,有6人是离家,144人是回家。而在这144人中,有124人选择来年继续外出打工,占86.11%;20人选择来年不再外出,占13.89%。他们选择不再外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资太低,其次是工作不好找,再次是家里离不开,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我们做了一个logistic回归分析。把来年是否外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它是一个分类变量,而解释变量有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数、家庭孩子数、家庭劳动力数、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性别、年龄、个人年收入、家庭其他收入、家庭吃穿费用、家庭总开支和外出务工年数。在这些因素中,优势比(OR)最大的是家庭人口数,达到6.16,其次是家庭劳动力数、外出务工人数、受教育水平、年龄、外出务工年数、家庭吃穿费用,家庭总开支等。可见,在金融危机下,影响农民工是否外出的最大因素是家庭人口数,这是农民工的主要负担。尽管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农民工工作不好找和工资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家庭人口多的农民工还是倾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力数多的也会倾向于外出务工,因为农村的农业生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劳动力存在闲置;而家庭支出大的和家庭吃穿费用较多的家庭也比较倾向于外出务工,可见即使在金融危机下,经济不景气,农民工还是有不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外出务工,这更加凸显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毫无疑问,就业乃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无论从我国的现实经济出发,还是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我们都必须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②保障失业农民工的权益,防止劳资纠纷引发社会冲突;③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④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⑤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实现异地再就业,稳定农民工收入;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失业农民工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昉,王美艳.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02).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24-01
1 农民工的务工意向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600位农民工中有591位对此进行了回答。我们把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分为6种:①是基本生活开支,②是子女上学,③是修建新房,④是养老,⑤是税收,⑥是为子女将来打算;⑦是其他目的。其中,基本生活开支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其次是供子女上学,再次是为子女将来打算、修建新房、养老,只有1个人是为了税收。还有60人是出于其他目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其他目的主要是赚钱、娶媳妇、为了理想等。可见,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是生活所迫,而遭遇金融危机就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谋求生计。
2 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分析
首先是农民工工资收入满意度。我们把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评价分为五类,即很满意、满意、无所谓、不满意、很不满意,只有9%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很满意,14%的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意及很不满意的却占到了41%,将近一半。同时我们对这五类满意度赋值得出他们的满意度平均分为26.91(满分50),可见总体上是不满意的。此外,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下大多表现得对自己的收入没有预期,平均分为30.29。当问及对自己的收入有无提高时,有29%的农民工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36%的农民工无所谓,只有少部分感到满意。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已经让农民工不敢有太多的预期了,再加上这一群体很少能享受到社会保障,一旦遇到类似的经济波动,他们的就业和收入就更加不稳定了。可见,农民工普遍对自己收入不太满意但对未来收入的提高又不报有太大希望。
其次是农民工工作信心与工作危机感,目前农民工认为市场上工作机会少的占到了40%,认为非常少的占19%,農民工的工作信心普遍偏低。可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被严重打破。农民工对就业机会信心不足的直接影响就是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决定来年不再外出,这意味城市农民工的供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的流动性减弱。此外,农民工对工作的发展前途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有20%的认为工作很有前途或比较有前途,而很不满意的达32%,不满意的占22%,还有26%的人无所谓。在金融危机下,农民工不仅对收入提高没有什么期望,而且对工作的发展前途没什么期望,平均得分只有24.63。实际上,农民工处于城市的最底层,从事着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除了少数技术工人能有些许的期望,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其从事工作的发展前途是不满意的,这部分加起来达到了54%,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危机感是很强烈的,他们除了担心找不到工作,还非常担心工作的稳定性。有58%的农民工担忧或很担忧工作的稳定性,超过了被调查者的一半,这是农民工对现实形势的直接心理反应。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工作不好找且工资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就在很少的程度上表现为选择什么岗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是否外出务工进行选择。
再次是农民工工作环境与条件。随着国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策的改进和落实,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22%的农民工对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满意,其他的表示满意或者无所谓。农民工对工作中使用工具的可获得性的满意度达到49%,有24%不满意或很不满意,27%感到无所谓。可见,农民工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满意度要高于其对工资收入、工作前途等的满意度,这些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善带来的。
总的来说,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不是他们最不满意的,通过前后对比,凸显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工对工资收入和工作机会的不满意。
3 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在广州的150份调查中,有6人是离家,144人是回家。而在这144人中,有124人选择来年继续外出打工,占86.11%;20人选择来年不再外出,占13.89%。他们选择不再外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资太低,其次是工作不好找,再次是家里离不开,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我们做了一个logistic回归分析。把来年是否外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它是一个分类变量,而解释变量有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数、家庭孩子数、家庭劳动力数、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性别、年龄、个人年收入、家庭其他收入、家庭吃穿费用、家庭总开支和外出务工年数。在这些因素中,优势比(OR)最大的是家庭人口数,达到6.16,其次是家庭劳动力数、外出务工人数、受教育水平、年龄、外出务工年数、家庭吃穿费用,家庭总开支等。可见,在金融危机下,影响农民工是否外出的最大因素是家庭人口数,这是农民工的主要负担。尽管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农民工工作不好找和工资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家庭人口多的农民工还是倾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力数多的也会倾向于外出务工,因为农村的农业生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劳动力存在闲置;而家庭支出大的和家庭吃穿费用较多的家庭也比较倾向于外出务工,可见即使在金融危机下,经济不景气,农民工还是有不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外出务工,这更加凸显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毫无疑问,就业乃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无论从我国的现实经济出发,还是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我们都必须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②保障失业农民工的权益,防止劳资纠纷引发社会冲突;③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④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⑤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实现异地再就业,稳定农民工收入;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失业农民工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昉,王美艳.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