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对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结果 “十一个规范化”建设的推进,使县乡两级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达8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结论 赤壁市已初步形成网络布局合理,人 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工作绩效明显,居民较为满意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关键词】 疾病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赤壁市于2010年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鄂卫办发[2010]84号)的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研究的内容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三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培养。
1.3 研究方法 紧紧围绕保基本建设、保基本工作、保基本经费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质量体系和技术规范流程为支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4 资料来源 赤壁市基本情况来源赤壁市年鉴,其它资料来源于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
2 结 果
2.1 赤壁市基本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湘鄂边陲,全市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有11个乡镇,3个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2010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4.1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5.2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全市有8家市直医疗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
2.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47类岗位,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并实施了考核,制定了30个制度并编制成册,专业科室科学设置工作流程17个,并悬挂上墙,绩效考核经咸宁市考核,达到良好等次。基本保障,按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政策,财政下拨经费230万元,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120万元,统一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手册》规范形象标识,建立了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政策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公布了投诉电话,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制定职业行为标准和岗位行为标准,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省级文明疾控中心”。在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有项目实施方案,有工作计划安排,有督导检查,有总结评估报告。
2.3 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按照国家颁布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公共卫生实施室设备配置A类57台,B类16台,C类9台,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与应用11项次,制定实施室管理制度29个,建立操作规程66个,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考核达到甲级标准。
2.4 市、镇、村三级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房屋面积、人员、药品、器材的配备达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市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4个,共16人,对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责任团队15个,负责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工作任务。市衛生局组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培训4次、120余人,利用“好医师”网络及光碟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公共卫生知识技能培训320人,将晋升高级职称的医药护技人员下派到农村乡镇锻炼半年,实施城市对支援农村。市卫生局建立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及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任免挂钩,与工作人员工资与奖金挂钩。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下设传染病与卫生应急管理、免疫预防、慢病管理等业务科室,并使用统一的标识标牌。
2.5 人才队伍培养,市卫生局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派分管领导到上级疾控中心挂职锻炼,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疾控部门、医疗单位进修,全年共有12人次采取上挂下传的方式进行锻炼,有70人次参加上级进修或接受培训,疾控中心开展内部集中学习15次,培训人次达550人,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分 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力于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城乡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四是科学管理,奖优罚劣。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实行了三级管理,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单位评优、干部任免和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需求还差一定的距离,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合理配置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城乡居民接受公共服务的主动意识。三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四是要完善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
【关键词】 疾病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赤壁市于2010年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鄂卫办发[2010]84号)的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研究的内容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三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培养。
1.3 研究方法 紧紧围绕保基本建设、保基本工作、保基本经费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质量体系和技术规范流程为支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4 资料来源 赤壁市基本情况来源赤壁市年鉴,其它资料来源于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
2 结 果
2.1 赤壁市基本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湘鄂边陲,全市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有11个乡镇,3个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2010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4.1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5.2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全市有8家市直医疗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
2.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47类岗位,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并实施了考核,制定了30个制度并编制成册,专业科室科学设置工作流程17个,并悬挂上墙,绩效考核经咸宁市考核,达到良好等次。基本保障,按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政策,财政下拨经费230万元,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120万元,统一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手册》规范形象标识,建立了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政策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公布了投诉电话,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制定职业行为标准和岗位行为标准,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省级文明疾控中心”。在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有项目实施方案,有工作计划安排,有督导检查,有总结评估报告。
2.3 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按照国家颁布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公共卫生实施室设备配置A类57台,B类16台,C类9台,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与应用11项次,制定实施室管理制度29个,建立操作规程66个,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考核达到甲级标准。
2.4 市、镇、村三级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房屋面积、人员、药品、器材的配备达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市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4个,共16人,对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责任团队15个,负责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工作任务。市衛生局组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培训4次、120余人,利用“好医师”网络及光碟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公共卫生知识技能培训320人,将晋升高级职称的医药护技人员下派到农村乡镇锻炼半年,实施城市对支援农村。市卫生局建立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及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任免挂钩,与工作人员工资与奖金挂钩。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下设传染病与卫生应急管理、免疫预防、慢病管理等业务科室,并使用统一的标识标牌。
2.5 人才队伍培养,市卫生局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派分管领导到上级疾控中心挂职锻炼,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疾控部门、医疗单位进修,全年共有12人次采取上挂下传的方式进行锻炼,有70人次参加上级进修或接受培训,疾控中心开展内部集中学习15次,培训人次达550人,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分 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力于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城乡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四是科学管理,奖优罚劣。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实行了三级管理,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单位评优、干部任免和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需求还差一定的距离,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合理配置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城乡居民接受公共服务的主动意识。三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四是要完善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