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疼痛缓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明显更好,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病患内心负性情绪,缓解疼痛感,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消化内科疾病;不良心理;疼痛缓解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86-02
消化内科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久,复发率较高。因此病患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极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情况会对病患的临床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此同时,也极易引发患者发生疼痛症状,无益于康复转归[1]。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文献证实,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疼痛感。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应用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得出了心得,先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患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患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心理同时合并显著疼痛感。现依照就诊秩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对照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22.34-76.21岁,平均年龄为(55.45±2.25)岁。观察组男患者33例,女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20.11-78.53岁。平均年龄为(56.34±2.41)岁,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受试者入院之后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在此其中包含:确保患者的病房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遵循医嘱控制患者饮食、病患应当禁食刺激生冷、油腻食品,戒烟戒酒。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缓解内心压力。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谈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找话题切入点。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个人要求,仔细耐心认真解答患者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经过耐心熟练的护理操作步骤,与病患创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院方安排护理人员对其开展长期性个别交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情、心理情况、生活习惯等等。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护理人员应当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仔细耐心倾听病患诉说。并帮助患者当前现有心理问题,进而帮助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鼓励病患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治疗成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全面达到疾病转归的目的[3]。
告知患者每天进行适当运动的必要性。此举有助于放松患者自身肌肉。另外也可选择柔和轻音乐或者歌曲让患者倾听,令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使用此法缓解患者内心不良心理,提升治疗疾病的顺从性。
在此同时,院内护理人员也应当做好家属的思想宣教工作。让病患家属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同时予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生活中也要仔细照料患者日常起居。
1.3疗效判定
(1)本实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为严重、当SDS大于53分时,证实存在抑郁症。SAS分数大于50分时,证实存在焦虑症。
(2)依照患者当前疼痛症状,对患者干预后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详细评分标准为:
O分代表疼痛完全消失;
1分代表存在轻微疼痛感,但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2分代表中度疼痛,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些许影响;
3分代表重度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SAS以及SDS分数比较情况
干预前,两组SAS以及SD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绪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分数改善情况更好,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疼痛缓解度比较情况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6.00%,观察组为92.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民众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消化内科疾病发生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疾病的发生率会受到生活压力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由于病程时间较长,患者就此会合并程度不一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倘若患者的这种不良情绪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排解,则极易引发患者病情加重,对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开展临床护理时应当加用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全面缓解患者疼痛以及负性情绪[4]。
虽说既往常规的护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疼痛感。但值得说明的是,此类护理服务更多强调的是对病患疾病本身开展护理,没有重视对患者心理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照拂。未能满足当前病患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真实需要。所以说,对于合并不良心理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此举有助于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进而积极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升了临床护理品质。属于一类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
本次试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明显更好,p<0.05。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此类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自身疼痛感。可预防疾病恶化。为病患的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正确指引方向。住院期间内对患者开展饮食运动干预,同时倾听轻音乐舒缓内心不良情绪,可以让病患的疾病得以转归。令患者心态趋于正常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消化内科的疾病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是有助于消除病患内心负性情绪,缓解疼痛感,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刘雪霞,张静,et al集柬化护理干预对放疗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1):1729-1731
[2]唐晓群.心理辅导干预对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6):956-958
[3]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1-154
[4]谢伟伶移动医疗设备对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7(11):29-31 36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消化内科疾病;不良心理;疼痛缓解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86-02
消化内科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久,复发率较高。因此病患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极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情况会对病患的临床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此同时,也极易引发患者发生疼痛症状,无益于康复转归[1]。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文献证实,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疼痛感。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应用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得出了心得,先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患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患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心理同时合并显著疼痛感。现依照就诊秩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对照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22.34-76.21岁,平均年龄为(55.45±2.25)岁。观察组男患者33例,女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20.11-78.53岁。平均年龄为(56.34±2.41)岁,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受试者入院之后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在此其中包含:确保患者的病房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遵循医嘱控制患者饮食、病患应当禁食刺激生冷、油腻食品,戒烟戒酒。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缓解内心压力。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谈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找话题切入点。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个人要求,仔细耐心认真解答患者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经过耐心熟练的护理操作步骤,与病患创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院方安排护理人员对其开展长期性个别交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情、心理情况、生活习惯等等。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护理人员应当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仔细耐心倾听病患诉说。并帮助患者当前现有心理问题,进而帮助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鼓励病患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治疗成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全面达到疾病转归的目的[3]。
告知患者每天进行适当运动的必要性。此举有助于放松患者自身肌肉。另外也可选择柔和轻音乐或者歌曲让患者倾听,令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使用此法缓解患者内心不良心理,提升治疗疾病的顺从性。
在此同时,院内护理人员也应当做好家属的思想宣教工作。让病患家属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同时予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生活中也要仔细照料患者日常起居。
1.3疗效判定
(1)本实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为严重、当SDS大于53分时,证实存在抑郁症。SAS分数大于50分时,证实存在焦虑症。
(2)依照患者当前疼痛症状,对患者干预后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详细评分标准为:
O分代表疼痛完全消失;
1分代表存在轻微疼痛感,但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2分代表中度疼痛,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些许影响;
3分代表重度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SAS以及SDS分数比较情况
干预前,两组SAS以及SD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绪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分数改善情况更好,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疼痛缓解度比较情况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6.00%,观察组为92.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民众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消化内科疾病发生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疾病的发生率会受到生活压力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由于病程时间较长,患者就此会合并程度不一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倘若患者的这种不良情绪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排解,则极易引发患者病情加重,对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开展临床护理时应当加用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全面缓解患者疼痛以及负性情绪[4]。
虽说既往常规的护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疼痛感。但值得说明的是,此类护理服务更多强调的是对病患疾病本身开展护理,没有重视对患者心理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照拂。未能满足当前病患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真实需要。所以说,对于合并不良心理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此举有助于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进而积极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升了临床护理品质。属于一类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
本次试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明显更好,p<0.05。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此类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自身疼痛感。可预防疾病恶化。为病患的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正确指引方向。住院期间内对患者开展饮食运动干预,同时倾听轻音乐舒缓内心不良情绪,可以让病患的疾病得以转归。令患者心态趋于正常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消化内科的疾病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是有助于消除病患内心负性情绪,缓解疼痛感,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刘雪霞,张静,et al集柬化护理干预对放疗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1):1729-1731
[2]唐晓群.心理辅导干预对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6):956-958
[3]陈伟丽,丁正年.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1-154
[4]谢伟伶移动医疗设备对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7(11):29-31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