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学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常见的几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微元法;近似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逐步积累和形成了物理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使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这些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在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等效替代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合力与分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都是等效法在物理学中的实际应用。
  等效法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
  在应用等效法解题时,应知道两个事物的等效不是全方位的,只是局部的,特定的、某一方面的等效。因此在具体的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一方面等效,这样才能把握住等效的条件和范围。
  例1.如图1所示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可变电阻,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则当R2的阻值为多少时,R2消耗的功率最大?
  解析:电源内阻恒定不变时,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不是单调的,存在极值: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在讨论R2的功率时,由于R2不是整个外阻,因此不能直接套用上述结论。但如果把电源与R1的串联等效成一个新电源,R2就是这个等效电源的外电阻,而等效电源的内阻为R1+r,如图2。很显然,当R2的阻值等于等效电源的内阻R1+r时,R2消耗的功率即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将达到最大。
  由此可知,等效法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状态或运动过程合理地转化成简单的状态或过程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中学物理练习中,经常需要运用等效法处理问题。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他们掌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把研究对象、过程视为理想模型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物理过程可以说都是理想模型,例如在研究对象上有: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又如在研究物理过程时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等。所以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最关键的是:1.明确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状态,并把研究对象视为适当的物理模型;2.分析物理过程,并找出物理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背的很熟,但是真正碰到问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其主要一个原因是他们不会将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正确的模型。这个本领如果没有学会,就只能是老师教一个,他就会一个,老师不教,他就不会,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下功夫教给学生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下面以例题2具体说明如何在解题过程中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例题2:精密测量电子比荷e/m的现代方法之一是双电容法,其装置如图3所示,在真空管中由阴极K发射电子,其初速度可忽略不计。此电子被阴极K与阳极A间的电场加速后穿过屏障D1上的小孔,然后依次穿过电容器C1、屏障????????????D2上的小孔和第二个电容器C2而射到荧光屏F上。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为U,分别在电容器C1、C2上加有频率为f的完全相同的正弦式交变电压,C1、C2中心间的距离为L,选择频率f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亮点不发生偏转。试证明电子的比荷为 (其中n为正整数)。
  图3
  【点拨解疑】由题意,研究对象必然是电子,其对象模型显然是带电的质点;对其过程模型的构建,可按先后顺序考虑;首先是在电场中的变加速运动,这是我们能处理的模型;接着进入电容器,遇到偏转电场,由于电容器上加的是变化电压,那么其中的电场是不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电子沿电场方向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这是我们没办法处理的。但考虑到电子加速后,速度很大,通过电容器的时间极短,如果忽略这一段时间内的电压变化,那么可把电子通过电容器的过程抽象为带电质点在稳定匀强电场中的物理模型,电场的强度取决于进入电场的时机。
  现在有两个电容器,而且要求电子最后不偏转,那么电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是否有更具体的物理模型呢?模型很简单,就是进入每个电容器的时机都正好是电场强度等于零的时候,电子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两个电容器。
  电子进入第一个电容器的时刻t 应满足条件U0sin2πft1=0,即2πft1=n1π,其中n 是自然数。
  同样,进入第二个电容器的时刻t 应满足条件U0sin2πft2=0,即2πft2=n2π。其中n 是自然数。
  所以,当t2-t1= ,即 时,电子束不发生偏转,其中n是正整数。
  又因为
  所以
  点评:该题让我们体验到了理想化方法的重要性。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中运动,一般是要考虑偏转,但该题却是不偏转,因此构想出这一模型确是该题的难点。
  有的时候例题还会取自日常社会生活问题,需要同学们把熟悉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从而运用有关定理、定律来解决它,这也是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近似处理法
  在中学物理研究问题时,我们实际上常常用到近似处理这种方法。例如,我们在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我们往往研究电荷之间的静电力,而不考虑电荷之间的万有引力,这时因为电荷之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静电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也常常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忽略相对很小的量,这也是近似处理。再比如,对打击碰撞问题,常常有学生问:重力到底考虑不考虑?这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例题3:一质量m为5kg的物体,自地面20m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物体落地时与地面相互作用时间为0.01s,即停止在地面上,试求物体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多大(g取10m/s2)?若相互作用时间为1s,平均作用力多大?
  【点拨解疑】(1)物体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与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可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2)物体自由下落时,遵循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所以物体与地面作用前的速度v满足v2=2gh∴v= =20m/s, 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与地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地面给物体竖直向上的平均作用力 的作用。物体与地面相互作用后速度等于零。
  (3)根据动量定理∑F·t=mv-mv0,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
  t=0.01s时,
  在这种情况下,重力远小于其它力,在实际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近似处理)。
  t=1s时, ,重力不能忽略。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一个量是否可以被忽略不计,不是看它的绝对数值(上例中两种情况下重力都是50N),而是看它和其它量相比是否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计。这里从数量级上加以比较,是很有效的。
  四、微元法
  微元法指的是我们把研究对象或过程分隔成小块的(微元)来加以研究。这种方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新教材)中最为突出,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时,如右图4将v-t图象中整个运动过程划分的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小矩形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梯形,面积就是位移,从而推导出位移时间公式:
  微元法实际上是一种微分的思想,在中学物理问题中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像分析-综合法、临界分析法、反证法、图像法等等,也是在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教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其他文献
目的:空气污染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PM_(2.5)作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备受关注,PM_(2.5)的吸入不仅可以引起肺部疾病,也可致肺外器官损伤,另外,目前对其治疗尚无成熟的方法。该研究探讨了PM_(2.5)致肝脏炎症及致氧化应激介导的肝脏损伤,并探讨了复方精油在抗炎、抗氧化方面的预防作用。方法:1.PM_(2.5)样品的收集、悬液制备和复方精油的配制:利用流量为68m~3/h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小学一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因此阅读要从一年级的阅读教学着手。如何在一年级实施阅读教学,现就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究如下。  (一)导学(5分钟左右)  导学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JPRS,它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一年级采用教师揭示学习目标
摘 要:从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时的常见语言错误中,归纳出了常见语言错误的类型,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语言错误,因势利导,积极帮助学生改正语言错误。积极探索纠正学生写作中常见错误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预防错误发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错误;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得到广大中学英语教
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工作和学习的交替中,有一个问题不时地在我的头脑中呈现: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比美国的孩子好得多,中国的学生也连连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的金牌,而中国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却远远少于美国呢?  于是,我开始关注中外教育方面的信息;于是,我开始试着去发现现时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更深入地学习充满人文思想的新课程标准;于是,我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着。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越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我们的写作教学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当前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仍然是盲目的围绕着中考命题的指挥棒转,年年研究去年的命题,不重视或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反映在学生的写作中,则应试的作文多,反映自己独特见解、真实思想感情和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少。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已陷入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