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民遗孤到副检察长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但我对他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因为奶奶经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他是我们家的榜样。
爷爷(前排右一)参加延吉市劳模大会
1961年,部队对爷爷获得的优秀成绩进行表彰

  爷爷在共和国成立前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东北小乡村(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作为朝鲜流民的遗孤与哥哥一同生活。1960年,初中毕业的爷爷应征入伍,他在新兵连里拿了新训团军事科目全科第一,很快被选调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部队,还成了侦察尖兵。每一次射击考核,爷爷总能拿着老式步枪打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成绩,他还总结出射击经验,分享给连队的战友。在第二年,爷爷就成了一名射击教员,为全团的官兵进行授课和演示。
  爷爷不仅聪明,还爱学习。刚入伍时,爷爷不会写文章,于是他主动去请教指导员,阅读了大量书籍。渐渐地,他养成了读书和写文章的习惯。有些不识字的战友经常让爷爷帮忙写信,队里的黑板报也几乎由他负责。
  爷爷转业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安置分配一直下不来。没办法,爷爷只能跟奶奶一同回到乡里劳作。繁忙的劳作期间,爷爷仍不忘抽时间阅读从部队带回来的书籍,再加上退伍军人和党员的身份,爷爷深受乡里村民和领导的认可,被推荐到吉林大学法学系学习。
  大学毕业后,爷爷到了延吉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任职第一年,爷爷被分到检察院的起诉科(现改名为公诉科),负责对侦查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进行核对、起诉。每天不仅要翻阅案件详情和相关证据,还要在开庭之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讨论好公诉策略。因为“文革”刚结束不久,众多案件接踵而至,起诉科的工作量特别大。
  在这期间,爷爷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才能回到家里。当公诉的案件马上要庭审时,爷爷在回家后还要再一次审核案件的材料和细节,生怕出现“漏罪”和“冤案”。
  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听招呼,守规矩的部队作风,让爷爷在检察工作中表现优异,很快,检察院决定让他去吉林省政法干部培训班深造,这也为爷爷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于其他公职,检察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决定嫌疑人一生命运的刑事类案件,不专业的审查、一个错误的决定,便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爷爷深知自身责任重大,深造回来后继续像往常一样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转眼就在起诉科度过了4年时光。因为工作上的突出表现,爷爷转到批捕科工作,担任科长一职。批捕科的工作不同于起诉科,工作内容更加繁杂,外出办案的频率也越发频繁。
  爷爷的勤奋让他的工作颇有成效。1988年,公安侦查机关将一起流氓罪的案子移送到爷爷科里,申请逮捕犯罪嫌疑人。当时因为工作压力大,批捕科的人并没有多想,简单一看案卷,正准备要批准逮捕,却被爷爷止住了。爷爷在办公室对案件和有关证据材料进行反复审阅,最后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关联性进行逐一对比,最终得出不批准逮捕的结论。结果证实,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决定性证据能够断案。要是作出批准逮捕的结论,很有可能会产生一起新的冤假错案。
  在起诉科和批捕科摸爬滚打的7年时间里,爷爷先后荣获院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党员、市三年战役优秀工作者、市优秀模范干警等多项奖励。1989年,他被提拔为延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在我看来,爷爷是个杰出的副检察长:不惧危险、敢于亮剑;秉承初心,拒绝贪腐。
  他带领检察团队,主动亮剑,用法律的武器对抗延吉市的黑恶势力。1989年,全国开展集中打击“六害”行动,爷爷带领检察干警连续作战,跟公安民警一同侦破数十起案件。其中,全面打击延吉市黑恶势力和倒卖走私车辆人员这两起案件尤为重要。当时东北黑恶势力猖獗,日本走私车辆络绎不绝地从东北流向全国各地,加强对黑恶势力和走私人员的打击刻不容缓。爷爷带领相关人员,连夜赶往走私车辆的交易黑市(现东山农村附近),协同办案民警一同现场突袭,抓获了不少黑恶势力人员和走私人员,并端掉了延吉市当时最大的走私汽车团伙。这次行动的圆满成功,成为爷爷副检察长生涯的“开门红”。
爷爷(后排右一)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培训班期间与同学合影
爷爷在检察院任职期间生活照
爷爷的退伍证

  职位的晋升,也意味着权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就会慕名前来寻求私利,贪腐的隐患也随之出现。从这时起,只要有人上门送礼,爷爷必定会把他们轰出去,并臭骂他们一顿。此外,爷爷不收群众一分钱,就连同事的一盒烟也不会收。在检察院干了半辈子,爷爷从没抽过盒装的烟,直至离世前,他手上拿着的依旧是自己卷的旱烟,里面的烟草也仍是早市论斤卖的劣质品。也许对爷爷来说,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以一颗公正的心,坦坦荡荡地度过一生更舒服的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爷爷的检察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令爷爷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一名人民检察长,最后因贪污腐败锒铛入狱。他没有想到,自己把毕生所学教给了学生,却没有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这件事情过后,他更加拼命地工作,在我出生后没多久,不幸因脑中风离世。
  20世纪90年代,走进具有年代感的检察院的大厅,迎面就能看到大厅上檐沿以朝汉双语写着的“人民检察院”五个大字。其下挂着一排为延吉市检察事业尽职尽责的检察人的照片,爷爷的照片也在其中。照片里的爷爷,身着笔挺的检察制服,略显疲惫的眼神之下,充满对检察事业的热情。
  在检察院摸爬滚打的十几年间,爷爷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和端正的政治思想,让检察院的同志们非常认可。当时的检察长曾说:“没有韩副检察长,检察院就像失去了灵魂。”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在高考时选择了报考法学专业,并在大二选择参军入伍。退伍后,我打算继续攻读法学专业硕士,立志追随爷爷的脚步,当一名人民检察员。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捞月亮  河里有一枚月亮  跳动着  是个调皮的孩子  我在河边陪着月亮玩儿  伸手想把月亮捞起来  这是李白没捞起来的月亮  很多人都没捞起来的月亮  我要捞  捞不起来的捞  月亮里有酒  有很多喝酒的诗人  河里的月亮  是酒醉后摇摇晃晃的李白  李白没捞起月亮  是一生没我到自己  很多人很多人还有我都在自己和自己之间晃荡  哦,大风吹不走的月亮  流水冲不去的月亮  漂在水上的月亮  住
苍鹭占石鱼  未名湖中鱼类十分丰富,对于鹭类来说,本应是不错的觅食地点,但白天未名湖周边总是人来人往,令它们望而却步,只是偶尔在深夜看到有夜鹭藏于湖边捕鱼。新冠疫情使学生无法返校,也隔绝了校外的游客,这令苍鹭能够一心享用湖里的鱼类。期间偶尔路过的教职工,也并不能对苍鹭构成什么威胁。后来,学生开始返校,校园里人日渐多起来,这只苍鹭也慢慢适应了周围的情况,甚至能够像未名湖的鸳鸯和鸭子那样,气定神闲地“
北方有陶  1  大水没中原。举目至远,嘹望东西南北  追日的夸父离土升天,治水的大禹  立地成佛,刀耕火种的先民  传种接代,崇文尚德的燕赵人  延年奉天  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  山河浩荡,一马平川  相生相克的水土,主宰大乾坤  2  天光照混沌,慧心开四方  黄河之水自上游巴颜喀拉山脉  解密九曲十八弯的冰川季  下游,欢腾  内圆向天,外方向地  慷慨悲歌的黄河水,拓土平疆  星罗棋
朋友说,这个陌生人的出现,毫无恶意的帮助还有一路的陪伴,让她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说不出的温暖,让她又开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刚买了不到两个月的手机被偷,不仅遭到母亲一味的责备,就连找手机的过程也艰难坎坷,而最终还是找不回,还要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一门又一门的期末考试,我的朋友在2018的开年几近崩溃。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她,试图安慰。  联系上她时,她告诉我她已经踏上了去太原的路。因为最近发生的事
自省书  明知一场甘霖  在咫尺之遥播撒  可我不会跪拜祈雨  低不下固执的头颅  生不出机敏之心  我只能安慰自己  为信仰  付出代价是光荣的  可是谁会知道  这代价过于沉重  让我年复一年  身陷困境、历尽劫波  哦,像往昔一样  我只能对命运说声谢谢  谢谢风中的鸟鸣  然后把目光移向窗外  穹顶之下  一架飞机小巧的身影  渐行渐远  我没有一把扯开  幽暗的帷幕  然后与魔术师们聊聊
我是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2015级的本科生孙源。由浙江大学出版的《建筑美术》一书收录了我在大学二年级的美术作品和三年级的设计课作品。  《建筑美术》由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傅东黎所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建筑美术基础、建筑风景写生、水彩与淡彩、快速表现、配景和美术作品鉴赏等九章内容,是建筑学及绘画爱好者的参考书籍之一。  手绘对于建筑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设计方式之一。本作品运用针管笔,取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尽管很早就读过李发模的诗,而且也非常喜欢他的诗,但是现在读到他的近作《安静的俯身》,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李发模是1979年以长诗《呼声》而崛起中国诗坛的老诗人。从这些年他不断有大量作品中感知,他仍然诗思涌沸,诗情不了,不是“一个退了休的老汉”(李发模自诩)。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周围的一切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包括我们自身的诗歌。缘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歌有
看剧  感觉总是步步晚  我们的后见之明来自  被抽空大气层的星星  当我们拉开帷幕  上一个世纪那些小面积对峙  怀疑者们的河山  都草草了事  有一種鸟会应答多种噪音  和自己对话  不死,是极度庸俗的  墓地汹涌的人海  空缺成为一个新的地标  然而我们最多也  只能睁大眼睛,凝视  瘴气漫过舞台,灯光敲打灌木  鸟儿继续模仿人的语病  和防盗警笛  小小剧场居然有宇宙气象  看剧的人不知道
2019年在未来城校区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1987年在南望山校区修建的地质工作者雕像1956年,毕业生在北京树立的地质工作者雕像(地大校史馆提供)  走进地大南望山校区的主校门,一眼看到矗立在图书馆门前的一尊地质工作者雕像,他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质包,腰挎罗盘,手拿铁锤,头顶蓝天,足登?岩,眼光深邃。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从他面前出发走向祖国各地,他是学校最具标志性的风景。他是谁?这要从现在已不存在的一
在三峡  在三峡  平的湖,激不起新的句子  太陈旧,跟不上持续更新的日子  峡谷,怀抱着江的身体  起伏的山峦,站立的塔柏  无边无际的  只有清風和黑夜  但是乡愁被拦腰截断  从痛苦的闸门中  流放、倾泻  在我经过的时候  峡谷会在乎我的什么呢  我又会给峡谷带来什么呢  难道不该省视我的渺小吗  忏悔的,原罪的  这片土地上的深重苦难  我无法代替赎罪  我的上帝  被强暴后的世界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