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境创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创设情境?结合听课调研的一些情况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人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激发出自主探索的冲动和热情。
  如在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中,首先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由故事引入,给他们讲述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一个故事,并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学生由于听了故事好奇,就兴趣大发,主动投入实践。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当前数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因此,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如在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这节实践活动课上,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你知道你有多高吗?”“走一步大约有多远?”“双臂伸开有多长?”等一些涉及学生自身的问题,引起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
  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会令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在二年级下册《剪一剪》这一实践活动课中,首先让学生准备了纸张、铅笔和剪刀,在上课开始,让学生跟着我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再用剪刀按图形剪下来,最后把剪好的图形展开,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时都兴奋极了,兴趣高涨,这时再提出“同样的图形怎样能剪出不一样的花样来?”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都跃跃欲试,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展现出来。
  四、创设游戏性的活动情境
  学生对玩的过程最有兴趣,思维最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表达起来也最顺畅,所以在进行实践活动课上,创设游戏性的活动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在三年级上册《掷一掷》这一活动中,一开始就拿出若干骰子让学生分组,每组两个骰子,进行掷骰子比赛的游戏,看看哪组掷出的两个骰子数目加起来最大。学生们一听比赛就兴趣高涨,鼓足了干劲,几个回合下来,顺势提出“两个骰子掷出去它们的和可能是多少?”“可能是13吗?”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不仅玩得开心,并且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开动了脑筋。
  五、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成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
  在進行四年级下册《小管家》一课教学时,在教学开始我告诉学生:“这几天,我觉得我们家花的钱特别多,但都想不起来花到哪了,所以从大前天开始我画了张表,把每天的花销都记录下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花的钱还真是多。”说着便拿出画好的统计表让大家参观,接着问“大家知道你们家每天的开支吗?”学生们一个个摇起了小脑袋,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给每天回家做记录的活动做了铺垫。
  六、创设能激发创新能力的活动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及数学材料等,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一课中,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种类,讲解到“身体要健康就要在食物搭配上多注意,每天要吃至少两种蔬菜和一种水果,那么你会怎样搭配?”学生们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争相回答,说着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表达着不同的见解,接着教师引入正题,如何搭配营养的午餐,由于刚才学生们都小试牛刀,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面对新的挑战,又更加活跃起来,在活动中都发挥着自己的个性,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搭配,积极性高涨。
  七、创设问题“疑”境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为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疑”境。当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产生知识的内需,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诱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五年级上册《绿化校园》一课中,要学生测量学校绿地面积,因为学校的花坛和草地是不规则图形,我便提出“我们按什么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树荫部分我们怎么测量?”等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问,有了疑问,学生们小组合作引发讨论、分析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兴趣浓厚。
  八、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
  当今学校的数学课程,越来越将重心放在关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六年级上册《合理存款》一课中,面对如何存款这一问题,教师提出“如何存款收益最大?”“定期存款按几年期存比较合适?”“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哪种更合算?”等问题,去刺激学生的思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接触到了简单的银行存钱、取钱的知识,在这些基础上,他们有了对更深知识探索的需求,所以这些问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8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54例,心
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立.隋感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感知文字,更能够体会语言的审美价值及情感深意,因此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课堂的秩序与语数课堂相比,相差甚远,常常让教师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让科学课堂活而不乱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抓常规教育促进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喧闹、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主要通过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渐渐发生着教学改革。逐渐地,小学科学教师不再过分地强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知,而是要求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正是学知识打基础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省下不小的力气,学生不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就能在学习中跟随自己固有的節拍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科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  培养良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要有高度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高效课堂则实至名归。  一、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空气占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围绕“示范-引领-辐射-提升”思路,总结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感悟,希望可以为更好的诗词教学抛砖引玉。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诗词教学的地位,并且提出背诵优秀诗词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诗词都是优秀的作品,在教学中把握诗词特点,渗透诗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活泼聪明、善于想象的一代。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几年,在教学中,科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同学“突发奇想”,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但由于受时间、材料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实践空间,根据实践活动搞活课堂。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些实验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在“创新为核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但教育自有其内在规律,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微信与其他网络工具相比,具有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众多优点,引入语文教学中,为参与教学的教师、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微信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搭建新平台  1.微信可以成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