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茶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在家侍弄花草,倒也悠然。
  对于种花我是门外汉,但妻子却是“花痴”一个。有样学样,耳濡目染,我也会了一点皮毛:浇水、剪枝、换盆,有的喜阴,有的要晒太阳,还有的只要简单地除除杂草,让花儿干干净净地生长就可以。
  如此这般,几番实战,阳台上的蕙兰、欧月、水仙、三角梅等,居然很听话地活着,嫩芽,新花,花儿们的日子过得倒挺滋润。
  看来,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闷”在家里的日子,厨房、餐厅、卧室三点一线,日子不紧不慢,不过,有了这些花儿做伴,家里倒也显得生机盎然。
  “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都说春困秋乏,这个时候,搬出椅子,捧一本书,泡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读书,眼前是花儿折射太阳光后富有层次感的色彩,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
  阳光刚刚好,从房子外面洒进窗户,洒进我家还不算小的阳台,打在墙角,折射出有趣的光影;打在这些花儿身上,斑斑驳驳的,又添了些许诗意,花儿背面的阴影,让人更加珍惜早春这缕温暖的阳光。
  吃过早餐我收拾停当,在这些花盆中间的空隙摆上桌椅,又从屋里取出杯子和茶壶,洗干净,放上朋友送的上等绿茶,待一壶山泉水烧得沸腾后,给泡上茶。滚烫的开水像一条小小的飞瀑,缓缓地注入杯中,刚才还蜷缩着的沉睡的茶叶,瞬间活跃起来,开心地舒展着身体,像一位曼妙的女子翩翩起舞。待放下水壶一小会儿,这些长袖善舞的“绿茶仙子”们,便在水中浮浮沉沉,很像我们每个人走过的路,又犹如一段有故事的人生。一曲舞罢,似乎累了,这些“仙子”们便半倚半躺地靠在杯壁或杯底小憩一下。
  喝茶讲究环境和心境,这杯泡开了的绿茶,水质更加清、活、轻,水味甘冽,清明澄亮,连暖阳都向杯中的茶行起了注目礼。那一刻,我被阳台上漂亮的盆景和花儿包围着,茶香氤氲,缥缥缈缈,散漫在春光之中。如此场景,让人顿生出“不负春光不负卿”之慨!
  曾经一度,我不太喜欢这种喝茶的方式,更倾向于口渴了牛饮的感觉。或者说,相较于茶,我更喜欢酒。
  都说男人如酒,我一直觉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和男人更配。高谈阔论,豪气冲天,酒越喝越香酽,感情越喝越深厚,怎一个爽字了得!直到有一天身体开始报警,自己被迫在酒桌上开始“收敛”,但即便如此,身体还是每况愈下,甚至有几次因喝酒后头痛差点出了意外。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为了健康,为了家人,我有必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了。
  我开始用喝茶代替饮酒。说来也怪,自从自己的观念改变了以后,看着酒桌上别人推杯把盏,自己并无半分羡慕之感,倒是不时地提醒大家,喝酒還是适可而止,毕竟伤身体。
  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活法,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兴趣。身体是自己的,尤其像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面临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家里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他们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柱,这个时候,我要是不爱惜自己,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家人可怎么办?
  悄然间,一阵轻风拂过,吹动了几盆一米多高的蕙兰的叶子,花儿摇曳惊扰了我的思绪。我赶紧端起茶杯,啜了一口,顿时一股清流滑过喉咙,激活了整个身体。茶香远没有酒香浓烈,但是清香恬淡的感觉更让人觉得回味绵长。
  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所谓的轰轰烈烈和豪情万丈背后,其实,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清冬摘自《开封日报》2020年5月6日 图/槿喑)
其他文献
以前过年过节有许多的讲究,有的讲究是场面上的、礼仪性的,有的讲究则与吃有关。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后,祖母总要全家人吃茨菰炖白肉,不放盐,对一般人家来说,这可是奢侈品,但是味道一般。祖母说这个时节吃这个好,吃下去可以补一年,嫌不好吃就当补品吃吧。  后来我发现,一年到头,祖母按时令吃的菜还真不少。腊月里吃酸菜,是胡萝卜叶腌制的。清明时节则吃杨柳面饼,就是将刚发芽的杨柳叶子采下来和上面薄薄地“摊”在锅里
一辆宝马车正在二手车商的停车场上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了解,在我眼里它最多值4万欧元。可卖方不让步。当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我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到那辆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二天我在一家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要用53000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某种在我眼里最多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李·罗斯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他让志愿者做出一个选择: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乔伊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三十分钟。罗斯选取的志愿者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同意挂上广告牌,另一半则不同意。  然后,罗斯让同意的和不同意的志愿者分别猜测其他人是否会同意挂广告牌,同时会选择哪种方式;同时猜测那些与他们选择不一致的人的特征屬性。  结果,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志愿者中,6
一天晚上,清夜无眠,书海泛舟。读了一阵《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以后,竟突然想起机关后面的那棵老榆树,那粗黑的身姿、那深深的皱折、那凝重的篷冠,使人产生一种苍凉感。我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不知为什么。  老榆树也又长一岁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走进这座城市的一栋红砖房,名曰广播站。砖房的西侧便有这棵榆树。不知道这棵树是野生的,还是谁栽的,反正那时候正壮实,生生不息,勃勃不已。但它很孤独,没人理它,没人
不得不说,科学谣言的攻击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对科学谣言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粉碎之后,它居然更善于伪装了,以更高明的手段混入了科学大本营中。  身边的科学是否真的是科学,或者它是乔装打扮的谣言,你分得清吗?这次你是不是又中招了?  当谣言像病毒一样在我们身边迅速传播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勇敢地与谣言对抗,将它们彻底粉碎。  谣言真可恶!它们伪装得相当真实,不仅仅骗了我们,还让我们误解了科学真相
常听老年朋友谈老。有人叹老,成天“老”字不离口,总说自己“不中用了”,自嘲“血管硬化、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着火化”;有人不认老,怕说老,叫他一声“老人家”还很不情愿,常常面露愠色。看来,老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老,态度大相径庭。  人老,乃自然规律。对步入老年行列的每个人来说,首先要知老,感觉到老。年龄是一件最令人无奈的事情,似乎刚刚挥手告别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倏忽之间,鬓角就增添了白发,额头就刻上了
“时间从我的身体里流走,就像忘了关的自来水。”读《山居七年》,看到这一句,不由得顿住。  阳光从窗外探进来,爬上蓝色的墙面,又流水一般,一寸寸向下漾,瀑流如绢帛,有绵软柔滑的质感。玻璃瓶里的富贵竹,又添了几片黄叶子。玫瑰蔫了,向日葵蔫了,金钱草也染了锈色。只有那束干花,紫色的碎朵新鲜如昔。  一直想着拿出去扔掉,一直忘了,有时是无意,有时是有意。它们曾如此绚烂地带给我喜悦。再美的花,再美的人,枯萎
小时候,炊烟是村庄的魂。  我一直认为,炊烟升起的时候,那是一个村庄最温暖的季节。在乡野玩耍的孩子,在大杨树下扎堆的人们,在田里锄禾的父辈,下班的工人,他们踩着缕缕炊烟,唱着民间小曲,欣欣然地涌回村庄。此刻的村庄活在唐诗宋词的炊烟里,活在父亲的喇叭烟上,活在女人恬静的眸子中,檐瓦上的狗尾草和炊烟展开深情的交谈。  炊烟一年四季,袅袅在村庄上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炊烟。我们常常在时光的地平线上,
秋爽天气,最宜晚饭后出门散步。不知不觉中,天黑下来,身子也仿佛融入这浩荡浑圆的夜色。那是一种惬意。人生清福,莫过于此。  大半个微黄的月亮,出现在高楼顶上。等我走回小区,又发现它在小区的中心了,几栋高楼环绕着,把它合捧在手心里。天空是漠漠、深沉的黑色,只有月亮周围的一圈是亮的,那圈里还有几片旧棉絮般黄色的云。  晚上九点多,小区里散步的人渐渐散去。月色也静下来。在园林亭台的暗影间徘徊,心里清凉;举
淡荡,言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犹散淡,悠闲自在。  晨间读书,读到了这样一个多形容春光的词,总感觉有些天然情致。“荡”也作“宕”,字典中,宕的意思即放荡,不受拘束。  唐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云:“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即便不看诗人此处抒怀之志,但赏风景,融合景情,也别有风味。  到了宋,女词人李清照吟道:“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