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让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就要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心里得到深入,应当尽量让理论知识和学生熟知的生活产生更多的联结,也可以充满趣味,如果能够让学生就理论课程展开分析探究,这将会给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带来非常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理论课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在理论知识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实验部分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部分有更好的成效。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展开探讨,会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让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展开高中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给学生渗透的就是绿色化学的理念,这是现代化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宗旨。绿色化学的概念是随着我们所在的环境被越来越严重的遭到污染与破坏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所谓绿色化学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去消除很多不良的、对环境造成破坏与影响的化学工艺及流程,同时,尽量杜绝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的产生,这是一场为生态环境打起的保卫战,同时,也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有一个更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我国的绿色化学工艺还在起步阶段,对于绿色化学的研究与试验也在不断进行中。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很多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很好的向他们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让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心里留存,这不仅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甚至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堂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在平时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很多教学要点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理念,并且让学生理解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在“原电池”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明白电池可能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回收电池是很有必要的。在“氮的固定”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最普遍的三种固氮方式: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及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可以逐一和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及特性,让学生明白人工固氮及雷雨固氮都会一定程度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固氮不仅不用外界提供能源,而且整个过程对于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这种固氮方法才是首选。课堂中很多教学内容中都涵盖着很多有价值的绿色化学理念,教师应当抓住这些教学点,让绿色化学理念在学生心里更深入。
二、让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结
化学其实是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很多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甚至能够演变为某种生活技巧。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找寻相应知识点和日常生活间的衔接,这不仅能够让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会很大程度加深他们对于化学课程的喜爱。
化学与日常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讲乙酸乙酯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做鱼时加点醋和酒我们可以闻到一股香味呢?可以让学生回家尝试一下。讲铝热反应时可以和学生讨论,铁轨在野外出现损坏时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是怎么焊接的呢?讲乙烯用途时可以举生活中实存的例子,刚买的香蕉皮是绿色的比较生,我们可以把香蕉和熟苹果密封在一个塑料袋中,几天香蕉就熟了,这是为什么呢。类似的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教学中可以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与探讨,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分析教材内容并展开讨论,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理论课的授课过程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想要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教师应当尽量让“死”的知识变“活”,让课堂教学过程更有乐趣。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的理论知识展开比较、分析、探究,这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准确的弄懂相关的教学要义,更是能够很有效的帮助他们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这种方式对于理论课的教学很有帮助。
比如某次课堂上讲到两种相似的试剂的不同性质,我要学生用希夫试剂、银氨溶液等试剂鉴别乙醇,乙醚两种无色溶液。按常规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希夫试剂后溶液变红的为乙醛,另一种是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沉淀生成的是乙醛。但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又出现了两种方法:一个很喜欢物理的同学提出了第三种方法,就是用手握住试管,能沸腾的就是乙醚;一个平时对酒有所了解的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就是闻气味,因为乙醇有酒的香味。显然前三种方法着重运用了视觉空间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而第四种着重运用了自然观察智能;四种不同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你很难说这几种智能孰优孰劣。想要让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更富有趣味性,这需要教师不能用单一的观点去确定教学目标,必须使目标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想要让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首先要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心里得到深入,这是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宗旨所在。其次,应当尽量让理论知识和学生熟知的生活产生更多的联结,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理论课的教学也可以充满趣味,如果能够让学生就理论课程展开分析探究,这将会给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带来非常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盖立春,历晶.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化学教育.2010(06)
[2]赵华.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冷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06)
[3]韦作飞.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7)
[4]朱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5]杨涵雄.新课程理念下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理论课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在理论知识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实验部分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部分有更好的成效。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展开探讨,会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让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展开高中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给学生渗透的就是绿色化学的理念,这是现代化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宗旨。绿色化学的概念是随着我们所在的环境被越来越严重的遭到污染与破坏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所谓绿色化学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去消除很多不良的、对环境造成破坏与影响的化学工艺及流程,同时,尽量杜绝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的产生,这是一场为生态环境打起的保卫战,同时,也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有一个更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我国的绿色化学工艺还在起步阶段,对于绿色化学的研究与试验也在不断进行中。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很多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很好的向他们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让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心里留存,这不仅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甚至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堂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在平时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很多教学要点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理念,并且让学生理解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在“原电池”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明白电池可能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回收电池是很有必要的。在“氮的固定”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最普遍的三种固氮方式: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及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可以逐一和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及特性,让学生明白人工固氮及雷雨固氮都会一定程度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固氮不仅不用外界提供能源,而且整个过程对于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这种固氮方法才是首选。课堂中很多教学内容中都涵盖着很多有价值的绿色化学理念,教师应当抓住这些教学点,让绿色化学理念在学生心里更深入。
二、让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结
化学其实是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很多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甚至能够演变为某种生活技巧。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找寻相应知识点和日常生活间的衔接,这不仅能够让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会很大程度加深他们对于化学课程的喜爱。
化学与日常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讲乙酸乙酯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做鱼时加点醋和酒我们可以闻到一股香味呢?可以让学生回家尝试一下。讲铝热反应时可以和学生讨论,铁轨在野外出现损坏时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是怎么焊接的呢?讲乙烯用途时可以举生活中实存的例子,刚买的香蕉皮是绿色的比较生,我们可以把香蕉和熟苹果密封在一个塑料袋中,几天香蕉就熟了,这是为什么呢。类似的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教学中可以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与探讨,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分析教材内容并展开讨论,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理论课的授课过程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想要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教师应当尽量让“死”的知识变“活”,让课堂教学过程更有乐趣。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的理论知识展开比较、分析、探究,这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准确的弄懂相关的教学要义,更是能够很有效的帮助他们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这种方式对于理论课的教学很有帮助。
比如某次课堂上讲到两种相似的试剂的不同性质,我要学生用希夫试剂、银氨溶液等试剂鉴别乙醇,乙醚两种无色溶液。按常规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希夫试剂后溶液变红的为乙醛,另一种是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沉淀生成的是乙醛。但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又出现了两种方法:一个很喜欢物理的同学提出了第三种方法,就是用手握住试管,能沸腾的就是乙醚;一个平时对酒有所了解的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就是闻气味,因为乙醇有酒的香味。显然前三种方法着重运用了视觉空间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而第四种着重运用了自然观察智能;四种不同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你很难说这几种智能孰优孰劣。想要让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更富有趣味性,这需要教师不能用单一的观点去确定教学目标,必须使目标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想要让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首先要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心里得到深入,这是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宗旨所在。其次,应当尽量让理论知识和学生熟知的生活产生更多的联结,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理论课的教学也可以充满趣味,如果能够让学生就理论课程展开分析探究,这将会给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带来非常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盖立春,历晶.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化学教育.2010(06)
[2]赵华.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冷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06)
[3]韦作飞.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7)
[4]朱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5]杨涵雄.新课程理念下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