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在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进素养、提高智力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怎么样进行音乐教学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很明显,“刺激”和“兴趣”成了这句话中的两个关键性词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的确,人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悦地去学习、去探究,而不会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变得那么令人畏惧。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如果不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那将抑制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活活把学生潜在的音乐资质给埋没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只有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地去学习。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氛围,诱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可见,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开学初,我和学生一起布置了一个新的教室:墙上挂着音乐家的画像、各种音乐符号和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图片。教室的右前方有一个可灵活变化的“音乐天地”,用来发布学生收集来的音乐信息……这么一布置,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弥漫着音乐氛围的教室环境。因此每当学生步入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亲切、温馨感油然而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精心制作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和色彩鲜明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用形式多样的绘画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唱歌曲《两只懒乌鸦》第一段歌词时,我精心准备了一幅画:在高高的杨树上,有一个铺满了草的窝,里面住着两只乌鸦,看上去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另一幅是两只乌鸦的“窝”被北风吹走了,它们冻得直打哆嗦,一副“惨”样儿。课上,我采用拼图的形式,把这幅图画制作成可分解开的一个个小图块,并让学生拼好图后说说图画的内容。在玩拼图的过程中,我播放《两只懒乌鸦》这首曲子的主旋律,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然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拼图的内容,懂得了做事情要及时,不能浪费时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歌曲的第一段,很快就会唱了……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唱出了优美的旋律。可见,教具的运用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利用童话故事,增强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总是感性地对待问题,思维、语言等各方面还处于幼稚状态。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颗童心注定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在音乐课堂上,这些“小家伙”不喜欢呆呆地坐在位置上只用歌声来表达感情。他们好动,喜欢在演唱的同时加点动作。对于儿童来说,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
在教唱《大鹿》时,我在学生已会唱这首歌后,就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一群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有小狗、小熊、小羊……”讲完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去表演,并为他们戴上了一些小动物的面具,小朋友们边歌唱,边表演,开心极了!这既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四、开展小组竞赛,保持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采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刺激”学生。当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有成就感,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竞赛的方法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等等。在学生比完了以后,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参与评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音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歌唱带给他们的枯燥感,我相信这对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总之,兴趣是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处于朦胧状态,所以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但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如果不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那将抑制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活活把学生潜在的音乐资质给埋没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只有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地去学习。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氛围,诱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可见,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开学初,我和学生一起布置了一个新的教室:墙上挂着音乐家的画像、各种音乐符号和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图片。教室的右前方有一个可灵活变化的“音乐天地”,用来发布学生收集来的音乐信息……这么一布置,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弥漫着音乐氛围的教室环境。因此每当学生步入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亲切、温馨感油然而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精心制作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和色彩鲜明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用形式多样的绘画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唱歌曲《两只懒乌鸦》第一段歌词时,我精心准备了一幅画:在高高的杨树上,有一个铺满了草的窝,里面住着两只乌鸦,看上去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另一幅是两只乌鸦的“窝”被北风吹走了,它们冻得直打哆嗦,一副“惨”样儿。课上,我采用拼图的形式,把这幅图画制作成可分解开的一个个小图块,并让学生拼好图后说说图画的内容。在玩拼图的过程中,我播放《两只懒乌鸦》这首曲子的主旋律,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然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拼图的内容,懂得了做事情要及时,不能浪费时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歌曲的第一段,很快就会唱了……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唱出了优美的旋律。可见,教具的运用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利用童话故事,增强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总是感性地对待问题,思维、语言等各方面还处于幼稚状态。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颗童心注定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在音乐课堂上,这些“小家伙”不喜欢呆呆地坐在位置上只用歌声来表达感情。他们好动,喜欢在演唱的同时加点动作。对于儿童来说,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
在教唱《大鹿》时,我在学生已会唱这首歌后,就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一群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有小狗、小熊、小羊……”讲完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去表演,并为他们戴上了一些小动物的面具,小朋友们边歌唱,边表演,开心极了!这既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四、开展小组竞赛,保持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采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刺激”学生。当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有成就感,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竞赛的方法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等等。在学生比完了以后,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参与评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音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歌唱带给他们的枯燥感,我相信这对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总之,兴趣是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处于朦胧状态,所以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但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