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赎罪》成长主题的叙事理论视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由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经费资助,本文为2017年度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立项“《高级英语》课程改革”成果。
  摘 要:本文以詹姆斯小说叙事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及整体结构对小说主题表达的影响,并探析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心灵救赎和成长之路。
  关键词:《赎罪》;叙事视角;整体结构;小说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一、引言
  小说的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也就是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这从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一直为叙事研究界广泛关注。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人詹姆斯认为小说应当是一个自足的艺术有机体,他将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了小说技巧,特别是叙事视角的运用。詹姆斯本人的小说创作实践说明了小说视角的恰当选取和运用对于小说的整体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詹姆斯的叙事理论为框架来分析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和整体结构在小说主题呈现和推进中的共同作用,探析主人公布里奥妮艰难的救赎和成长之路。
  二、《赎罪》的叙事视角与整体结构
  小说视角在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特别强调,小说视角必须同时兼备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功能。
  第一,“视角人物”应作为人物意识的展示与小说有机体的构建二者之间的中心点。他认为,这个中心意识人物既不能“过于聪明以至于可以洞见命运的安排和作弄”,也不能像《包法利夫人》中如“有限反射镜和见证人”那样的一般愚笨。(申丹等,2013)。在《赎罪》中,布里奥妮就是这样的一个观察者,这是一个痴迷写作的13岁小姑娘,充满想象力,酷爱秘密,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自然而然地,她的观察会成为小说叙事内容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作为中心人物,布里奥妮在她和姐姐塞西以及罗比三者的人物关系中的中心地位自然决定了她“在小说结构中的中心”。
  第二,视角的选择要服务于小说主题。詹姆斯既关注某一事件对于观察者的意义,也关注不同人物对此事件的不同感受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物关系变化。在《赎罪》中,既有单个人物视角如布里奥妮从作品的第一部分一直到尾声的持续使用,也有其他人物视角的变换如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以及塞西、罗比和母亲艾米莉等人物的视角,这些对于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作品主题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例如,叙述者不但为读者展示了 “花瓶事件”的真实情景,而且在之后的叙事中还为读者展示了布里奥妮观察到的“花瓶事件”。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使读者看到了事实是怎样被扭曲的,布里奥妮是怎样在一次次的想象和无视事实中犯下了“罪”,为其艰难的赎罪和成长之路埋下了伏笔。通过将人物关系与视角的转换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立体的互动感,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得以有机融合起来。
  三、主人公布里奥妮的救赎和成长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叙述者与观察者是合而为一的,也即,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所观察到的、所知道的远远超过小说人物所观察到和知道的。透过这一上帝似的全知全能视角,读者观察到了小说的人物,知道了故事背景。少女时代的布里奥妮终日沉迷于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世界。这份对写作的狂热多半来自于“她对秩序的喜爱能够得到满足,因为她可以通过写作将无序的世界有序化”。也正是她对理性和秩序的过分执着使得她对之后的“情书”、“藏书室”等一系列事件的观察和判断产生了直接的导向性影响,在幼稚、无知和冲动中,布里奥妮对罗比进行了错误的指认,将无辜的罗比送进监狱。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叙述者分别站在罗比和布里奥妮的视角展示了战争彻底摧毁了一切的残酷,此时的罗比已经从军,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和他所到之处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种种惨状。罗比虽然身负重伤,但他始终怀有希望没有放弃,他一直记得塞西的话“我会等你,你要回来”。另一方面,塞西成为了一名护士。从罗比入狱那天起,塞西就决定断绝与父母和家人的联系。在她看来,是她的家人毁掉了罗比的未来前程。而此时已成年的布里奥妮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在内疚和惶恐之中放弃了去上大学的机会,追随姐姐塞西,成为了一名实习护士,她希望医院繁重的工作可以成为一种对她过往的救赎。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叙述者聚焦于已经成年的布里奥妮。她每每在照顾伤员时,內心总是充满了对罗比的无限牵挂与内疚,因为罗比仍然在战场上生死未卜。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促使布里奥妮深深地自我反省,让她更为真切地意识到她必须赎罪的强烈愿望,从此她便走上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救赎和成长之路。站地医院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使得布里奥妮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在这里,全知全能叙述者的视角被故事人物的视角所替代,读者只能从人物的视角观察和体验发生的一切。
  在尾声中,叙述者与感知者统一于年老的布里奥妮,尽管痛苦,但是经过赎罪之路上的不断反省和成长,她有了勇气去面对过往的一切,向读者表明前三部分的故事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而是作为作家的布里奥妮创作的一部小说也即她本人的一部忏悔录——《赎罪》。在小说里,布里奥妮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幻想——与姐姐塞西和罗比的重逢。虽然只是幻想,然而从一个13岁的无知少女到一名77岁高龄的成功女作家,经过60余年漫长的赎罪和成长之旅,这却是她唯一可能赎罪的途径。
  四、结语
  无论怎样选择叙事视角即不管在持续使用单个人物视角和转换多个人物视角上,小说《赎罪》都做到有机结合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完整性,而叙事视角和整体结构在小说主题呈现和推进中共同作用,为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布里奥妮从无知到内疚再到救赎的成长之路。
其他文献
松哥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长着一头成熟的发型,操一口夹杂着广东话口头语的普通话,偶尔又说一口不标准的广东话,同学们概括他有三个特征:“疯癫”,严厉,讲理。  先说他的“疯癫”。在一节作文课上,松哥一不小心,犯了自己定下的“规矩”:跷了个二郎腿。“老师,你要做10个俯卧撑!”立刻有同学指出。“啊哈……单手做还是普通姿势?”松哥马上放下跷起的腿,开玩笑似的问道。“腿放椅子上做俯卧撑!”一个顽皮的男生提议道
摘 要:《白夜行》被视为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也是东野圭吾恶女系列之一,在小说中作者构建的女性形象,完全颠覆了读者对日本女性的一贯认知,出现在作品中的不再是温婉贤淑的日本传统女性,而是充满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女主角,当然,她们性格的形成必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让读者憎恨她们的同时,也无不对其充满了悲悯之情。作者更是通过缜密惊险的推理案件与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试图对日本社会扭曲人格的法律及
我的第七任班主任,是W先生,他是一个像父亲般的大男孩。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一个细雨如丝的日子,是我中考那天。那时他并不是我的班主任,我也从未想到有朝一日竟能成为他的学生。他在球场中挥汗如雨,似大男孩般的奔跑、跳跃。我透过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看到了属于W先生的青春。  他从前一定是校队里的前锋,进攻、转身、投篮,将普通的篮球玩转得如绚丽耀眼的杂耍一般,似柔柔春雨激荡着人心,一定有无数小女生为他尖叫,
摘 要: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以其丰富的写作技巧, 融合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阐释了一个深刻的人类命题。其哲理寓意贯穿小说始终。本文主要就小说的主题、人名和飞翔的特殊寓意内涵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寓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 莫里森于1997年出
那年我考初中,无论多努力,都没有争取到华英的机会,而我以比平均分高二十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一个新校。刚办校三年,听说那里的老师都很年轻。  一个没有作业的暑假一晃就过去了。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这个学校,于是我变成了这个学校实验班的一分子。我还在想念着我六年级的时候,把新学校与旧学校都对比过,没有得到结果。  开学第一堂课,我遇见了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他有圆滚滚的肚子和平易近人的面孔。他一进来二话不说
作者简介:赵秀红(1974.9-),女,满族,辽宁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法语跟英语一样,句法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它是指叙事里叙述者再现人物的语言或思想时把人物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融合起来的一种叙述方式。“自由间接引语”是三种叙述形式(直接引语、间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太宰治作品《人间失格》中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开叙述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行为,日本的社会背景和词汇的特点对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人物行为;社会背景;日本词汇  作者简介:周玮(1995.3-),女,天津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一、人物行为  太宰治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