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课堂激趣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f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的,积极的,执着的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兴趣。如:在六年级《水墨画》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乖乖的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的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六年级《触摸美丽》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尤其是一个良好的榜样,他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范例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无法开展,于是上美术课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自然对美术课也少了许多的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用作雕塑,但是粘土随处可得,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有风味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砂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砂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几乎完全自由的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中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的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自己的感情。
其他文献
【摘要】职高学校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素质教育,提高职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职高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自信等方法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干预。解决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 美术 激发 职高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
【摘要】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新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意识到适应新形式势发展的要求,最求在教育实践中创新,努力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教育 创新 实践  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艺术素质方面,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新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意识到适应新形式势
【摘要】本文以敏因优化着人类个体早期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思维框架为铺垫,诠释了敏因是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因素;敏因对早期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优化作用;敏因将催生体育文化最终辉煌。认为“敏因”对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播体育文化要尽可能给人们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敏因样板。  【关键词】体育文化 敏因 动作技能 儿童心理 幼态持续  1.前言  《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1期
【摘要】结合高校美术生的特点,对其自控意识、自控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分析了自控意识及自控能力产生的原因,提出怎样加强高校美术生的自控、他律、示范、实践等因素是培养美术生自控意识,加强自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美术生 自控意识 自控能力 加强培养  自控是一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然而现实中人们的道德行为似乎大都来自外在的某种压力或利益驱动,而很少自主选择、自我践行,
【摘要】促进儿童发展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儿童教育多种教育内容、多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所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儿童发展。音乐教育则要足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儿童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为此,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信息时代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不高、师资匮乏、设备短缺、教研薄弱、教学不规范、音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实践,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育 问题 对策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
人与人交谈,要给对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给观众的不是“歌词”而是“感情”。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达。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指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感情表达的重要性。因此歌唱者只有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久违的曙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重视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其对音乐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