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先教师讲,后学生练,效果微乎其微,学生也渐渐失去兴趣。若尝试加入英文歌曲这一催化剂,效果往往不同凡响。记得近二十年前笔者刚工作不久,有意尝试这一创新。但苦于当年所在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未普及U盘和手提电脑。所有教师手头可用的教具只有磁带、卡带机和书本教材。绞尽脑汁,终于笔者想到当时用来听歌的MP3。便先从台式电脑里找到相关歌曲,将之下载到MP3里,再把MP3带到课堂与扩音器相接连,从而音量得以调高,可谓“步步皆辛苦”。未想到学生们在课堂中顿时精神抖擞,积极互动,认真听讲,课堂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现将以往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比如一节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多种用法的语法课,笔者运用了《Sailing》与《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两首英文歌进行教学。首先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作为课堂导入材料。学生一起兴致勃勃地跟唱,教师边强调歌曲中的含有分词形式的动词。之后与学生一起归纳此时态的用法及多种含义,尤其强调表示将来含义的用法。接着使用该时态做对话练习,还可以布置单选题等书面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播放《Sailing》,让学生做“Gap filling”练习。理所当然,需要填写的空白处便是含有分词形式的动词。该歌曲节奏慢,学生爱听也爱做这题。当听到含有“dying”这一空缺的句子,学生稍感困惑。教师可暂停该句播放两次,并板书易混淆的一组词组die—dying, lie—lying,并强调lie该词的不同含义及对应的变化形式,从而让学生既学习时态,又巩固特殊动词的用法。
再比如在高年级讲解虚拟语气的语法课,笔者找到《If
比如一节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多种用法的语法课,笔者运用了《Sailing》与《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两首英文歌进行教学。首先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作为课堂导入材料。学生一起兴致勃勃地跟唱,教师边强调歌曲中的含有分词形式的动词。之后与学生一起归纳此时态的用法及多种含义,尤其强调表示将来含义的用法。接着使用该时态做对话练习,还可以布置单选题等书面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播放《Sailing》,让学生做“Gap filling”练习。理所当然,需要填写的空白处便是含有分词形式的动词。该歌曲节奏慢,学生爱听也爱做这题。当听到含有“dying”这一空缺的句子,学生稍感困惑。教师可暂停该句播放两次,并板书易混淆的一组词组die—dying, lie—lying,并强调lie该词的不同含义及对应的变化形式,从而让学生既学习时态,又巩固特殊动词的用法。
再比如在高年级讲解虚拟语气的语法课,笔者找到《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