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能力目标,也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 科学素养
  生物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新课标中指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应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实验能力等。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从而使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这四个基础探究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加强基础性知识教学
  系统、完整的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指导下,将传授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另外,应该将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渗透在其中,如采集、观察、调查、使用实验仪器等,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索能力打好基础。一堂有效果的生物课,教师应注意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建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以实现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相结合。
  二、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1.多观察教材中的平面模式图,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能力。生物教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而模式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培养学生阅读图示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符合生物科学学习规律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模式图,使学生在直观的读图活动中逐步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我模拟了电子游戏中的“找不同”的玩法,设计了将动植物两种不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对比观察找不同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勇于参与,找出两种细胞结构的不同点,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图解内容学习生物学知识,而且也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多观察动感图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最经常的途径就是培养思维能力。观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课堂中配合动感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会使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易于认识,使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技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为学生演示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并对重点时期作出明显的标记,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动感的图像不仅是动画课件,也可以是我们身边活动的物体,有时甚至是老师的一个手势都可成为学生很好地观察对象。如学习神经元的结构时我伸出手臂,将手自然张开,手掌相当于细胞体,手指相当于树突,手臂相当于轴突,这样使神经元的结构直观明了。通过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增多了观察的机会,很好地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加强实验教学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实验操作技能越来越重要,教师应从操作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技能。当前高中生物新教材与传统教学相比,最主要变化在于实验内容的增加,同时也强调对实验材料处理技能的培养,例如处理洋葱表皮、洋葱根尖,处理生物组织样液等,这些都促进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材料可以学生自己采集,例如在观察叶绿体中的藓类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采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很重要。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与观察、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这些实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完成整套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应学会分析、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最终得出结论。
  四、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生物学科特有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亲自作一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这样学生理解得透彻,记忆得牢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多种物质鉴定的实验方法来鉴定酶是什么物质,学生通过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进行多次试验操作,最终通过酶与双缩脲试剂的显色反应得出酶是蛋白质的结论,这一结论刚好与科学家的观点相同,这个实践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提升了学习的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生物学置身在科学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并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浙江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认真实施“一转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可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音乐课,一直都在探索中进行。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有特殊性,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些特点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手段和内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接受音乐知识的讲解。  【关键词】音乐课 培养 学情 兴趣 动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有音乐艺术专业的学校外,很多理工专业类的学校并没有开展音乐课。而作为一名此类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师,我在思考音乐课如何开展。
你有这三种感觉吗?  当今社会对成功的评估系统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福布斯之类的财富排行榜。它所关注的,只是拥有多少财产,并以这些数字作为成功标杆。这个评估系统的最大问题,是仅仅从做事的角度,或者说,仅仅从结果来认定成功与否,严重忽略了做人的部分。  事实上,做事和做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单纯追求做事,把扩大企业、积累财富、提高地位作为人生追求,很容易被我执所利用,使所有努力都用于满足自我的各
昂首新时代,阔步新征程.2018年,浙江省妇联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以开展“争当新时代红船好女儿,争创高水平
期刊
抚顺石化洗化厂本着“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创效”的原则,从消除生产瓶颈降低企业成本出发问计员工.2016年面向全厂开展“消除生产瓶颈、节能降耗、减少浪费”合理化建议征
期刊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这个结论是毛泽东在1939年一文中,在总结建党18年来的历史经验时第一次提出来的.这个结论人们是很熟悉的,而了解事
烟花三月,江苏油田成了花的海洋.rn从空中俯视江苏油田,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如颗颗珍珠,点缀其间,耀眼夺目.这里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京杭大运河似绿色绸带,舞动在油区
期刊
摘要:单位犯罪是进入80年代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单位犯罪的主体是构成单位犯罪必不可少的要件,而我国由于单位犯罪的法律规定未尽完善,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少的争议,文章结合刑法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研究成果,就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单位犯罪;主体;特征;范围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
新法突进,填补法制短板  2017年最为激动人心的立法成果,莫过于全国人代会3月5日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作为重启民法典编纂工程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不仅是一份统领全局的“民事权利宣言书”,更寄托着六十多年来几代国人呼唤“权利法典”的梦想,承载着穿越民法典立法五次受挫之历史三峡的雄心。  正是这样的神圣使命,决定了民法总则必须立足现实的国情土壤,守望民族的精神高度。从基本原则设定、主体制度完善、权利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