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昆剧《长生殿》文本为对象,在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比照与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对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掘。首先概述了元杂剧的体制,接着梳理了昆剧的起源及艺术形态,进而分析了元杂剧向昆腔化演变的外部与内部原因。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唱词的沿用;二是曲牌联套的承袭;三是北曲豪迈之风的遗留;四是脚色行当分工的留存。
其他文献
用Glueck等人建立的1429~1983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简写为NAOI)序列,分析了它与我国东部100个站1470~1999年共530年夏季旱涝等级序列(简称旱涝指数)的联系.发现NAOI与我国
本文拟将《红楼梦》三大抄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选文与中学课本中(苏教版、人教版等基本一致)节选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对照,并从版本间的文字差异
《论语·八佾篇》中的"主皮"指的是乡射礼"五物"中的"中质",即能射中箭靶,在乡射之礼中属于第二次射。"射穿箭靶"是指军礼中的"主皮",即"贯革",它是一种尚武尚力之举。将"射
<正>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它是认识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美国心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
鲁迅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喜欢折中调和,"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孙绍振提出的"语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等激进改革主张客观上起到一种类似的斗争策略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能提升自身素质及专业化水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经验与反思。由于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科目的学习,教材的序列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不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唐传奇是承汉魏六朝小说发展而来的文言短篇小说,它尽脱六朝以来小说的平质单调,在日常生活中取景描摹世态人情,"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1](
"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经典趣题的代表。在现行的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找到其踪迹,但各个版本的教材的安排各具匠心,安排的年级不同,目标定位不同,导致解题的策略也有各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7~2003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进行研究,定义了一个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