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高考的重压让每一位教师的眼睛只盯着分数,导致学校不得不抛开其他一切,一门心思地去挖“知识点”、练“知识点”,以求学生高考取得佳绩。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感悟社会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渐变弱,语文学习效率日益低下,文学素养日趋薄弱,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对此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才能保证课堂的生机盎然,而且最终保证学生在学会语文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关键词]生活;语义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89-01
基于以上认识,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关注书本,更随时关注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让教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结,因而总能在其中找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利用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既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有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观察思考。搜集素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讲《故都的秋》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秋色,体会自己从小到大家乡秋色的变化;另一方面我注意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广阔天地汇聚到一方屏幕上,如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将长沙橘子洲头的秋色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话清楚地讲出世间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日出日落、风霜雪雨、名山大川、草长莺飞等形成了无比奇妙的自然奇景,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体育、书刊、影视、网络、园林、建筑等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无数神妙无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搜集资料、练习观察、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山清水秀的遵化城展现出悠久历史,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龙潭鱼跃、鹅山飞瀑、罗池映月的美丽传说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都乐岩、龙潭风光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领略历史文化的神韵,在接触中感悟,在接触中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人文积累。当他们能把这些流畅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联系。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烛之武的劝说方法,完成劝说任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的时间,举办了关于道家学说的专题讲座,介绍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还着重分析儒、道、墨三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让学生养成辩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二、革新教法,讓语文活动撞击社会生活
教学之外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把学生按值日表的形式排好顺序,组织学生轮流在每节课前做5分钟演讲,主题自选,但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生可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农民工欠薪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男女交往过密问题……我再针对这些问题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深深感受到,不要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会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注重积累,让阅读写作反映社会生活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而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讲套话。针对学生写作的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浏览;一方面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改变了文风,写出了反映社会、反映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营造网络,让语文与生活相依相偎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自私、傲慢、偏激、脆弱的不良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充分利用家庭的资源,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而他们是否尝试过关心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组织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时给父母写信,写贺卡。理解、关心家人固然重要,同时关注社会也很重要。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那么就很难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然就难以培养民主、合作、竞争的现代意识。多方面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必然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开拓眼界,使其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这早已是一种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求接近生活,增加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把生活的“天光云影”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的铺路石和奠基人。
[关键词]生活;语义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89-01
基于以上认识,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关注书本,更随时关注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让教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结,因而总能在其中找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利用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既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有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观察思考。搜集素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讲《故都的秋》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秋色,体会自己从小到大家乡秋色的变化;另一方面我注意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广阔天地汇聚到一方屏幕上,如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将长沙橘子洲头的秋色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话清楚地讲出世间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日出日落、风霜雪雨、名山大川、草长莺飞等形成了无比奇妙的自然奇景,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体育、书刊、影视、网络、园林、建筑等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无数神妙无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搜集资料、练习观察、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山清水秀的遵化城展现出悠久历史,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龙潭鱼跃、鹅山飞瀑、罗池映月的美丽传说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都乐岩、龙潭风光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领略历史文化的神韵,在接触中感悟,在接触中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人文积累。当他们能把这些流畅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联系。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烛之武的劝说方法,完成劝说任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的时间,举办了关于道家学说的专题讲座,介绍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还着重分析儒、道、墨三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让学生养成辩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二、革新教法,讓语文活动撞击社会生活
教学之外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把学生按值日表的形式排好顺序,组织学生轮流在每节课前做5分钟演讲,主题自选,但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生可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农民工欠薪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男女交往过密问题……我再针对这些问题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深深感受到,不要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会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注重积累,让阅读写作反映社会生活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而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讲套话。针对学生写作的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浏览;一方面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改变了文风,写出了反映社会、反映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营造网络,让语文与生活相依相偎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自私、傲慢、偏激、脆弱的不良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充分利用家庭的资源,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而他们是否尝试过关心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组织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时给父母写信,写贺卡。理解、关心家人固然重要,同时关注社会也很重要。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那么就很难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然就难以培养民主、合作、竞争的现代意识。多方面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必然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开拓眼界,使其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这早已是一种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求接近生活,增加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把生活的“天光云影”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的铺路石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