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三个站位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音乐课带给学生的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让学生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呢?笔者觉得有必要明确自身的三个站位。
  一、站在“启蒙”位,融洽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受学生欢迎的,被学生喜爱的教师就是学生眼中最美的教师。师生情感的对接,基础是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彰显。
  教师的教学组织好比节目主持人,就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那样,并不是唱独角戏,她需要站在儿童视角,串联每一个活动,需要与小朋友一起互动,因为小朋友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富有情感性和吸引力,让生动的音乐与优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去联想。教师富于表情的声态、神态、形态会使教学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会将学生带到音乐的情景和气氛的乐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能诱发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起到点拨、发展思维的作用。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提醒学生的注意,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论,也可诊断学生的能力,控制学生的行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中的“设疑”能激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能引起兴趣使学生深加思考,“对比”可在比较中发现共性与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待音乐的态度,教师唯有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借情感对接之力展音乐之美。
  二、站在“儿童”位,培育音乐灵感
  当孩子高兴的时候,通常喜欢哼哼唱唱,而这哼哼唱唱正是孩子无意识地进行音乐“创作”。孩子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活动中,由自发性学习音乐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乐感。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要求孩子们立刻把音乐作品创作得完美无瑕,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创作的东西必定是幼稚的、带孩子气的,那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根据低年级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学生可接受性及音乐教学的规律,明确规定把唱游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唱游教学是音乐学习活动中学与玩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音乐手段和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在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内在的直接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站在“儿童”位的唱游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灵感的重要方式。
  如一年级歌曲《小小雨点》,它活泼快乐的情绪直接感染了学生,一部分学生在歌唱时纷纷舒展手臂模仿小雨点滴落的情景,另一部分学生表演花园里的小花,田野里的小苗掬起雨水畅饮,一点点开花、长高的情景,个个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真是美的享受。又如集体舞《哈里罗》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唱游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高尚品格、创新思维,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让孩子主动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站在“音乐”位,提升艺术通感
  艺术审美的实质就是把握艺术通感。对于艺术接受者而言,其艺术通感能力越强,就越能在接受过程中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领会作者创造的意图,从而建构自己的艺术人格。所以,艺术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钢琴独奏《采茶扑蝶》,乐曲欢快活泼,反映了采茶女的喜悦心情,学生仅从乐曲的名字就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个个都能比划动作表现出活泼喜悦的情绪来,在欣赏过程中,乐曲三段不同的情绪又把学生从欢乐跳跃的热闹场面带到委婉、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来,感受采茶女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最后又在异常欢乐的场面中结束全曲。学生纷纷陶醉在美妙的乐声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肢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音乐是门声音的艺术,审美教育更是一门学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具体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但我们坚信:明确了自己的站位,就相当于明确了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梦想就触手可及了。
其他文献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阅读练习是小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失分率较高,久而久之,一种畏惧感在学生心中悄然而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开阔他们的视野,整体提高他们的语感和阅读水平,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把握
作文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画面:当作文题目出来之后,有的同学只略加思索,就开始奋笔疾书;有的同学却是急得抓耳挠腮,愁得直咬笔杆儿。你问他是为什么,他会愁眉苦脸地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啊!”看到人家的作文又快又好,就会说:“人家有才,可我……唉!”语气里流露出自卑的情绪。人的才能是有些区别,但才能不是决定的,而且才能是锻炼的结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但凡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责任即是爱心,爱心的体现即是教育。爱不但是治愈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药物,爱也能改变并调适人的心态,并能扩展人的包容力。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做人和处世的“敲门砖”。教师是“爱”的化身和象征,只要能使教育有效,进而收获有效教育的理念、行为、语言、情感、方法、方式,无论它有多少,也都是“真爱”,否则,便是“假爱”。即使是“爱”也只能算作溺爱、偏爱、错爱。教师教育学生和接受学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具体方法上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
近年来,德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每次参加培训,听报告、讲座,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都会是重中之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习”字揭示了人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教化”对于性格、品质、道德的形成具有的重要作用。“先做人、后成,才”也突出了人的品行的重要性。    学生来到学校,就应该是接受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我们还是不
量化管理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实施量化管理,同时还强化了过程的管理,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矩”可成“方圆”。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佳单位,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搞得好,意义重大。量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让每个班级的学习和班级常规活动切实可行,“量变促成质变”,激发了班级活力,提升了学生素质和习惯养成。  “上面千条线,落实一根
语文的课堂需要的是课堂的气氛和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的世界是快乐的世界,我试着把文字和音乐结合起来,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不一样的天空。音乐就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欢快地跳跃着来到我们的课堂里,有了它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借助音乐这种直观手段来辅助语言的抽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难度。于是我从这几个方面将音乐和课堂相结合。  乐曲导入牵动心灵  简短的音乐导入,能
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之一,为了解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测定了云南6个地理种群141个个体的 mtDNA-COⅠ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在比对的433 bp 基因片段中,变异位点19个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身心共同参与体育过程的有利条件,完成育人任务,使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都有更高的追求,从而自觉建立起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自己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的作用。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中学政治课内容抽象空洞,远离社会生活实践,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必须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高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不成熟,心理情感处于烦恼增值期,心理情绪很不稳定。而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根本上说与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