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生活化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科目,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教育的力量,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现实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研究,以促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思想品德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人生之路的思想道德水平。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何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滞后
  很多小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按照课本进行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授本就枯燥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当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就会发生搞小动作或者其他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不全面,缺乏综合性的评价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是端正学生的品德思想,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把学校的思想品德行为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标准,只有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才证明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在校园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对思想品德教育给予充分的评价和肯定。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措施
  (一)将课堂内容回归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应用于生活,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化,才能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在课下遇到相似的事件,就会模仿老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六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体会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完课文的讲解后,可以给小学生讲一个有关诚实守信的小故事,比如很多小学生都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讲述的也是失信于人所给人带来的困扰,以此警示人们要做到诚实守信,还可以让小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没有诚实守信的行为,让同学们分享讲述出来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诚实守信的行为,要把诚实守信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结合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要在日常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归纳总结学生容易产生的思想品德不良行为,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形成阶段,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很正常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不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帮助学生找出不良习惯的原因,以及改正不良习惯的办法,最终帮助学生消除不良习惯,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六年级上册《勤劳节俭》一课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勤劳节俭也是一种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可是有很多同学存在懒惰、浪费的行为,现在的社会环境熏染,小学生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造成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过度溺爱,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自身的懒惰,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用品存在很多浪费的行为,教师通过课程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这些不良行为,并积极进行自我改正,让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学有所用。
  结论:学校要将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宗旨,贯穿到整个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本,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学习的成果。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得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通过小学思想品德回归生活化,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更高的教学要求,为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的综合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单位:徐州市王杰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课堂的秩序与语数课堂相比,相差甚远,常常让教师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让科学课堂活而不乱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抓常规教育促进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喧闹、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主要通过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渐渐发生着教学改革。逐渐地,小学科学教师不再过分地强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知,而是要求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正是学知识打基础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省下不小的力气,学生不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就能在学习中跟随自己固有的節拍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科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  培养良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要有高度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高效课堂则实至名归。  一、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空气占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围绕“示范-引领-辐射-提升”思路,总结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感悟,希望可以为更好的诗词教学抛砖引玉。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诗词教学的地位,并且提出背诵优秀诗词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诗词都是优秀的作品,在教学中把握诗词特点,渗透诗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活泼聪明、善于想象的一代。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几年,在教学中,科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同学“突发奇想”,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但由于受时间、材料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实践空间,根据实践活动搞活课堂。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些实验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在“创新为核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但教育自有其内在规律,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微信与其他网络工具相比,具有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众多优点,引入语文教学中,为参与教学的教师、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微信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搭建新平台  1.微信可以成为教
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