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有效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进一步理解、认识有效教学概念、含义及其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对促进新时期《规划纲要》指导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内涵丰富的教学形式。第一,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思想,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有效指导。第二,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能够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走向优质教学的关键。第四,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前者是直接促进学生学的教,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理解得更快、更好、更深;后者是间接促进的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与必要性
关于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从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聂幼犁教授认为,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生存智慧和更好地开拓未来,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满足的是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有学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依据是是否使学生拥有了历史观点与思维方法,这从一个侧面提出历史学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是在师生共同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为指导,引导、促进和维持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活动,目的是以最优的教学与学习效果、效益、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上获得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中学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其核心是追求高效益的教学,即在有限的时空教学条件和资源状态下,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历史教学内容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对于今天的高中学生来说是遥远与陌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有效教学的同时,要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带领学生以现在或当事人的角色融入历史情境之中,实现跨时空的对话与体验。教师通过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与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现象,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历史情感,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2 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
生活化是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师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关注社会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联系,设计生活题材式学习内容,激发课堂活力,促使学生建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的联系,实现历史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3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称为课程资源。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物质资源,也包括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人力资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扮演一个资源研究者、开发者,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等充分整合起来予以综合应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交换彼此的见解与思路,对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等,从而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形成成熟见解。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果。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内涵丰富的教学形式。第一,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思想,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有效指导。第二,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能够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走向优质教学的关键。第四,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前者是直接促进学生学的教,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理解得更快、更好、更深;后者是间接促进的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与必要性
关于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从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聂幼犁教授认为,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生存智慧和更好地开拓未来,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满足的是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有学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依据是是否使学生拥有了历史观点与思维方法,这从一个侧面提出历史学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是在师生共同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为指导,引导、促进和维持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活动,目的是以最优的教学与学习效果、效益、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上获得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中学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其核心是追求高效益的教学,即在有限的时空教学条件和资源状态下,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历史教学内容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对于今天的高中学生来说是遥远与陌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有效教学的同时,要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带领学生以现在或当事人的角色融入历史情境之中,实现跨时空的对话与体验。教师通过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与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现象,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历史情感,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2 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
生活化是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师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关注社会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联系,设计生活题材式学习内容,激发课堂活力,促使学生建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的联系,实现历史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3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称为课程资源。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物质资源,也包括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人力资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扮演一个资源研究者、开发者,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等充分整合起来予以综合应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交换彼此的见解与思路,对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等,从而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形成成熟见解。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