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课堂教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依然是我国中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中心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初中数学的教与学。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要综合学生各次考试的成绩、平时的表现、智力因素、學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特别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真实有效。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
课堂情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交织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学生一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潜意识的显现,属于感情的东西。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学生内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指来自教师情绪的影响。我的方法是一要让学生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让学生能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配合教师调控自己学习的消极心理;三要让学生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四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五、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控制论中的信息反馈理论告诉我们,要使信息反馈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保证实现预期的正、负反馈的正确之外,反馈信息的相位(或时间延迟)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数学内容,让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龙河中学
一、制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初中数学的教与学。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要综合学生各次考试的成绩、平时的表现、智力因素、學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特别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真实有效。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
课堂情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交织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学生一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潜意识的显现,属于感情的东西。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学生内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指来自教师情绪的影响。我的方法是一要让学生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让学生能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配合教师调控自己学习的消极心理;三要让学生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四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五、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控制论中的信息反馈理论告诉我们,要使信息反馈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保证实现预期的正、负反馈的正确之外,反馈信息的相位(或时间延迟)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数学内容,让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龙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