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情交流,激发兴趣。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特别好,一般来说,另一个人通常会投桃报李。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在讲七年级下册时,由于都是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知识,学生的问题特别多,当然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
如果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一直都保持在“觉得这一科有趣”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这种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动力。当然,要做好这件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學生的因素外,教师本身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育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适应新教材和新教改的要求,才能出色地完成引导者的角色。
二、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还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挖掘课程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并按照《课标》的要求,全程备课,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弥补教辅材料的不足,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尽量动员学生一起来寻找课程资源,其益处有以下几点:①小组分工,每个学生只负责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②同龄人一起寻找课程资源,互相学习,互相教育,效果更好;③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④学生自找的材料范围更广、更切合实际,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如教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鸡卵(蛋)的结构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带鸡卵(蛋),结果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鸭卵(蛋)等其他鸟卵,而且带来的新鲜鸡卵(蛋)很多都是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效果。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概念,必要时可走出教室,把大自然作为课堂。如“探究蚂蚁的行为”和“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活动,我们只有到周围的林地、草坪和田间等室外环境,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室外活动使学生更留心周围的自然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浓了。但一定要组织好,注意安全。
四、及时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活力源泉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课改后生物实验活动更多。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学》这门学科,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活动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评价机制,及时评价,才能增进和保持生物学科课堂的活力。活动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可以整合,但不能省略,而且活动应张弛有度,应该回归到可观察、可评价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上来。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让各活动组组长、科代表发挥更大的作用,设专门记录本,记录课堂活动和当场评价及违纪等情况,并与期末总评挂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及时评价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每一次评价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侧重这次任务的关键评价要素;②特别要关注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与本学科教学目标相结合,宜粗不宜细,点到为止,至少让学生得到鼓励。
五、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粗线条的教学设计,尔后在课堂上随机补充完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少关注课堂的完整性,但严禁拖课。所以每一堂课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阔,创新的火花可能随时迸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课前多预设几种可能应对学生的实际反应。如北师大版《生物学活动手册》八年级上册活动“观察鸡卵的结构”讨论3:判断你所观察的鸡蛋能否孵出雏鸡,说出理由。有一个学生的答案与众不同:不能。因为这个鸡蛋已经被我打破了。这个答案可能连教师都预想不到,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当然不能否认该答案的正确性,我们只能重新审视该题目的严密性。所以课改了,教师更要保持经常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这是缩短生物学科教学理念和行为差距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应重新认识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无固定模式可循,教师应本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态度来创新发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特别好,一般来说,另一个人通常会投桃报李。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在讲七年级下册时,由于都是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知识,学生的问题特别多,当然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
如果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一直都保持在“觉得这一科有趣”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这种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动力。当然,要做好这件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學生的因素外,教师本身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育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适应新教材和新教改的要求,才能出色地完成引导者的角色。
二、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还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挖掘课程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并按照《课标》的要求,全程备课,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弥补教辅材料的不足,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尽量动员学生一起来寻找课程资源,其益处有以下几点:①小组分工,每个学生只负责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②同龄人一起寻找课程资源,互相学习,互相教育,效果更好;③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④学生自找的材料范围更广、更切合实际,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如教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鸡卵(蛋)的结构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带鸡卵(蛋),结果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鸭卵(蛋)等其他鸟卵,而且带来的新鲜鸡卵(蛋)很多都是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效果。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概念,必要时可走出教室,把大自然作为课堂。如“探究蚂蚁的行为”和“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活动,我们只有到周围的林地、草坪和田间等室外环境,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室外活动使学生更留心周围的自然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浓了。但一定要组织好,注意安全。
四、及时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活力源泉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课改后生物实验活动更多。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学》这门学科,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活动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评价机制,及时评价,才能增进和保持生物学科课堂的活力。活动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可以整合,但不能省略,而且活动应张弛有度,应该回归到可观察、可评价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上来。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让各活动组组长、科代表发挥更大的作用,设专门记录本,记录课堂活动和当场评价及违纪等情况,并与期末总评挂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及时评价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每一次评价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侧重这次任务的关键评价要素;②特别要关注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与本学科教学目标相结合,宜粗不宜细,点到为止,至少让学生得到鼓励。
五、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粗线条的教学设计,尔后在课堂上随机补充完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少关注课堂的完整性,但严禁拖课。所以每一堂课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阔,创新的火花可能随时迸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课前多预设几种可能应对学生的实际反应。如北师大版《生物学活动手册》八年级上册活动“观察鸡卵的结构”讨论3:判断你所观察的鸡蛋能否孵出雏鸡,说出理由。有一个学生的答案与众不同:不能。因为这个鸡蛋已经被我打破了。这个答案可能连教师都预想不到,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当然不能否认该答案的正确性,我们只能重新审视该题目的严密性。所以课改了,教师更要保持经常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这是缩短生物学科教学理念和行为差距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应重新认识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无固定模式可循,教师应本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态度来创新发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