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第一财富。因为除了人这种资产外,所有资产都是商品,只有重视珍惜人这种独特的资产,企业方能永葆生机,常盛不衰。
一、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1、以什么人为本?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来看,以人为本,重点是以企业员工为本。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看,以人为本要以大多数人为本。以企业员工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现有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此外,以人为本还应包括以用户为本,还应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因为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为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大量企业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真诚地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机遇。
2、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时,到底应该以人的什么方面或者说以人的什么属性为本呢?也许会有人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人的本性却是多方面的,最起码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那么到底以哪个方面的人性为本呢?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份依赖工资、奖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这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同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解决了职工的愿望和动机这一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和劳动积极性。在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的过程中,突出入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关注并指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必然会“激活”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二、如何实践“以人为本”
1、实践“以人为本”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着融合、渗透、辐射、感召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其获得朝气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其灵魂所在.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最丰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它立足市场,面对竞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人为本”的各项措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ERP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因此,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越远越好。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跟着提高。这“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实行以人为本,要有刚性的制度和有情的激励,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机制,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形成员工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收入的平衡感与工作环境的顺畅感,让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获取成功的最佳天地,从而与企业心心相系,同舟共济,以企业荣为己荣,以企业耻为己耻。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认识人的“本性”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前提。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无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概念的提出,还是从“X理论”、“Y理论”再到后来‘Z理论”等的出现,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更好地明确管理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人本管理即:按照“经济人”来对待员工;按照“社会人”采关心员工;按照“文化人”来陶冶员工.
2、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思想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基础。运用人本原理管理企业,一要树立“企业即人”的思想。二要树立“企业为人”的思想。三要树立“企业靠人”的思想。
3、个性化发展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化发展的准则要求企业在成员的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在企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过程等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当事人按他本意、按他特性潜质发挥,以及按他长远的发展来考虑,决不是简单地处置,决不是仅仅从企业功利性目标出发。
4、凝聚“人心”是人本管理的关键。人心造时势.无论管理环境如何变幻,善于争取人心都是管理制胜的不二法门。管理的上乘工夫就是善造势,然后乘势而上,顺势以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识势,即识内势与外势、强势与弱势、优势与劣势、近势与远势,而识势的关键就是要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顺应人心及最终赢得人心。动人心者莫乎诚,结人心者莫乎利,固人心者莫乎和。无论是“攻心”、“治心”还是“合心”、“用心”,其根本都在“得心”。你能赢得人心,你就能赢得一切。
5、合理运用“情感”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生活向高级生命形式,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占的核心成分.有效的领导者就是最大艮度地影响追随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关注人的情感已成为人本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也是目前“情感管理”之所以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无情未必真豪杰”。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人类情感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善于把握人类情感的大师。情感与思想紧密相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前提。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是管理者的基本功,而且也是赢得被管理者衷心爱戴和拥护的必要条件。
6、人與企业共同成长是人本管理的目的。所谓企业要与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个人一起成长,就说企业本身的发展应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相适应,即企业组织体系、架构以及运作功能都要逐步凸显人本主义理念,改变金字塔结构,建立学习机制,从而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并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与个人共同成长的准则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个人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要求企业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等来适应企业,而是要求企业的发展来适应成员个性发展而产生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在全体成员的一致性上面再做发展的考虑。企业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终目标实质上是在个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管理的企业。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一、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
1、以什么人为本?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来看,以人为本,重点是以企业员工为本。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看,以人为本要以大多数人为本。以企业员工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现有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此外,以人为本还应包括以用户为本,还应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因为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为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大量企业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真诚地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机遇。
2、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时,到底应该以人的什么方面或者说以人的什么属性为本呢?也许会有人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人的本性却是多方面的,最起码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那么到底以哪个方面的人性为本呢?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份依赖工资、奖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这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同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解决了职工的愿望和动机这一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和劳动积极性。在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的过程中,突出入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关注并指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必然会“激活”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二、如何实践“以人为本”
1、实践“以人为本”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着融合、渗透、辐射、感召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其获得朝气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其灵魂所在.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最丰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它立足市场,面对竞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人为本”的各项措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ERP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因此,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越远越好。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跟着提高。这“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实行以人为本,要有刚性的制度和有情的激励,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机制,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形成员工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收入的平衡感与工作环境的顺畅感,让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获取成功的最佳天地,从而与企业心心相系,同舟共济,以企业荣为己荣,以企业耻为己耻。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认识人的“本性”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前提。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无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概念的提出,还是从“X理论”、“Y理论”再到后来‘Z理论”等的出现,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更好地明确管理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人本管理即:按照“经济人”来对待员工;按照“社会人”采关心员工;按照“文化人”来陶冶员工.
2、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思想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基础。运用人本原理管理企业,一要树立“企业即人”的思想。二要树立“企业为人”的思想。三要树立“企业靠人”的思想。
3、个性化发展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化发展的准则要求企业在成员的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在企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过程等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当事人按他本意、按他特性潜质发挥,以及按他长远的发展来考虑,决不是简单地处置,决不是仅仅从企业功利性目标出发。
4、凝聚“人心”是人本管理的关键。人心造时势.无论管理环境如何变幻,善于争取人心都是管理制胜的不二法门。管理的上乘工夫就是善造势,然后乘势而上,顺势以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识势,即识内势与外势、强势与弱势、优势与劣势、近势与远势,而识势的关键就是要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顺应人心及最终赢得人心。动人心者莫乎诚,结人心者莫乎利,固人心者莫乎和。无论是“攻心”、“治心”还是“合心”、“用心”,其根本都在“得心”。你能赢得人心,你就能赢得一切。
5、合理运用“情感”是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生活向高级生命形式,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占的核心成分.有效的领导者就是最大艮度地影响追随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关注人的情感已成为人本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也是目前“情感管理”之所以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无情未必真豪杰”。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人类情感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善于把握人类情感的大师。情感与思想紧密相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前提。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是管理者的基本功,而且也是赢得被管理者衷心爱戴和拥护的必要条件。
6、人與企业共同成长是人本管理的目的。所谓企业要与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个人一起成长,就说企业本身的发展应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相适应,即企业组织体系、架构以及运作功能都要逐步凸显人本主义理念,改变金字塔结构,建立学习机制,从而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并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与个人共同成长的准则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个人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要求企业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等来适应企业,而是要求企业的发展来适应成员个性发展而产生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在全体成员的一致性上面再做发展的考虑。企业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终目标实质上是在个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管理的企业。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