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值得我们反思总结。
  一、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激发学生求知欲;
  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4.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查、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举办演讲会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和呈现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等。设计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地理思维与训练,吸引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并尽可能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的学生持鼓励、赏识的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2)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3)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4)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3.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1)专题式讨论。
  专题式讨论对于深入地探讨某一地理话题是十分有效的。
  (2)问题式讨论。
  问题式讨论是地理课堂中最常见的讨论方式。地理课堂讨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密切,大多是随着教学进程而提出的,并且具有问题的真正内涵,值得进行逻辑追问与原理探究(连问“怎么样”“为什么”)。
  (3)思维操练式讨论。
  思维操练式讨论是一种高级的头脑游戏的讨论方式,它往往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而在于锻炼脑子的灵活性、迁移性。思维操练式讨论的命题在现实生活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学生感到新奇、新鲜、有意思,容易被激起一种探讨的冲动。进行思维操练式讨论需要逻辑推理的过程,也需要直觉、形象思维的参与,同时聚敛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也会交错在一起,对培养思维品质是极为有益的。
  (4)任务式讨论。
  地理教学中的任务式讨论源自各种与地理相关的任务,讨论是为任务的解决“方案”而展开的。任务式讨论需要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集体探讨任务的性质、内容、特点,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与策略。
  (5)反思式讨论。
  反思式讨论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反思模式的倡导、创新思潮的兴起应运而生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多地被采用。反思式討论是对传统理论、权威结论、标准答案的一种重审,常见的组织形式是自由辩论,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十分有益。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反思式讨论要运用辩证法,要有理论根据与实践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地理组
其他文献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具体包含两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摘 要]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具备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制定整合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生发问题,通过合适的支架解决问题,形成真实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支架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明人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初中语文教材撷取了包含这三名记游高手在内的数篇山水游记,教师在执教时,将他们的妙点归纳起来,让学生学会板块积累,然后将积累的知识点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一、妙用词语与改写练习    准确运用词语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人们常说的“妙笔生花”也正是这个意思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多山水游记都具备用语准确这一妙点。如:素湍绿潭(
[摘要]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注意挖掘一下每一课的STEM元素,进而设计出适合本课的STEM活动,以平常心来践行sTEM教育;当然,如果能结合一些科技活动项目,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进而设计出一整套STEM系列活动,实实在在地践行STEM育就更好了。毋庸置疑,我们不管以哪种方式来践行STEM育,都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人才打下基础。我们可以在解决“难题”中完善科学探究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正视“后进生”的存在,并付出足够的关爱之情,促进这个群体的转变。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切入点、促生后进生成长点,为后进生创设适宜成长环境,从思想上形成触动和激励,让后进生在实践历练中形成良好精神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88-02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理念     新《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出基础性、
我最初接触国学经典,是在三年前。那时女儿五岁了,我想她上幼儿园没什么学习负担,就打算在睡前带她背点东西,训练一下她的记忆力。我先陪她背完了《三字经》,又开始和她一起背《弟子规》。我有时和女儿一起吟诵,有时给她解释大意,有时给她讲述相关的小故事……渐渐地,我被先人那些凝练而富含哲理的语句、睿智闪光而又饱含仁爱的思想所吸引——这些名篇经典,既可以指引我自己修身养性,也可以帮我在教学中正德育人啊!而与此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缩小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粗浅看法。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而敏锐的,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和理解。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加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每天面对那么多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肩上的担子就更加地沉,生怕刺伤孩子那一颗颗弱小稚嫩的心灵。  我所带的班级是中班,虽说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