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下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治理困境与突破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驻村“第一书记”政策实施,不仅可以助力脱贫攻坚,而且能锻炼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但也存在无限能力与有限职责困境、治理主体内生性发展困境和多主体利益下的依赖与排斥困境等问题。为此,本文从发展长远经济、完善农村自治体系和选优配强“第一书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第一书记”;治理困境;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中国的历史,农村的治乱兴衰历来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因此,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驻村“第一书记”政策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涣散村组织建设,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抓手,完善村级管理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落实扶贫政策,充分发掘村庄优势,招商引资,创新发展产业,推动扶贫开发。同时,让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真实状况和农民真实想法,还有利于锻炼机关干部,提高为民办事服务能力。但实践中,现有的乡村治理主体体现出外源性治理主导的特征,内生型治理主体在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下有限的发挥作用,这种模式忽视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内生性,使得乡村发展持久性不足。
  二、驻村“第一书记”的乡村治理困境
  (一)驻村“第一书记”无限能力与有限职责困境
  “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在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拔出来去建设落后农村的代表,他们在国家赋权下,直接嵌入农村村级组织,将拥有来自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还有其本人的能力和选派单位的资源优势,同时进入村级组织后,掌握着基层的社会资源,因此,“第一书记”将集政策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于一体[2]。因此,“第一书记”带来的将是无限能力下的村级发展,村民对其依赖性也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第一书记”并非就是单纯的村庄治理者,他还是国家机关干部,“第一书记”的任期有限,任务也非常集中,所以其只拥有有限的职责,当“第一书记”离开时,也就相应的会带走国家赋予的特定功能,不可避免的影响村级发展和村庄治理。
  (二)治理主体内生性发展困境
  驻村“第一书记”的一个非常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提升贫困村内生性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为农村长效发展和脱贫攻坚建设好战斗堡垒。但是,事与愿违,在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和“第一书记”本身的有限职责下,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产业发展上,积极致力于脱贫摘帽,从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贫困村内生性治理主体的培育。同时“第一书记”与村委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权力博弈,村干部依赖“第一书记”所拥有的资源,而村民也享受于“第一书记”所带来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从而导致“第一书记”成为村庄发展的希望,村民参与式治理能力下降,内生性治理主体发展面临困境。
  (三)多主体利益下的依赖与排斥困境
  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庄治理和脱贫攻坚上需要处理同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干部间的多重关系。首先,上级政府在目标任务和政策设置上,要求“第一书记”要加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等,但是“第一书记”在村庄治理中并没有相对应的权力,面临权责不匹配。其次,不同性质的派出单位掌握的资源不一样,其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职责和任务,因此,争取的项目资源和资金支持不同。再次,乡镇政府和“第一书记”间关系非常微妙,乡镇政府希望“第一书记”为乡镇带来项目和资金,而“第一书记”由上级单位派出,又受乡镇管理,在管理上还存在着矛盾。最后,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间存在权力博弈。“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离不开村干部的协助,同时村两委也希望“第一书记”能给村庄带来利益,但“第一书记”的进入可能挤压了村干部的谋利空间,遭到村干部的种种排斥。
  三、“第一书记”治村的困境突破
  本文从脱贫攻坚视角对“第一书记”村庄治理的困境研究分析,精准施策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培育发展长远经济,着力推动产业“造血”
  面对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第一书记”要积极探索和发掘村庄优势,扎实开展有效的、长远的经济项目,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带动农民致富,将生活帮扶转变为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积极探索靠农民自身发展致富的路子,从而减小对“第一书记”的依赖性。同时,要发展可持续性产业,盘活农村集体资金,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互帮扶、带头取暖,从而推动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也为创造新经济模式创造条件,促进产业“造血”。
  (二)加强与村民良性互动,内消矛盾,完善自治体系建设
  “第一书记”作为村庄治理的外来者,势必影响着村庄治理模式,所以,“第一书记”在开展工作中,要积极转变治理方式,将国家治理和村民自治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掘内生性治理主体的作用,提高治理能力。“第一书记”在重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基层组织能力提升,积极培育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重塑优秀青年农村干部,培养有意留任的大学生村官。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和丰富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
  (三)权责配套、理顺关系,选优配强驻村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庄治理中与多元主体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在政策设置和驻村书记选派上做到切实适用。首先,上级政府和选派单位在下派“第一书记”时,要针对不同性质的贫困村选派具有相应业务能力的干部,匹配权责,做到人尽其用、权责一致。其次,派出单位要严格挑选,选派有能力、能干实事的干部担任驻村书记,真正关心爱护他们,为其生活和工作创造条件,在项目资源、资金上给予支持,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最后,驻村“第一书记”要合理处理与乡镇领导和村干部间的关系,恰当用好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积极与乡镇领导和村干部沟通,重视村干部治村的主体性作用,积极为村庄建设找办法,为村民谋福利,带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杨芳.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庄治理变革[J].学习论坛,2016,(2):52-55.
  [2]舒全峰.公共领导力供给、国家赋权与制度重构--第一书记治村的制度逻辑[J].行政科学论坛,2017,(11):16-2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下,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对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谈了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党建引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建;寝室文化建设;阵地建设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具有激情、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史上一种新的政党制度范式。相较于其它政党制度,从历史发展的纵向逻辑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植根于中国而生长的;从政党制度内在特征的横向逻辑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其民主具有真实性、治理具有有效性;从政党制度发展成效的逻辑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切实有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政党制度比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
期刊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面对中国老龄化加速的现实,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是针对中国特殊国情开除的一剂良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流入城市,农村“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在农村人口的比重和总量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居家养老难以有效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养老作为一种农村新兴的养老方式自提出和运行以来,日益成为满足广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际商务沟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就其沟通技巧提出几点个人观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些许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沟通;技巧  引言  国际商务是实现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方式,而由于历史背景及文化的差异,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方式等存在较大的差距,若不给予重视,势必会影响到两国间的继续合作,故而,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一、国际商务沟通的概念  国际
期刊
摘要:服装表演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当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主要是关注模特所穿着的服装,很少会有人去想整场演出是如何去策划的。文章就一场服装演出的策划,介绍了服装表演策划的过程。  关键词:服装表演;艺术与设计;策划  服装表演策划是演出前必须做的事情,整场演出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例如舞台设计、模特路线编排、音乐选编、灯光设计。而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物力和人力。在进行服装
期刊
摘要:党建文化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的反映。  关键词:党建文化;育人功能;党建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高校党建工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是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的重大原则和实践举措,对提高党组织领导能力、促进党的领导融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党组织成为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发挥领导职能,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保证。为了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及时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明确组织定位、增强政治功能、完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经济运行和法治环境产生了新的形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新的挑战,因而需要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来助力在经济、社会、生态领域的三大攻坚战。那么,为了达成在新时代的各种挑战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法治治理保障的角度应如何助力"三大攻坚战"?本文以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内容为起点,探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公检法三机关工作的新要求,以及三机关应如何发挥自身职能进行应对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流。应用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商业性创新技术也日益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本文结合2020年大连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互联网+模式下的影像制作服务——大连青柠记影像设计工作室,探索把传统线下影像制作与互联网线上平台相结合后应用于广大影像行业市场的商业运行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大连青柠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如何改善环境和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国家政策的研究重点,国家也在不断的出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现在主要从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以及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环境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治进程;改善措施  一、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