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笨”鸟高飞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语文,乐在其中
  “我总觉得,父亲听得懂苹果树的倾诉和低语,就像每一个庄稼人熟稔田间的每一寸土地。父亲总在秋收的夜里,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守护果园,就像守着他的孩子。秋风吹,秋夜凉,苹果树仿佛夜的瞳孔,它们黑色深重的目光,凝视着父亲。那些窸窣的叶子,在星辰下喧嚷,笑声在父亲的梦里汇成了哗啦的河流。”
  这段描写,节选自刘尧的散文《父亲和他的果林》。文章从他作为儿子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将大半辈子花在苹果种植上的父亲。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刘尧成功地在微信圈帮助为苹果销路滞后而发愁的父亲卖出了3000斤苹果。
  你或许很难相信,于2016年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的刘尧,在6年前上大学时,几乎没有读过几本文学作品。上大学后,在文学鉴赏课上意识到自己文学素养欠缺的刘尧,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泡图书馆上。在练笔中,他对写作的热爱,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刘尧常常参与其间,撰写“下水文”,亲自给学生做示范,“当你发自内心地热爱一件事时,学生是一定能感受到,并因此受到感染。”虽说是男老师,但细节之处,刘尧也格外用心。为了让学生摆脱对作文的刻板印象,坚持长期的随笔创作,刘尧还为同学们购置了统一的花色淡雅又文艺的本子,用于代替传统的作文本,希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加“自如”的写作氛围。
  因为喜欢写作,刘尧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尧远的回声”。在微信平台上,不仅仅有他的下水作文、生活随笔,还有许许多多的干货,比如《愿你我都不是“笼中鸟”——<籠鸟记>公开课丨课堂实录》《用人文的灯火点亮课堂——从传统课堂到大语文实践》《“唤醒”词语,你值得拥有的语文学习方法 | 教有所悟》。这些文章,大抵是解释为何刘尧能在从教6年中不断实现个人成长发展的最好证明。
  采访中,刘尧回忆起他在初为人师时所使用的“笨方法”:讲课时,用录音笔录下上课全过程,之后逐句回放整理成文稿。凭借所整理的完整版“课堂实录”,刘尧得以检阅和反思自己在讲课中所存在的问题:课堂节奏是否把控到位?语速合适吗?互动是否及时、恰当?讲课语言是否精练、纯粹?
  “笨”方法,刘尧用得不少。一次学期末,刘尧总结了一学期来每天给学生所布置的作业,列了完整的表格将每天具体的作业进行了梳理,并对此进行了作业类型归纳,开始思考作业有效性的问题。最后,刘尧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让自己少点盲目,给学生一点空间——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思考》。
  正是通过这样的“笨方法”,刘尧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走得稳健。
  带班级,刚柔并济
  这学期期末,写评语成了刘尧心里的一等大事。关于具体的形式,刘尧思考了很久。是为每个同学写首诗呢?还是融合古文“笺注”的形式?又或者在网上学习一些其他新颖的形式?
  但后来,这些五花八门的形式,都被刘尧否定了,刘尧说,有时太追求“言语形式”的创新,可能会“因言害意”,而忘记最初想要表达什么。
  于是,刘尧果断选择了最朴素的聊天、交流的形式来写孩子们的评语。在写评语时,刘尧摒弃了那些“高度概括的”词语——如“你是一个聪慧的学生”“我在你身上看见了善良”等概括性的表述。每写一个同学,刘尧就在脑海中认真回忆这位孩子的故事,回忆到位了,刘尧便开始写评语,他会抓住一个印象最深的点——追忆故事,发掘闪光,表达期待。
  写着写着,刘尧惭愧地发现,由于每天陀螺式忙碌的工作,他对某些孩子的了解和关注并不是那么够,便又暗暗为自己拟定了一个新计划:下学期应该多找这些孩子聊聊天。
  写评语,是刘尧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中A面的一个缩影:温暖的,充满爱的。在采访中,刘尧也不断提到,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爱,要爱自己的学生。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性格、脾气都特别温和的人,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具体规则的把握与落实,刘尧却从不让步。以班级的迟到问题为例,在班级建立之初,刘尧首先抓的一个习惯就是迟到。如果班级规定7:20集合,所有学生,不论是谁,哪怕仅仅只超过10秒钟,也算作迟到。
  第一周,对准时的重要性尚无概念的学生们并不习惯这一严苛的规定。每天快到时间时,刘尧就和已经到达的学生一起倒计时,在时间到达后又开始计数。这样下来,刘尧甚至不用给学生说时间,迟到的同学也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迟到的时长。
  “高压政策”下,不到两周,迟到的现象便在班级彻底消失。万事开头难,刘尧在班级管理中严格的B面,让他此后在抓班级其他习惯的养成时都更加顺利、有效率。“对于学生们来说,初中是他们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该严格要求学生时,决不能心软。”
  刘尧说,关于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育者,他想了6年,从陕西想到上海,似乎始终没有彻底想清楚。但有一点,刘尧无比明确,那就是他发自内心地热爱站在讲台上,“你能够对青少年传道授业解惑,去影响、引导他们的成长,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实现的。”
其他文献
出生教育世家的何琳早在小學五年级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从教22年,何琳一直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这片沃土深耕。主持德育工作多年,何琳始终在问自己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对德育工作的不断研究让她拥有了更宽的视野与更深的思考。  活动育人,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14年的班主任经历让何琳得出一个结论:说教无用,唯有活动育人,才能让儿童在体验中感悟与反思。如果不能为学生创设情境,不能
盛怀杰简介  盛怀杰先生,1961年出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安徽省宿州市;1978年宿州师范学校艺术专业毕业,参加教育工作至今,期间多次任美术教育教学工作;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执行主席、华夏东方杰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书画师。    艺术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终极思索,中国画艺术尤
2019年高考,是周丽蓉老师退休前最后一次送考和陪考,短短两天时间,她一直和其他年轻老师一起,陪伴着昆明第三中學高三孩子们去赶考,拥抱、叮咛、打气、祝福,同学们进场前和出场时都能第一时间看见他们最喜欢的“周老”。  在高考前夜的陪考日记中,周丽蓉以饱含深情的语调,通过质朴的语言诉说着过往,其中写道:“我们的最后一课,在‘亲明师,交益友,读好书,做好人’的‘平安’祝福中结束。我们在泪光盈盈中合照,我
今天,很多人给“90后”贴上了各种标签。而当我们跟这位“90后”班主任相处一天下来,进入她的工作、生活之后,我们看到了那些模糊抽象的标签所掩盖不了的鲜明与光亮。敬业、认真、善良,是这位“菜鸟”班主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说教育  教书育人,“互动”是她坚持奉行的方式  胡珂很善于把从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学要求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
3月14日,2017年伦敦书展第一天,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协议,该集团旗下Collins Learning出版公司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材,今年9月出版。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陆续使用上海小学一至六年級数学课本、同步练习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  伦敦书展是仅次于法兰克福的国际第二大书展,有超过100个国家的上
经过多年调研,学习和積累,尤其是近几年的家庭教育专业培训学习,袁仕忠已经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任职资格证书,并已经开始在他的班级家长中,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袁仕忠也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在日常教学中,他喜欢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去执行教育和教学任务。备课开始,他便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孩子的认知范围有多少,这些都是他必须思考的。  课堂上,袁仕忠总
近来,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活力四射少年脚踩奇特的双轮滑板在人群中穿梭,追求刺激的青少年几乎人人都有这样一块小巧快速的滑板,新式街头滑板俨然成为一项时尚运动。  这种新式滑板是传统滑板的升级产品。它利用使用者重心前后转移带动左摇摆杆和右摇摆杆上的后滑轮开一合来回运动,与地面产生较强的摩擦力,此摩擦力在回力弹簧件的阻力作用下转换成整个滑板向前推动的动力,从而让其使用者无须用脚踏地面就能向前滑行。由于其运
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气神。  2021年是徐光斌从教的第34个年头,也是他走上校长岗位的第23个年头。回首往昔,他经历过农村学校的艰辛,也体会了城市学校的不易。如何才能带好一所学校,不踏实苦干是不行的,但只有踏实苦干也不行,还得有活络的思路。从徐光斌带领的四所学校的发展中,其创新意识,可见一斑。  在砥砺中奋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998年担任回龙镇中心小学校长后,徐光斌不辞
陈丽艳  女,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语文教师。1992年毕业于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有17年农村任教经历,2009年调入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1995年被评为东阳市教坛新秀,次年被评为金华市第五届语文教坛新秀,是东阳市一星级教师、金华市智慧班主任、金华市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教师、金师附小集团最美教师、党员先锋示范教师、优秀班主任。  小学教师工作繁琐细碎,但是处处都能彰显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常常有家长对
从刚踏入乡村教师行列就萌生“退意”,到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的蜕变,再到带领乡村孩子和教师实现集体成长,从教师到导师,王菲利用“互联网 ”,重新定义了乡村教师。她坚信:不管未来怎样变,通过互联网终将改变乡村教师、乡村学生的命运。  從瑜伽教练到村小教师  2005年,王菲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独自创业。短短三个月时间,她在小小的县城里开了两家瑜伽馆,生意兴隆,年收入在当时达到了十几万元。即便如此,儿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