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1940年8月到12月,在中国华北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在朱德、彭德怀等领导和指挥下、根据地民众的大力协同下,发动了“百团大战”。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布局,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同时也对当时盛传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文章首先针对百团大战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阐述,之后浅析百团大战留下的历史功绩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百团大战;历史功绩;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43-01
在戰争的过程中,重大的战役往往会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进而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当时的政治局势。在我国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百团大战就是一场这样的战役。
一、百团大战的经过及战果
从1938年底开始,一直到1939年夏,日军向我国华北地区陆续增派了三个师、五个旅的兵力,并于1940年制定了“肃正建设计划”。“肃正”计划的主要行动,是要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要让华北村村有公路、路路有炮楼,以公路、铁路为基干,以其他封锁手段作为必要辅助,针对根据地构成网状包围圈,并称之为“囚笼政策”,进而用“清乡”、“蚕食”、“扫荡”三种方法,彻底清除反抗力量。
早在1939年底,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就察觉到日军所谓“囚笼政策”的行动方向,他向八路军总部报告了日军正在修筑公路的行动,并且分析指出了其意图在于利用公路将抗日根据地逐步分割成孤立小块、隔绝其间联系。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破坏日军交通线的行动方案。该方案经多方研究,最终于1940年4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3人签发了破袭正太路的《战役预备命令》,确认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行动方针。命令中指出八路军投入正太线的作战兵力不能少于22个团,同时在同蒲、白晋、平汉、平绥、津浦、北宁各铁路和公路干线上也要展开大规模破袭行动。
从百团大战的发展上来看,大致经历了破袭交通线、拔除敌人据点以及反“扫荡”三个阶段,该战役于1940年8月全面展开,历时三个月,展开战斗攻击1824次,击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1845人,破坏铁路474km、公路超过1500km,破坏火车站、桥梁以及隧道260多处,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被日军视为“钢铁动脉”的正太铁路,三分之二被我军破坏,同时日军掌握的煤矿被破坏5所。
百团大战给予日军的打击是巨大的。日军的华北方面军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下此次战役完全出乎日军预料,造成的损失之大难以恢复”,陆军作战科长服部在经过百团大战之后更是表示“对华作战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百团大战的历史功绩及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战果最丰的战役,也是我军在抗日过程中的首次反击战。它沉重破坏了日寇的“囚笼政策”和“以战养战”的阴谋,粉碎了敌人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企图,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连日军华北司令部也不得不承认百团大战是“挖心战”。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他们迅速灭亡中国的妄想,不但闻名于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
日军修造交通线,目的就在于将我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逐步割裂,最终完全恢复其的控制。百团大战完全改变了当时的战局,将日军的计划彻底粉碎,不仅如此,还在很大范围内给予日军以重创。对于日军而言,不仅仅其“囚笼”计划完全破灭,在其他方面也给日军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整个交通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使得日军的战用物资运输成为一大问题;此外,对于华北地区五个煤矿的破坏也对日军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当时日军认为其打击程度“相当于5个师团”,仅井陉新矿就导致“至少半年不能出煤”,估计损失超过一亿日元。所有这些,都不得不让日军改变原定的进攻计划,转而应对华北地区新出现的问题。
(二)增强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勇气
百团大战是我党领导游击战争中的运动战、防御战中的进攻战。在百团大战之前,我军基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敌人来攻,我军应战,在战略战术上更多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敌人不攻的时候,我军基本都是待战状态,并未有过大规模的主动出击。然而,百团大战则不同,它是在敌人完全没有战斗行动的时候,由我军发起的攻势,而且是大规模的攻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军反守为攻、掌握战略主动的转折点,同时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曾评价说:“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百团大战之后,不仅仅是我华北地区,甚至是整个中国的抗战士气都空前高涨。
(三)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百团大战,既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又坚持了全民族抗战的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批驳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负面影响,向全中华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表明了共产党坚定抗战立场,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百团大战中我们既消灭了大量的敌伪军,也缴获了大量的日伪军军用物资,壮大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
(四)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在空前的投降危险的紧急关头,百团大战用实际的行动粉碎了蒋介石集团“败而后和”的阴谋,制止了妥协投降的暗流,避免了亡国的前途,挽救了民族危机,争取了时局的好转,振奋了全国抗战的精神,更加坚定了“胜利最后属于中国的信心”。蒋介石正是由于百团大战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的形势变化,从而转变了他的态度,于1940年底决定中断对日和谈,避免了统一战线的分裂。百团大战后,蒋介石也不得不在嘉奖电中说“贵部窥此良机,果断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百团大战这一巨大的政治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局面,同时也影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同国民党争夺胜利果实的斗争。
参考文献:
[1]邓飞飞.浅谈百团大战的历史功绩[J].群文天地,2012(1).
[2]马琳.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2(07).
【关键词】百团大战;历史功绩;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43-01
在戰争的过程中,重大的战役往往会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进而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当时的政治局势。在我国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百团大战就是一场这样的战役。
一、百团大战的经过及战果
从1938年底开始,一直到1939年夏,日军向我国华北地区陆续增派了三个师、五个旅的兵力,并于1940年制定了“肃正建设计划”。“肃正”计划的主要行动,是要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要让华北村村有公路、路路有炮楼,以公路、铁路为基干,以其他封锁手段作为必要辅助,针对根据地构成网状包围圈,并称之为“囚笼政策”,进而用“清乡”、“蚕食”、“扫荡”三种方法,彻底清除反抗力量。
早在1939年底,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就察觉到日军所谓“囚笼政策”的行动方向,他向八路军总部报告了日军正在修筑公路的行动,并且分析指出了其意图在于利用公路将抗日根据地逐步分割成孤立小块、隔绝其间联系。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破坏日军交通线的行动方案。该方案经多方研究,最终于1940年4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3人签发了破袭正太路的《战役预备命令》,确认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行动方针。命令中指出八路军投入正太线的作战兵力不能少于22个团,同时在同蒲、白晋、平汉、平绥、津浦、北宁各铁路和公路干线上也要展开大规模破袭行动。
从百团大战的发展上来看,大致经历了破袭交通线、拔除敌人据点以及反“扫荡”三个阶段,该战役于1940年8月全面展开,历时三个月,展开战斗攻击1824次,击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1845人,破坏铁路474km、公路超过1500km,破坏火车站、桥梁以及隧道260多处,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被日军视为“钢铁动脉”的正太铁路,三分之二被我军破坏,同时日军掌握的煤矿被破坏5所。
百团大战给予日军的打击是巨大的。日军的华北方面军曾经在作战记录中写“下此次战役完全出乎日军预料,造成的损失之大难以恢复”,陆军作战科长服部在经过百团大战之后更是表示“对华作战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百团大战的历史功绩及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战果最丰的战役,也是我军在抗日过程中的首次反击战。它沉重破坏了日寇的“囚笼政策”和“以战养战”的阴谋,粉碎了敌人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企图,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连日军华北司令部也不得不承认百团大战是“挖心战”。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他们迅速灭亡中国的妄想,不但闻名于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
日军修造交通线,目的就在于将我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逐步割裂,最终完全恢复其的控制。百团大战完全改变了当时的战局,将日军的计划彻底粉碎,不仅如此,还在很大范围内给予日军以重创。对于日军而言,不仅仅其“囚笼”计划完全破灭,在其他方面也给日军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整个交通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使得日军的战用物资运输成为一大问题;此外,对于华北地区五个煤矿的破坏也对日军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当时日军认为其打击程度“相当于5个师团”,仅井陉新矿就导致“至少半年不能出煤”,估计损失超过一亿日元。所有这些,都不得不让日军改变原定的进攻计划,转而应对华北地区新出现的问题。
(二)增强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勇气
百团大战是我党领导游击战争中的运动战、防御战中的进攻战。在百团大战之前,我军基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敌人来攻,我军应战,在战略战术上更多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敌人不攻的时候,我军基本都是待战状态,并未有过大规模的主动出击。然而,百团大战则不同,它是在敌人完全没有战斗行动的时候,由我军发起的攻势,而且是大规模的攻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军反守为攻、掌握战略主动的转折点,同时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曾评价说:“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百团大战之后,不仅仅是我华北地区,甚至是整个中国的抗战士气都空前高涨。
(三)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百团大战,既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又坚持了全民族抗战的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批驳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负面影响,向全中华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表明了共产党坚定抗战立场,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百团大战中我们既消灭了大量的敌伪军,也缴获了大量的日伪军军用物资,壮大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
(四)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在空前的投降危险的紧急关头,百团大战用实际的行动粉碎了蒋介石集团“败而后和”的阴谋,制止了妥协投降的暗流,避免了亡国的前途,挽救了民族危机,争取了时局的好转,振奋了全国抗战的精神,更加坚定了“胜利最后属于中国的信心”。蒋介石正是由于百团大战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的形势变化,从而转变了他的态度,于1940年底决定中断对日和谈,避免了统一战线的分裂。百团大战后,蒋介石也不得不在嘉奖电中说“贵部窥此良机,果断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百团大战这一巨大的政治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局面,同时也影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同国民党争夺胜利果实的斗争。
参考文献:
[1]邓飞飞.浅谈百团大战的历史功绩[J].群文天地,2012(1).
[2]马琳.百团大战简史及历史意义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