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料的结构性厘清思维的层次性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分析
  《植物叶的敲拓染》一课选自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拓展性课程《自然奇记 记录自然》,该拓展课也是《植物》单元的深度延伸。在《植物》单元中,学生学会了通过拓印的方法来记录植物的一些信息,但因受限于方法和工具,这些信息记录有一定的缺憾与不足。以用蜡笔或铅笔拓印植物的叶为例,拓片所呈现的只是叶的形状、大小和大致的叶脉分布情况,而对叶的颜色无法真实记录。实际上,不同植物叶的形状各异,颜色更是五彩斑斓,即便是同一株植物,在不同阶段叶的颜色也是在变化的,记录植物叶的颜色,应该成为学生认识植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样才能将这一信息及时记录并较长时间地留存呢?
  缘于此,我们设计了植物叶的敲拓染活动。本活动旨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学会用敲拓染的方法记录植物叶的信息,学习内容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观察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植物叶的拓印作品,分析其作用和不足之处,自然引出“敲拓染”方法,并结合PPT介绍活动材料和操作流程。
  第二层次,第一次尝试敲拓,相互对比作品,研讨操作技巧。
  第三层次,再次敲拓,展示作品,完成评价。
  认知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一个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植物叶的敲拓染活动是建立在原拓印活动基础之上的,且整个敲拓染活动也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分层设计、逐步推进的。这样的设计,无论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还是操作技能的提升,都是建立在他们的已有经验之上,并采用逐步渗透、逐层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建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道通过敲拓染的方式能够记录植物叶的色彩、外形等信息。
  初步学会敲拓染这一方法,并在多次操作中感悟“工匠精神”。
  体验用敲拓染方法制作植物叶标本活动,对探索自然奥秘保持兴趣。
  对于本课,教师准备的材料主要是PPT课件,为学生准备的主要有:给每个小组准备一把带有牛筋头的榔头,两片薄厚不同的透明塑料片(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若干,熟宣纸若干。
  教学过程
  1.分析优劣,引出敲拓
  (1)PPT展示课前学生用铅笔和蜡笔拓印的两张树叶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用拓印这种方法能够记录植物叶的哪些信息?还有没有其他的信息无法被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自然引出新的记录方法——敲拓染,呈现已经完成的敲拓染优秀作品。设问:“敲拓染”这种方法能记录植物叶的哪些信息?
  (3)小结: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记录植物叶的外形,还能记录叶的颜色。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拓印作品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引出敲拓染活动作好铺垫。还有,“如何才能记录叶的颜色”具有强烈的问题动机,实现了任务驱动。
  2.介绍方法,首次尝试
  (1)利用PPT图片,认识敲拓染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并思考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用途。
  (2)介绍操作流程:先把厚的透明塑料软片放在最下面,再依次放上宣纸、植物的叶、宣纸、薄的透明塑料片,再用牛筋榔头去敲击。提醒孩子:第一,注意安全;第二,体验敲击时的轻重变化。
  (3)提供活动材料,包括多种植物硬度不同的叶和同种植物的老叶、嫩叶等。
  (4)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到公共展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哪些作品特别成功,请成功的小组来分享经验;哪些作品比较失败,请失败的小组来谈谈原因。最后小结操作要点:敲击的力度要根据植物叶的老嫩程度进行掌控;敲击的角度要竖直,榔头不可倾斜;叶的每个部分都要敲击到位,叶脉处可敲得稍重些。
  设计意图:第一次动手操作前,教师并没有详细解说操作要领,只是大致解说了制作流程。因此,成功的作品很少,有的因敲得过重而变成一团糟,有的因敲得不完整而残缺不全。这样的“试误”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操作饥饿”,又为后面的研讨埋下了“种子”。面对满目疮痍的展板,学生开始反思,并迫切想知道:那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敲出来的?自己在敲打的过程中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这样的环节推进,是水到渠成的,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
  3.汲取经验,再次操作
  (1)谈话:现在请你来说说,一张成功的作品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2)学生再一次领取材料,开展第二次敲拓染活动。
  (3)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到展区,并参观、比较其他小组的作品。
  (4)组织小组交流:现在的作品和自己组之前的作品相比,有哪些进步?你是怎样做到的?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相比,又有哪些不足,需要再作怎样的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小结成功的作品具有哪些要素,这为接下去的操作明确了导向,同时又在无形中渗透了评价指标,为后面的评价作了标准上的铺垫。实际教学中,第二次的作品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还是耐心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小结。这不仅是提升操作技能的过程,更是渗透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
  4.互动评价,课外延伸
  (1)生生互评:每个学生一个五角星,把五角星贴在自己认为好的作品上。教师评价:给一定量的作品贴上一个五角星。
  (2)公布评价结果,把宣纸作为奖品进行奖励。
  (3)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敲拓染的方法制作植物叶的标本,课外可以采集一些特殊的植物的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份敲拓染的标本。采集和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还要注意不要刻意损害植物。
  设计意图:拓展性课程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记录档案,并对完成作业(作品)过程的记录、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后采用星级评价,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一堂课内学生的综合表现。这对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和活动参与乃至核心素养的发展,都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教学点评
  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科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植物》单元的学习,知道了许多观察和记录植物信息的方法。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科学组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和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课《植物叶的敲拓染》,一方面为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科目和领域的拓展学习活动提供了优质素材,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多样化成才需求,开发和培育了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特别注重落实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活动材料的结构性。看似简单的敲拓活动,其操作材料的选取却是颇有讲究:厚薄不同的透明塑料片是为了在敲击过程中减少震动,尽量避免植物的叶发生位移;染印所用的宣纸是熟宣或半熟宣,因为生宣在染色过程中叶的汁液容易扩散,会导致印迹模糊不清;榔头是软硬适中的牛筋榔头,既顾及了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又可减缓敲击的力量,保证了作品质量。还有,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本活动还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叶:水分较少的老叶,水分较多的嫩叶,硬度较高的植物的叶。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既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又能让学生的科学活动具备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发思考。敲拓染活动设计中,如果一开始就将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直接给予学生,那么科学学科的特质就明显被冲淡了,课堂更像是美术课或手工课。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了“介绍方法→试误敲拓→分享经验→再次操作→展示评价”这样的流程。上述设计,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操作体验中,科学思维得以层层递进,并从中获取了科学知识、提升了探究的能力。
  诚然,对拓展课《植物叶的敲拓染》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科学教师从学科整合角度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和美术、语文老师联手开发系列拓展性课程《自然奇记 记录自然》,该课程从植物、动物、岩石、土壤四個板块出发,指导采集、观察、制作各类标本,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310005)
其他文献
2017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制作笔筒》是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工程技术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认识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工具,并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开展小制作活动。《常见的工具》一课是本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近几年,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疾病的治愈充满了信心。但仍然有一类疾病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恐惧,那就是——癌症。谈癌色变,癌症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症,就意味着进入生命倒计时。癌症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但现在却无法遏制癌症人群的逐年上升。为了解癌症的本质,减少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健康之友》记者来到
[摘要]丹栀逍遥散是妇科调经常用方,有疏肝健脾养血之功。少腹逐瘀汤为调经种子第一方。两方合用运用中医临床思维,辨证论治宫颈HPV感染,效果显著,现予以总结报道。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少腹逐瘀汤;宫颈HPV感染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238—01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pillomavirus,HPV)是临
陆续投入使用的教科版《科学》新教材在编写思路、内容设计、框架结构和排版效果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如何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有效达成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每位教师需要努力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充分理解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编写思路,许多教师只看到一节课的思路,往往忽略了单元的整体思路,以及这个内容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无时不刻不暴露在各种各样不同波长或者说频率的辐射当中,但细胞并没有时时刻刻对辐射起作用。其实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正常剂量的电磁波辐射是沉默的,如果细胞总是轻易地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起反应,那么整个机体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像X射线,这样超高频的电磁波能量很高,超过了细胞能承受的范围会产生电离辐射将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电子轰击出来,造成细胞的损伤,甚至细胞膜的破坏,这是一种物理性质的
随着STEM教育的融入,各學科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小学学习阶段的科学与工程教育之间的交集加深,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整合提升到科学教学的重要层面,对科学教育从探究到实践的转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科学核心素养之一,需要从低年段学生抓起。  工程思维是对实践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复杂层次的实体型思维,是指向解决问题的思维。一年级科学课渗透学生的工程思维教育是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本文从实施背景及意义入手,总结本单位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  一、背景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任意挑选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秉着平均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两个手术小组,每个小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为观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设计了4个连续实验,即把餐巾纸塞入杯底后倒扣入水中,逐渐倾斜杯子观察实验现象,将杯子连同一颗浮球竖直倒扣入水中,在杯子底部戳一小洞后观察浮球位置变化。本次课堂观察以“学生的猜测”为观察分析点(如表1),侧重从学生的猜测来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建构的。  学生前概念呈现——观察量表(一)  如图1,向学生下发观察量表,根据学生填写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学
【摘要】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当今医改的重要课题。长兴县中医院抓住县域中医院医共体建设的发展机遇,通过发挥宣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推动各项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打造县级中医院龙头地位,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塑造医共体集团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中医院;医共体建设;新闻宣传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当今医改的重要课题,长兴县中医院是县域范围内首个“吃螃蟹的人”,于2017年开始在当地探索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