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电厂秸秆燃料收集范围优化分析

来源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质能源中的碳和硫含量是很少的,因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是很少的,并且由于生物质在生长中也会吸收很多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影响温室效应的加剧。生物质能源的另一个重大好处便是方便运输和储存,由于一般的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等都是不可运输不便存储的。生物质能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数农作物的秸秆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不过虽然丰富,但农作物秸秆却也有着储运不方便、资源分散、和能源密度低等缺点。由于这些缺点导致到目前為止利用率依旧不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生物质电厂秸秆燃料收集范围优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秸秆燃料;收集范围;优化分析
  0 前言
  生物质发电是一种高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但目前存在发电成本高的问题。秸秆资源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质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分布广泛且季节性强,这与生物质电厂所要求的能源供应稳定、持续、经济等原则相矛盾。如何高效、经济地收集运输秸秆,对于降低生物质电厂的发电成本以及原料供应有重要意义。
  1 生物质发电原料收集和运输流程
  由于我国生物质资源分布广泛、覆盖范围大、生物质电厂的燃料需求量大,所以目前大部分秸秆收集均采用经纪人分包制,经纪人建立秸秆收储点,分散收集附近地区的秸秆,达到一定数量后集中运输至生物质电厂,少部分秸秆不经压缩及打包送至生物质电厂,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大多数生物质电厂是根据生物质需求量估算其收集范围,忽略对秸秆收储点收集范围的考虑,导致各收储点收集秸秆半径不合理,导致运费增加。本文根据现有收集模式,优化生物质电厂燃料收集范围,提出最小运费的最佳秸秆收集半径计算模型。
  2 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模型
  在整个生物质发电过程中秸秆原料的购买、收集、运输具有较强的市场性,所以具体运作方式各不相同,其经济成本也有差别。
  2.1 模型假设
  因秸秆燃料的生产及运输过程复杂,为便于分析,作如下假设:
  1)不考虑农作物种类,农作物在收集区域内分布均匀,品种单一且单位面积的产量相等;
  2)秸秆种植面积广泛,在模型所示范围内生物质电厂的供应资源均为秸秆且满足生物质电厂的用量;
  3)忽略农作物的区域性、季节性;
  4)收集、运输能力充足,忽略其他因素(交通、天气等)对秸秆收集的影响;
  5)按最不利情况,未覆盖区域由生物质电厂直接收购。
  2.2 模型建立
  从式(4)可知,收储点的运输费用与收集半径的立方呈正比,所以优化收集半径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费用。在实际秸秆收集过程中,经纪人将周围的秸秆收集至收储点,集中压缩后运输到秸秆电厂,所以可建立以生物质电厂为中心,周围均匀布置秸秆收储点的模型图(如图2所示),每个收储点的收集范围为R1,且运输费用相同,以最外围的收储点为第一圈,其运输距离为R-R1,第二圈的运输距离是R-3R1,第三圈的运输距离是R-5R1,第n圈的运输距离是R-(2n-1)R1。若R1≤R-(2n-1)R1≤2R1时,生物质电厂周围的秸秆直接由生物质电厂收集,可不设置收储点以降低成本,此时满足式(6)关系。
  3 案例分析
  以一个年消耗秸秆量为20万t小麦秸秆的生物质电厂为例,根据上述计算方法进行求解。2012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4986.23kg/hm2,小麦秸秆的谷草比为1.1,折算ρ=5.5×105kg/km2,2012年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约为12%,小麦秸秆收集系数为0.76,可利用系数为0.82。根据述式(1)可得:
  经计算可得R=39.34km,即秸秆收集半径为39.34km。压缩倍数 a的取值为3~8,本案例取3,t1取0.001进行计算。当n=1时,收储点收集半径为9.83km,可节省费用172.99万元;当n=2时,收储点收集半径为6.29km,可节省费用212.31万元。
  4 结语
  本文在微元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生物质电厂原料收集运输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秸秆收集运输费用函数关系式,通过求解得到秸秆收储点的最佳收集半径。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基于12MW秸秆发电工程控制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2]张卫杰.关海滨.姜建国.李晓霞.闫桂焕.孙荣峰.许敏.孙立.我国秸秆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前景[J];农机化研究;2009年0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供电系统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安全性较差,直流供电技术能够使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有效接入供用电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效益。本文对直流供用电技术进行概述,探究当前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使用前景进行展望:直流供用电技术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实现供电系统的全过程直流电,为建设绿色环保的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供电系统;直流;发展现状;前景  一、直流供用电技术概述  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电网建设的步伐,电网智能化的发展是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特别是对于农村电网,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其与城市配电网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过这些年的农网改造,我国农村电网取得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推进了农村电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实施进程,确保了农村电力安全生产,实现了人性化的电力服务以及高效益的运行状态,在促进农网改造升级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期刊
摘 要:水库移民的建设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环境问题的综合系统工程,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包括迁移动态心理特点、模式的迁移,迁移社会融合,社会适应性,移民,移民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移民后的生活收入和水平是两个衡量质量安置的主要标准。搬迁移民后的生活收入和水平一般应高于搬迁前的标准,且慢慢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水库搬迁安置人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评价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意义,然后对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及电费回收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电费回收;管理  0 引言  电力营销是企业服务公众的重要环节,其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与用户建立互利互信关系,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电力企业若想得到长久发展,需要注重电力营销服务工作,从用户需求与利益出发,提升专业水平
期刊
摘 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能消耗数量的提升,而电能计量采集系统面临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压力也在逐年提升,其出现故障的风险也在逐年增加。所以,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的维护,同时加强对各类故障原因的分析。本文就电能计量采集运维及故障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电能计量;采集运维;措施  0 引言  电能计量维护给人们的正常用
期刊
摘 要:電能的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检验方式,就当前电能计量的发展情况来看,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就电能计量技术在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中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能计量技术;电力企业;节能降耗;应用  0 前言  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效果与电力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采取的工作方法不恰当,又或者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都会直接影响到电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开放,我国的电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以其自身的环保性和经济型等特点,受到了我国居民的关注,并且对电网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和可靠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有必须要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我国电网可以安全稳定性的发展。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继电保护  1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特点  分布式发电技术跟我国公共电网不一样,
期刊
摘 要:当前对洪涝灾害的防范工程仍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而防范洪涝灾害最基本的方法是堤防建设。旧的堤防建设方式构造简单,就是利用混凝土加高堤岸,进而达到防洪的目的,这种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对于洪涝治理的要求,要在传统堤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更好地进行水道治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堤防建设和防洪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防洪建设;水利工程;堤防建设  0 引言  堤防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建设
期刊
摘 要:电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能计量则是电力企业与广大电力客户之间的一杆公平秤,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保障电力客户利益的基础,计量装置的定期校验、轮换、巡检便是保障公平秤不失准的核心。电压互感器误差校验是计量装置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需停电进行,影响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效益,现场的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实施成本较高。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用电的安全。如果电气设备接地的形式不正确,就会造成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目前,就我国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接地技术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想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就要从根本上将接地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接地技术  一、电气设备接地的概念及分类  电气设备接地主要由接地装置实施,接地装置由接地线与接地体所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