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本文運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实地调查法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本文从该校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该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构建,旨在为冬奥会背景下学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冰雪体育文化;冰雪文化建设;冰雪项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5-0082-0
其他文献
[缘起] 现阶段,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是全体语文老师的共识。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都非常注重“读书”形式的多样化,诸如教师领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班级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但让我困惑的是,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为什么学生读起来会味同嚼蜡,莫说是有感情,有时连起码的流利与准确都达不到。朗读的外在形式大于实质收获。 [情景描述] 在诸暨市“百家论坛”暨第九届特级教师观摩会上,我执教了《老人
为什么常常听到一线语文教师为作文教学呐喊、疾呼? 因为我们对它的困惑和无奈感受最深。 为什么我们总将特别焦虑的目光投向作文教学? 因为它是语文教师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痛。 诚然,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在语文这块厚实的大地上,作文教学理应自由欢快地行走,然而它却举步维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似乎成了难以治疗的“顽症”。 细心一瞥:唉!又写作文…… ——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的内涵在课改的推波助澜下得到了及时的刷新与拓展。课堂变活了、变大了、更富朝气了,学生们用智慧的灵性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与感动,课堂因此成为师生、生生间智慧碰撞与心灵交互的舞台。在课堂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到一些意外,不时会传来学生 “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教师该如何介入与应对呢? 声音一:我用手指证明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安排了一道判断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摘 要:文章主要运用归纳总结法对巢湖市二中“市队校办”教体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可行性实施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合肥市青少年排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队校办;教体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3-0041-02 巢湖市第二中学系安徽省级
现在的课堂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对学生的思考不置可否,既不表态,也不讲解。教师引导的缺位使课堂松散,只有广度,没有深度。下面以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为例,谈谈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如何引导。 一、“平面铺陈”——自主探索,充分交流 1. 课始,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后,学生列式:35 21=56。教师追问,你能证明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吗?
识字教学新理念提倡“四性并举” 《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刊发了福建龙岩市实验小学陈莹玉老师的《四性并举优化识字教学》一文。文章指出,过去识字教学既体现不出现行教材编排的意图,也不能落实识字教学新理念。在实践中,应注重从四方面来拓宽新视野第一,重构基础性,由呆板走向灵活。之前单向度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导致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识字教学新理念提倡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充分调动孩子各种感官
《丑小鸭》是一篇流传了二百多年的安徒生经典名著,列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堪为经典老课文。 一般都认为这篇童话是安徒生的自传,描写了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经历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出身于鞋匠家庭的安徒生把自己看做是一只“丑小鸭”,曾遭到许多精神上的打击,这和丑小鸭被其他动物认为“丑得出奇”而处处受到歧视的境遇非常类似。
近日读到管建刚老师的《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课堂教学实录,让笔者豁然开朗,不禁感慨:风景这边独好!阅读课这样教,真有语文的味道。这是一种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教理解,更是在教表达。现撷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与太家分享。 [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最值得我们欣赏的,是它的四字词语,是它对称的语言。比如—— 生:(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j有的
语文教学中教师 应关注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9年第10期刊发了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林振忠老师的《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一文。文章指出,不少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师隔离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或者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与内化,而由阅读衍生出的写作教学,则是运用语言文字实践为特征的交流
郭初阳等新锐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批判,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已有时日,本来应积极响应的语文界,反而讨论不多,圈内相关专家一时“失语”,一线语文教师则既迷茫又无所适从。最近长三角地区“浙派名师”教学艺术展和杭州市名师班在杭州师范大学展开活动,我们借此机会,邀请了郭初阳本人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及本地的语文名师、语文专家、一线教师、校长和新闻记者、社科研究员等,围绕“郭初阳现象”展开讨论。我们的主旨不在争孰是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