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国家商务部最近推出了5个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中国未来不可能仅有这5个城市,会出现一批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的可能是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新时期中国经济“三新一高”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新发展阶段处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期。在这个重要变革期,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国家繁荣昌盛文明的程度,才是这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内涵。不能过度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要更加注重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大城市功能,注重的是文化内涵、消费环境和人民幸福指数。未来国际大国的竞争和博弈,更多地表现为这个国家自身治理得怎么样,特别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城市发展得怎么样,城市人民生活感觉怎么样,这是一种内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素质。只要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能使我们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最大的变局,是每一个国家都在发生着内在的变化。
  中国已经进入了两个百年的战略交汇期。到2020年,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是中国的世纪梦想,从现在起到2050年的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两个百年的后30年,是两个百年最后沖刺的30年。对于我们来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中国有一批未来国家成为强国以后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消费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大城市。这也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重要标志。
  从现在起到2050年,中国都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未来30年,中国都处于这样一个大的格局,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目前,全球140个大城市占世界13%的人口,占世界33%的消费,占世界39%的GDP。个人认为,未来大城市的集聚度会更高,中国领先的大城市,包括人口、GDP总量、消费能力会比国际平均水平还要高,在这个大局中需要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落后生产力的状态。社会生产力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去年超过了100万亿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元,到2025年将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所以,中国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需要有一批能够表现出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这样一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载体。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作为最前沿、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代表着中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一个风向标。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年均GDP增速平均9.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包括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高质量的人们的生命方式和生存方式。高质量发展不单是指某一个产业、某一种产品,而是指整个社会存在的状态,这个转变也是非常之大的。再加上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的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发生了某些颠覆性变化。未来有可能会以疫情划界,世界经济和格局发生一些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城市的生活方式,疫情使数字经济的应用范围和能级发生了突破性的增长;世界各个国家在隔离的情况下如何重新链接,疫情之后如何链接;经济全球化会就此终止吗?未来各个国家会成为信息孤岛吗?会成为碎片化的全球化吗?还是疫情之后出现更加紧密或者不可逆转的深度全球化?
  新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国家的窗口、国家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它的内涵会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


中国已经具备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


  首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这是引领消费潮流、创造新的增长动能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城市都是按行政级别划分的,地市级的城市是660多个,县级城市2800多个,乡镇2万多个。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它并不是按照现有的统计报表发展,已出现了一批国际化的城市,或者叫国际化的大都市。比如,已经是国际大都市的香港;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上海;这次推出的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北京、上海,还包括重庆、广州、天津。这些城市已经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潜能,有的本身已经是国际化大城市,完全可以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其次,中国还出现了一批消费带动力强的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或者城市群落。中国确定了一批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座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培育、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长沙、沈阳、杭州、南京、青岛、济南、合肥、福州、昆明、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在消费中具有无限的潜力。
  中国还有一批城市,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批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消费能力非常强的城市。比如说,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23个GDP超万亿的城市;出现了两个省份GDP超过10万亿元,广东省GDP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江苏省去年的GDP超过了10万亿元。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群GDP已经超20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5。可以看到,中国很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发达城市,诸如苏州的昆山、江阴,广东的顺德,虽然按照行政级别是县级市,但这些城市的繁荣程度、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是非常活跃的经济中心。
  中国还有一批乡镇变成了现代城市,其实中国城市化进程使区域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现在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不断释放动能,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黄河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进,今后还会出现一批世界级城市群或者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建设三个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大城市群。目前,中国的城市不再是那种单体城市,而是成为一个个城市群,一个个城市带,未来会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群落。有一些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认为,虽然学术上并没有这个提法,但未来肯定会形成若干城市群落。未来城市群落一定是城乡相间的,既包括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微型城市,也包括散落在城市之间的乡村,成为一个个城市团组的城市群落形态。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时空,一些城市已经形成了陆、海、空、网这样立体化、智能化、综合化的一种交通形态或者联通形态,会对随之调整改变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地分布发生重大影响。比如,有一些人虽然家在县城或者乡村,但是消费行为可能就发生在毗邻的大城市。所以,扩大消费的重心在于城市群落,形成互相支撑和流动的空间,也给消费增长带来非常大的潜力和韧性,会催生一批消费中心城市。



  第三,中国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中国最大的底气,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更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最大的吸引点。因为中国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该可以到40万亿元。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但消费却下降3.6%。中国金融市场规模50万亿元,房地产市场17万亿元,物流市场流量规模是GDP总量的3倍,已经超过300万亿元。如果包括未来的诸如数据要素、劳动力要素和知识产权交易等要素交易市场,中国市场规模的确是世界第一位。中国社会消费品市场基本上和美国持平,如果加上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数据市场、碳交易市场,未来市场红利的释放将是巨大的、可持续的。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包括北京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上海进博会、广交会、海南消费品博览会,也包括五千多个像义乌一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还包括各个省、市、自治区搭建的展销会、投资洽谈会、贸易洽谈会,正在形成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平台,形成升级的市场体系和新的消费通道。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国际上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博弈和比拼,没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际上就不能形成内循环,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也就不可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能力屹立不倒。
  第四,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巨大的供给能力。中国有完备配套的制造业体系,包括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的全球制造业类别一应俱全。所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可以形成内循环,加上中国消费品的商业供给体系、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没有依赖国外产品。疫情中,全球性封闭熔断,考验了我国的制造业供给能力、现代流通能力和现代物流能力。当然,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给人民带来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所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同時,中国已培养了一批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的数字是4亿人。麦肯锡预测,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到2030年会发展到8亿人。当然,现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还不是最高国际标准,人均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虽然实现了全体人民脱离绝对贫困,但具有高端消费能力、可持续消费能力的人群还是不足的。随着未来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还有正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是中国可以建成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建立呼之欲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的比较优势。

创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第一,加快建设一流的现代营商环境。中国现代营商环境在全球排31位,虽然与自身相比上升幅度很大,但是还比不上中国香港,比不上美国的排位。当然,现在排位有话语权的主要是西方国家,也不见得是客观标准,而且主要是采样采的是北京和上海,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城市进入采样标准,更多的城市建立良好的现代营商环境,中国的总体排位应该更靠前。
  第二,培育世界级的消费中心城市群落。除了商务部推出的5个城市之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国际旅游岛应该率先成为全岛国际消费中心,23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也会产生一批消费中心城市。把一批世界级的国际消费中心打造成开放、创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盘,打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领头羊,这也是国之大业。
  第三,注重建设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商圈。上海正在建设时尚之都、演艺之都、消费之都、博物馆之都等,北京将利用5年时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一系列“城市名片”。当前应该突出重点全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商圈。
  第四,培育基于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线上旅游、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支持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发展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娱”、基于地理位置的个性化本地生活服务。探索建设商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客流、消费等商圈公共数据服务体系。
  第五,创造更优的制度供给和管理方式。现在要特别关注建设城市的十五分钟的生活圈、一小时交通圈,要形成具有网络化、便利化、体系化服务的社区商业,这对于构建现代国际消费城市至关重要。希望未来消费中心城市使消费者有更大的舒适感、获得感、愉悦感和沉浸感,让人们沉浸在更好的消费环境之中,使人民群众生命具有更高的质量。
其他文献
10月19日,2021川菜企業家大会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委员会工作年会在四川郫都召开。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委员会主席王刚以及政府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川菜餐饮企业负责人共同探索“川派餐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探讨做大做强川菜产业的路径和方法,交流川菜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和体会,研究现代餐饮品牌战略、经营理念、运营模式、创新发展等重点问题。世界中餐业联合
期刊
10月18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火锅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委员会承办的“2021世界中华火锅宴大赛”在四川郫都圆满结束。  作为2021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的主要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大赛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及参赛企业的高度重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家火锅知名品牌企业参加,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火锅盛宴。  此次火锅宴席要求体现选手的刀工水准、烹调技艺以
期刊
川菜產业是我国传统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餐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川菜产业由传统厨师制作迈向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互联网+催生了产业发展新机遇,发展势头强劲。  10月19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郫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川菜工业化及中央厨房建设高峰论坛”,在四川郫都举行。  原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铁生,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武力,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餐工业化委员会主席蔡永峰,雅安
期刊
2021年10月19日,第四屆世界川菜大会、2021全球川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在四川郫都举行。郫都区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川菜的重要发源地。郫县豆瓣被誉为“川菜之魂”。川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双城经济圈战略关于川菜产业的重要部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
期刊
“2021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冠军获得者是——眉州东坡奥运村店厨师长张敏!”10月19日,伴随着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宣布,“2021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画上圆满句号。  10月18日-19日,第四届川菜大会在四川郫都盛大举行。作为本次大会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2021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也同时在成都市郫都区西御园乡村酒店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川菜青年名厨齐聚一堂,以美食为媒,交流厨艺,助力川菜
期刊
10月17日-19日,第四屆川菜大会在四川郫都圆满结束。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川菜青年名厨齐聚“2021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现场,交流厨艺,展示技能,载誉而归。一双双巧手、一道道精美呈现,是美味佳肴,也是艺术品。
期刊
10月19日晚,为期三天备受瞩目的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和跨界精英出席系列活动,助力川菜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国的优秀餐饮企业、名厨大师们一展身手,切磋技艺,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品质的川菜盛会。  原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铁生,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监事会主席武力,雅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军,成都市
期刊
2021年5月,《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尽管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餐饮业市场受创严重,但餐饮企业全年注册量不降反升,达236.4万家,同比增长 25.5%。据悉,该系列报告已经连续发布5年。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借助美团平台的数据资源,基于海量行业交易数据,从行业趋势、品类特征、消费者行为、餐饮业重点城市、外卖行业
期刊
十月的天府四川成都,桂花飘香喜迎八方宾客。  10月18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秉承“让世界爱上川菜”为主旨、以“爱上川菜·寻味郫都”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隆重开幕。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特聘专家张秋俭,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高铁生,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邓德雄,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
期刊
2021全球川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活动在鹃城郫都召开。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武力,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四川省政协常委、省侨联副主席徐永明,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后强,成都市郫都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赵继东,郫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兆容,郫都区副区长陈建霖,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一级巡视员姚卿,雅安市委常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