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花红茶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高林密。青草护拥着山路,从东边远处大山蜿蜒过来,又弯向西边的大山深处。路边一座四根木柱顶着黑布瓦圆锥顶的凉亭。亭内一石板方桌和四个腰鼓形石凳。这个凉亭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前二十里不着店,后二里不靠村。几百年来凉亭里天天都有凉亭茶。冲泡凉亭茶的是山里的泉水,茶叶都是“花红”树上的大片子树叶,茶水总有一股草木清香。装茶的陶罐挺大,能装半桶水。茶碗是四个粗瓷饭碗。
  凉亭是供山里人行路时,避风躲雨的。山里人辛苦,肩挑背驮,累了在这里歇脚,渴了喝碗凉亭茶,解渴解乏提提神。朴实的山里人,从来不过问这茶是从何而来,这就是山里的乡风。
  其实凉亭茶,最初就是离这里二十多里外的一个独门贫穷农户早上送茶水,晚上收碗罐。年年天天如此。到了解放那年,这个独家农户,已是百来户的大村子,这个代代沿袭下来的传统,已不仅仅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荣誉。为凉亭送茶的人,必须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农,才有这个资格。
  山峦重叠,路漫漫,山里人总在大山里转,很少走出大山的。一九五一年,这个百户人家的山村,终于雄赳赳走出去了两个青年汉子。他们是在“保家卫国”的口号声中穿上志愿军军装的。
  战士出发的那天黎明,他们年轻而俊俏的媳妇们,一直把自己的丈夫送到凉亭,情浓意切,千叮咛、万嘱咐都溶在媳妇送上的一碗凉亭茶中,这是家乡的泉水,这是家乡的“花红”树叶。两位年轻战士喝过泪滴茶碗的凉亭茶,带着家乡的眷恋,依依而别。
  从此以后,山里的这两位年轻汉子再也没有回来。第四年,县民政局给村里送来了两块写着“光荣军属”的红漆木牌子。
  两位年轻的媳妇,从此将丈夫出征的那个阴历日子,铭刻在心。每年的这一天,两位年轻的媳妇就要到凉亭来,痴情地望着东边的青山,望着东方的蓝天白云,静静地听着那山林的树涛声。亲人在,盼郎归,望魂回。每当这时,送茶的老人总是不急于回村,而且破例地坐在亭边山石上,神情凝重地坐上好一阵。
  两位媳妇从凉亭回村时,一路上还不停地念着自己丈夫的名字,说着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悄悄地说,悄悄地抹眼泪。跟在后边老远的送茶老人此时也是老泪横流。
  几十年过去了,送茶的老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两位年轻的媳妇也已经老了,成了老太太,但是年年的这天,两位老太太都是手牵着手,互相搀扶着来到凉亭。到了一九九五年的那天,路过凉亭的山民们奇怪地看到,只有一位老太太是拐着拐棍来到凉亭的,老人也许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时间不会很长了,她坐在凉亭的石凳上双手握着拐棍,头放在颤抖的双手上,从早上一直望着东方,直到下午才离去。
  从这年以后,路过凉亭的山民们再也没看到这位可敬的老太太了。
  凉亭依旧,送茶人仍然是天天送茶,水还是山泉水,茶叶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再也不是“花红”树叶了,而是本地出产的正宗绿茶。只是到了夏天,路过凉亭的山民们感到茶水有点点咸味。这是送茶的老人特意在茶水里放了一点点盐,因为山里人肩上和背上,总是挑着担子或者背着竹篓子,爬山越岭出汗多。喝点盐茶补劲。到了最近几年,凉亭茶的水还是山泉水,茶叶却是英山县出产的上等新茶,茶水碧黄碧黄,好看,先苦后甜很提神。
  但是自从一九九五年以后,凉亭茶每年只有一天是例外,那就是两位媳妇来凉亭“望郎归”的那天,水还是山泉水,茶叶仍旧是“花红”树的大片叶子。因为那天,两位年轻战士从凉亭雄赳赳、气昂昂出征时,喝的就是这种“花红”叶子茶。
  责任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鼻腔给药是指将药物通过鼻腔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一种新型给药方法。因其能避开肝脏首过效应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且
我写文章,有时是先写下题目,紧接着写正文;有时是先写正文,最后再想题目。这后一种情况,大半原因是脑子里并未在动笔前就有个题目在等你。写这篇短文,却属于前者,铺开稿纸,信笔就写下了这四个字。  题目是写下了,一行文,又犯了踌躇,既然是“品”,那肯定要喝,而我想记下的三次与茅台的遭遇,其中一次并没有喝,那么,这也算“品”吗?想来想去,最不想浪费这张稿纸,当然,也是惰性使然,不愿再动脑筋想个更贴切的题目
目的1.将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作用肝癌Hep G2细胞、宫颈癌He La细胞,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外泌体在第二肿瘤细胞耐药及迁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方法1.血液肿瘤患者及健康人
<正> “模型”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均与“模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