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恐慌性谣言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启示——基于2015-2019年间15起典型案例的扎根研究

来源 :电子政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慌性谣言的网络传播是突发事件中的显著问题,研究其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利用2015-2019年间发生的15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抽取出影响恐慌性谣言网络传播的主要因素,在结合故事线的基础上,建构相应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显示,恐慌性谣言网络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四个:信息供需因素、文本的高唤醒因素、本体性安全因素和防护型情绪感染因素。因此,治理相关谣言的对策要注重不确定性的消解、加强信息的文本情感特征识别、增强网络用户的自我效能感、促进网络对话并提升满意度。
其他文献
针对大城市里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的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CLDS2016)以及与劳动力匹配的城市规模数据考察城市规模对初婚年龄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初婚年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规模每增加1%,初婚年龄增加0.635年;按年龄结构及性别的分样本检验后发现城市规模对"60后""70后"以及"80后"样本的初婚年龄均存在正向影响且系数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但对"60前"样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这一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对男性初婚年龄的影响稳中略升,而对女性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影响教学实效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脱节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阅读知识的讲解、传递、解惑,却疏忽了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能贯彻落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今,新课程改革倡导高中语文教师要理解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内涵,并迎合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但是对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不够重视,研究成果较为零散,致使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仍以阅读和抄写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还限制了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在“做中学”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借此优化传统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切身体验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思维不仅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计。数学实验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形成与学情相匹配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基于此,本文对创设实验情境,激活数学思维;经历实验过程,培养数学思维;组织实验交流,提升数学思维
【摘要】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强调由知识目标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但当教师面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表现出的诸多问题时,时常感到焦虑,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容易产生冲突。教师应怎样处理与初中后进生的关系呢?本文从教师与后进生相处的日常教学活动、处理违纪事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