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音乐会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9月至10月间,是我们插队到陕北迎来的第一个金秋。正值共和国国庆20周年,拿什么庆祝祖国生日?知青组经过商讨,决定举办“山乡音乐会”,以歌抒怀,与国同庆。那么歌曲从何而来呢?一队知青组长胡国成插队时带来厚厚的一本《建国十周年名歌名曲集萃》和薄薄的一本《陕北民歌精选》,这两本歌曲本里面不仅收有《祖国颂》《延安颂》《蓝花花》《三十里铺》等革命抒情歌曲,也有《三套车》《茶花女》《喀秋莎》等外国名作。后者在当时社会极左意识中视为“毒草”,而在那偏远封闭的大山里,我们却把它们当作“奇花”,在各山村川道峁岭翻看传唱,成了我们艰辛劳作后的精神食粮。
  记得我们的“正式演出”只有两场,但组创、准备却是下了很大工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现成的名曲中我们精选了《祖国颂》《延安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最具亮点的还是知青自己创作的歌曲,基本上是胡国成、张小建作词,偶尔我也帮着写几句。依稀还记得有《国庆颂》《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备战歌》等。《国庆颂》的歌词是:“稻麦成山,棉花雪白,公社粮食堆天外,喜迎东溟红巨轮,戈壁滩上核花开,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上层建筑斗批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歌词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走哎社会主义道路哎!毛主席挥手指航向,无比英明远瞩高瞻……”;《备战歌》的歌词是:“美帝苏修贼心狂,帝修反儿掀恶浪,怒火烧壮革命志,热血洒染战旗红,红卫兵备战插队在圣地,时刻准备激扬青春上战场……”歌词都是在山巅河川劳作中酝酿,深夜在窑洞油灯下补记撰写。孟宪敏、许卫抓时机利用工休快速刻印成张张歌篇,天籁高原新曲诞生了,随即在知青群中传唱开来。有时胡国成还用笛子口琴试音伴奏,经过几番知青休息日的试唱合练,初具成型,该“小试锋芒”了!
  首次演出是在国庆期间。那年是国庆20周年,虽在文革时期,我们又插队农村不能与北京亲人同庆,但我们这些“共和国同辈人”仍有深深的“国庆情结”,要在千里之遥的陕北大山中,与乡亲们同庆。
  还记得为了此次聚会,四队宰杀了乡亲们帮我们圈养的半大“克郎猪”,根据当年知青组“经济互利,同甘共苦”的理念,让我把四分之一的猪肉送到大队,供34名知青共尝共享。一些老乡舍不得,说:“自己村人辛苦喂养了近一年,咋让大队分着吃啦?”可当时知青共庆共享热情非常高,老乡们虽然心疼但也表示理解。这四分之一的猪肉扛上肩,下山过河登石砭,走向二里外的大队时我已汗湿肩头气喘吁吁了。遇到的老乡看到我这样子,调侃着说:“糊脑子,变驴啦!为甚不用拉拉车……”我虽然劳累但心里快活,就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又能吃上猪肉,变驴就变驴吧。”晚饭的“土豆红烧肉”是我这辈子记忆中最美味的一顿大餐!
  国庆之夜,偏远静寂的山村热闹起来,村落间炊烟袅袅,农家美食气味飘香。二队沟掌小空地上燃起马灯,汽灯炽亮,乡亲围拢,娃娃欢跳。四队知青王林林穿上父辈的旧军装,小刷辫儿压在绿军帽下,绘声绘色地讲述“8·18”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檢阅时的幸福情景,令在场的知青和乡亲们十分羡慕神往!向阳沟就像过喜事一般热闹。
  这时候王占东主任从一队赶来,燃亮最后一盏大马灯,橘色灯雾中,他黝黑刀刻般的脸膛油光红亮,他用那大嗓门说:“今天国庆,咱队知青与乡亲们一同庆祝。国成、小建,你们准备准备就开始吧。”
  阵阵秋风摇曳的灯影中,胡国成走向场中指挥,首支合唱是《祖国颂》,有两个知青报幕并启颂:“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随着指挥手一扬,无伴奏天籁响起:“啊——太阳跳出了东海,跳出了东海,山野敞开了胸怀……”跟着女高音领唱响起:“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棉花白,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随即34位知青的浑音合唱再次响起:“啊,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娃娃们以前曾在知青的窑门前听过知青学习日的“语录歌”,开会唱歌学歌这也是向阳沟知青的传统,但老乡们从未听过这般倾情地歌唱,摇曳的灯雾中,个个眼瞪口张,心驰神往,虽听不懂全部歌词,但当高音飙起,仍会叫好欢呼!我们也颇受振奋,进而又演唱了《国庆颂》《新四军军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及《备战歌》等。演唱《新四军军歌》是全体男知青,十位汉子站成两排,高唱:“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战罗霄山上,继承了先辈的殊勋……”血铸的歌词,激情的演唱,感染了大伙,以我们几位13中的高中生为骨干,带动不熟悉的“小插友”一起高歌,居然把三段词全部都唱下来了。灯影中后生鼓掌,老汉傻笑,女生夸赞,伴着沟底小河潺潺的流淌,对岸的石砭、梢林传来阵阵回声。仰望苍穹,月朗星稀,临近中秋,我突然想到我们知青日记中曾写道:“热爱我们的向阳沟吧!二队旧窑中曾是红军医院的住院处,大队对面山峁上留有保卫延安的战壕,前辈的足迹与我们同在……”当年崖畔上土窑洞中的红军伤员,如能听到我们后人的歌声,该有多幸福自豪啊!据说国际战士马海德医生当年还来过这红军医院指导会诊,他医术高明,也酷爱唱红歌跳交际舞,他把救死扶伤的精神献给了红军战士,也最终与延安姑娘结缘。我们的歌声或许能回响前辈的足音吧!
  当唱到《备战歌》中“备战插队在圣地,时刻准备激扬青春上战场”时,乡亲们也跟着我们的歌声高吼起来,声浪跃过小河,拍击对面的石壁青松,回声阵阵,像是开山炮响……
  第二场演出是在国庆节后,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白天。那天是我们知青的休息日,又是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就从二里外的四队西沟门赶往向阳沟,与一、二队知青会合。经过首场演出,我们信心满满,认真排练,准备在大队商店前的大空场上,一展歌喉大显身手。
  这个场子很有特点,向阳沟村口高崖下是卫生所,沟口正是南来北往赴县城走乡镇的交通要道,又正值星期天,我们的“演出台”就在商店门口,人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圈,有这么多观众“光临”,我们更是跃跃欲试信心百倍。
  迎着升起的朝阳,我们齐唱了《祖国颂》《延安颂》,赢得了南来北往的乡亲叫好。正当欲唱《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时,人群忽然躁动,继而猛地往前拥挤,冲乱了我们的演出队列。原来身后的商店铺板被卸掉,大门敞开了——原来是上午开业啦!人流涌进商店,选购生活品,抢购换季便宜货;挤进卫生所,找大夫瞧病开药,根本不看节目了,我们的“音乐会”到此结束了。后来我想到: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偏远山村乡亲们第一渴求的,仍是物质的需求,生理的饥饱,生存的健康。而阳春白雪的歌舞文艺,即使送到他们身边,接受也得有个过程。只有铲除贫困,解决生存温饱后,鲜活多样的文艺,他们才会欣然接纳,成为追求新生活的精神食粮!
  去年盛夏,我从手机微信上,看到了向阳沟乡亲们自发组织举办的“消夏乡村集市”。本庄邻村摆摊开店,交流贸易,好不繁华,还请来戏班子歌舞团轮流演出,乡亲游人也可自荐登台吹拉弹唱,表演小品,自娱自乐。
  如今,黄土地上的向阳沟乡亲们,正发自内心满心欢喜地建设着“精准扶贫,宜居家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当年歌咏抒怀所寄予的希望,正在一代代红都儿女的不懈追求开拓中实现!
其他文献
古风·苦菜吟  山中野苣菜,味苦性偏凉。  素根流乳液,花淡染菊香。  饥馑青黄月,炊断寅卯粮。  穷家多釆撷,烹煮充饿肠。  小满釆新苣,携妻上南梁。  杏坡桃李下,乡陌垄畦旁。  幸有小收获,憾无大布囊。  山泉勤濯洗,归厨投沸汤。  轻焯去苦涩,慢浸留兰香。  麻油调春韭,蒜蓉拌蜀姜。  妻云当置醋,子曰应添糖。  孙怨菜根苦,未解滋味长。  七律·立春偶题  数声杜宇又回春,疫起江湖叹沈沦
期刊
在陇东生态条件下,以苹果园主要杀菌剂桶混配方“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为指示杀菌剂,田间测定桶混添加“天达-2116+迈丝”和“阿泰灵+迈丝”对防治苹果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药剂的减量效应。结果表明:在确保对苹果生长发育安全,对2种病害均有理想防治效果的条件下,桶混添加“天达-2116+迈丝”和“阿泰灵+迈丝”均可将参试杀菌剂桶混配方中10%苯醚甲环唑WG和80%代森锰锌WP的施用量分别降至稀释3500倍和1000倍,较常规制剂用量分别减少用药28.57%和40%;第6次药后10 d、30 d和52 d,对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为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是观赏植物花色改良分子育种的研究热点。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成为快速克隆新基因的有效手段,以‘新加坡大白’三角梅苞片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克隆CH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花色三角梅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获得的CHS基因cDNA全长1176 bp(GenBank ID:MT302539),编码一个43.96 ku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含有
旨在筛选对甘肃露地蔬菜小菜蛾高效且对环境安全的药剂,明确它们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选用四氯虫酰胺等13种药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其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相对敏感(RS)种群、定西大田种群(D-R)和武威大田种群(W-R)均对四氯虫酰胺的敏感性最强,LC50分别为0.178、0.193、0.228 mg/L,其次是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筛选11种药剂进行D-R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09 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防效最好,药后1、3、7 d
王鹏的诗  作 品  妈妈,现在我远离你远离了村庄  我尝试去接受一些事情或是被一些事情接受  我时常犹豫不决也偶尔会像你一样果断  你说我的性格多半随父亲余下的部分像你  那天我看到孩童时的毕加索与他的母亲对视  于是我想到你照镜子时我与你相视  妈妈,你额头上有一弯清秀的彩虹  你不必诧异那可能会是雨过天晴  为此我也不会觉得阴天的旷野黯淡无光  我想到手里的调色盘,想到镜子里的你  是否也会
期刊
李仁学,笔名巴山楚雪,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野草》《北方文学》等。  一  天放亮的时候,随着杨家老宅的大门嘎吱一声,老勺便开始出门升旗了。旗是酱旗,浅黄打底,金色流苏,中间端坐三个醒目的大字:杨家酱!  升旗是老勺每天早起必做的仪式。双手捧旗,大步流星地迈向旗杆;然后展开酱旗,徐徐拉升;最后驻足仰望,行注目礼……整套流程不仅规范,且神情庄重,浑身充满了仪式感。  不过,老勺
期刊
辽阔与深远的事物  每次经过华北平原  像经过海,苍翠的海  就会想起贵州的山地  要多少个坝子,才能  拼凑出一角麦浪滚滚的平原  这是地理的先天缺陷  但除了粮食,还有另外一些  未曾发现。那些时光隐匿的  奇幽山水,和山水包裹的  缓慢时光。有一天也被赋予  财富与价值的标签  仿佛是上天一种怜悯  正如那些寸草不生的沙漠  无数世纪刀往剑来  却并不知道某代某时  才能享受深藏于此的金色黄
期刊
我想要一匹马  故乡没有马  只有像马的风  在小道上奔跑  传递像小道一样的消息  我想要一匹马  快如闪电  与时光赛跑  把老年带回童年  把中年带回青年  把如果变成结果  给遗憾一个改正的机会  我想要一匹马  一匹脱离伯乐  而自由奔跑的马  如果不能自由奔跑  道路会比马更难受  故乡没有马  我在梦中  指鹿为马  匆匆让白驹过隙  摆 渡  每个中午男人的心中  都蓄满了水  用
期刊
远山含黛,澄碧纤云的天空,一架银色的飞机从遥远的天边滑翔而来,徐徐俯冲下降,稳稳地停在机坪上。机场沸腾的人群仰望空中激动地高呼“回来了,总理回来了……”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高原在舞动,浪花在欢唱,微风在欢笑,期待着您的归来。1973年6月9日上午10点,总理走出舷梯热泪早已模糊了双眸,二十六个春秋日夜他没有一刻不在牵挂和思念延安。今日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老家,踏上了这片久别的热土。他向前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