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间里不“太平”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时有“人死了”又突然复活的事例见诸报端,这些事难免令人产生好奇、惊悚之感,同时也扩张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有谁不想“死而复活”呢?
  死而复生乃假死
  其实,古今中外一直都流传着许多有关“死人复活”的离奇、恐怖的传说或故事。类似僵尸还魂、棺材中爬出的吸血鬼、坟墓里传来怪叫声、解剖室里突然坐起的“死尸”、少女在推入焚尸炉时醒来,等等。
  “人死复活”的情况是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假死”。所谓假死,是指病人心跳和呼吸极其微弱,几乎测不出。从表面看几乎完全和死人一样,实际上还存在着微弱的生命现象。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误把假死当作真死。在古代,因诊疗水平低下,医生将假死误断为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尤其在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报道假死的现象较多。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救治过一位已入棺椁的假死者。据载,孙思邈一日外出行医,途中遇出殡人群,系一产妇难产而“暴亡”。孙思邈一瞥之间,见棺材夹缝中有鲜血流出,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人打开棺木。他先用香药熏死者鼻孔,然后用上急救药,死者很快复生,3日后痊愈如初。
  太平间的来历
  医院太平间(停尸房)的设立,也是为防范假死变真死。
  17世纪初,德国曾有一幅铜版画十分流行,此画描述了一位名叫瑞其姆特的妇女从坟墓里复活的事。据记载,这件阴森恐怖的事于公元1357年发生在科隆的公墓里。由于这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版画不断重印,使人惊恐万分,不少人总担心自己被医生误判,即便自己未死便被活埋了。当时有人想到一些防范措施。如:用电击来排除假死;制造一种安全棺材,在棺盖上端装上一根长长的通气管……总之是给那些未死的人提供复活的机会。
  不过,这些方法都不实用。这时德国有一位医生叫胡费兰,他在魏玛公国及周边行医,他向当地统治者建议:人死后,最好能让尸体停留一段时间再下葬,这能为假死者提供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经过努力,他在179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间停尸房(太平间),坐落在魏玛的雅各布公墓。停尸房内安装有能够稳定通风、调节室温的设施,还雇佣专门看护人员管理。管理人员随时可通过门上的玻璃窗看到停尸房内的一排排尸体,这些尸体要一直保存到腐烂为止。旁边一个冷藏室里存放着洗浴的水、能使人兴奋的汤剂及其他“补药”,以备在死者有复活迹象情况下使用。
  为防止看护人员不谨慎或不尽责,胡费兰还设计了一个由线和小钟构成的警报系统,这个系统把尸体的脚趾和手指连接起来,假死的人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动作,它都能发出警报。
  死后不急于下葬,也与宗教和民族习俗相关。比如,在佛经看来,人死后三天里,灵魂会离开躯体,所以尸体要停放三天后,才能入葬。这时,灵魂已经没有了。从古至今,我国不少地方仍有这样的习俗:人死后要在家停放3天(有的是5天或7天)。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逝者突然离去,让活人难舍,停放3天是为了让亲人有一个告别的准备时间;二是如果是假死,停放几天,在冷风或哭丧声的刺激不,说不定真能让假死者苏醒过来,就可避免被活埋掉。
  假死客观存在,古时人们对死亡缺乏科学的鉴别手段和检测方法,加上人都有希冀“重生”的强烈愿望,死后“停尸数日”再下葬就成为惯例,尤其在偏远的地方,这种习俗仍普遍存在。
  设立太平间,原本是给假死者提供一线重生的机会。不过,当今心电图、脑电图检测手段,已让分别真、假死亡变得容易,停尸房似乎也失去了存在价值,这或许也是现在不少医院已不再设太平间的原因。
其他文献
第一步: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日常饮食热量中,饱和脂肪所占比例不要超过10%,并尽量少摄入反式脂肪。  第二步:保持健康体重。即使体重减轻5%~10%,也会显著促进心脏健康。  第三步:尽量使用健康食用油。食用健康油脂,且不可过量。  第四步:偶尔吃点黑巧克力。每天吃约28克黑巧克力(不含焦糖等糖类),有益心脏健康。  第五步:尽量在家吃饭,少下馆子。  第六步:积极锻炼。每天3个10分钟
椎间盘位于腰部相邻的两椎体之间,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腰椎病的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  调查发现,从事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如记者、办公室文员、银行
乔梦虎,山西临猗人,东北财经大学毕业,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资产管理处处长,担任北京市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委员、副主任,通州区政协委员。    “责任是一种担当,是法律制度规范下的必须作为,更多的是自我约束状态下的自愿付出,以利他的原则来处理问题和开展活动的一系列自觉和不自觉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动。担当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可以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主动承担责任可以感染他人,激励更多的人
保持肛门处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防治痔疮等疾病。而擦屁股作为每天都做的清洁肛门的动作,更应重视起来。那么正确的擦屁股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将卫生纸叠成若干层后垂直轻压到肛门上即为蘸。这里需注意的是卫生纸的折叠次数,一般叠两次即可。这种厚度对肛门来说相当于一个柔软的“床”,对血管起到按摩作用。  其次,擦这个动作就有很大讲究了,其正确的做法是“顺时针擦拭”,由于女性的生殖器官与男性的生殖器官不同,所以
口腔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病变,而口腔、面部血管分布丰富,因此在患糖尿病后,常引起口干、口唇黏膜灼痛、舌面干燥、味觉改变等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常会有牙龈(俗称“牙肉”)充血、肿胀、牙石沉积、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  调查结果还显示,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口腔疾病患病率越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作为口腔保健的重点人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牙周病、龋齿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含义,然后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段教学出现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低年级;探索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80-1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去发现,并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经历“因问而探,因研而索,因优而择”的阶
摘 要:物理本身属于科学范畴,很多物理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质,也许正是因为抽象的物理知识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和压力,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物理。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和物理学习潜力,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物理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专家指出,老人常做舌头操有利于健康,因为经常运动舌头,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舌头操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早晨洗脸后对着镜子,舌头伸出与缩进,各做10次,然后舌头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摆动5次。  2.坐在椅子上,双手十指张开,放在膝盖上,上半身稍微前倾。首先,由鼻孔吸气,接着嘴巴大大地张开,舌头伸出并且呼气,同时睁大双眼,平视前方,反复操练3~5次。
我因燒伤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现在正在恢复阶段。疤痕增生比较明显,也很痒,我想请问,有没有比较好的去疤痕方法?什么时候做比较合适?  北京 刘读者  刘读者:  目前治疗瘢痕的保守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性加压。利用弹力套、弹力袜、弹力衣等各种带弹力的东西对瘢痕区域进行持续加压,要坚持戴,不要间断,每天除了个人卫生的时候摘掉外,其他时候都要戴上(包括睡觉),这样效果才好。这种方法是目前最有
睡觉质量  枕头低可提高老年人的睡觉质量。人上了年纪之后,睡得就会少,睡得也比较轻。高质量的睡眠可帮助人体恢复体力,那么,老年人如何提高睡眠质量?枕头是我们睡觉必备的“神器”,其实枕头低可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从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过高的枕头会损害脊梁,并非真的“高枕无忧”,枕头的最佳高度应该是比平躺时略高。枕芯可用荞麦皮、小米、绿豆等,也可以在里面放点儿菊花,但一定要注意防虫。  (摘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