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减负的保证。全体教师在探索学科特殊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时间和探索。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比赛不断地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笔者深入课堂,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现结合一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增强导课的有效性
一节课开始的5分钟内,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或其他思维状态逐渐转移过来。如何实现“课伊始而趣亦生”,在目的明确、简洁明了、新颖有趣原则的指引下,我采取了许多导课的方法,如温故导课、设疑导课、故事导课、演练导课、幽默导课,并且将情感与各种方法相融合。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或轻松愉快,或奇趣横生,或疑惑重重,或激烈竞争等,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的时候,就是有效的导课了。
二、提高“问题解决策略”中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教学策略中我特别重视问题的设计。如必修课中关于“信息的真实性”,我给出的问题是腾讯QQ中遇到的中奖信息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发现虚假信息的证据,学生分别从电话号码,注册时间,网址等信息中找到了破绽,课堂气氛热烈。在选修课中关于Photoshop工具的使用我给出的问题是帮助美女去除脸上的几个不同程度的痣,学生会发现不同位置的痣在消除时图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画笔修复的效果也是差别很大,能够通过有趣的问题的探索激发更有意义的发现。
三、重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
我在设计中经常设置必做题、选做题。针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必做题,对应用和拓展类技能设计选做题。还有些作业如果内容难易程度差别不大就给出多个主题丰富学生眼界,如“信息的获取知识”,书上要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我还提出可以设计一个采购计划,班会计划等。不同层次的作业,也为评价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学生能够看到彼此的差距,促进他们相互学习,挑战自我。
四、关注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建构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上课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忽视或者嘲笑,而给予亲切的鼓励;经过几次主动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我尝到了甜头,发现学生很希望信息技术老师把课上好,从此我更喜欢课前课后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的情感。
五、利用多元评价促进教学有效性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应与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可采取观察行为表现、考查学习精神的日常表现评价;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回复教师的论坛提问等网络交流评价;;评价主体方面,也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学完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后,让学生查看自己个人FTP中作品、作业的质量,写下如“自己有哪些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高中新课改必修选修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活动成果与他人或他组相互对比、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通过网上搜索竞赛、班级主页评比、网络中英文比赛、校园海报评比等竞赛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校营造健康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氛围,让学生喜欢信息课。
六、注重学习体验保证教学有效性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策略多样,但目标终是课堂有效。让我们更新观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让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福建教育出版社
[2]《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5期
[3]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第14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比赛不断地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笔者深入课堂,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现结合一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增强导课的有效性
一节课开始的5分钟内,学生的思维要从休息或其他思维状态逐渐转移过来。如何实现“课伊始而趣亦生”,在目的明确、简洁明了、新颖有趣原则的指引下,我采取了许多导课的方法,如温故导课、设疑导课、故事导课、演练导课、幽默导课,并且将情感与各种方法相融合。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或轻松愉快,或奇趣横生,或疑惑重重,或激烈竞争等,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的时候,就是有效的导课了。
二、提高“问题解决策略”中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教学策略中我特别重视问题的设计。如必修课中关于“信息的真实性”,我给出的问题是腾讯QQ中遇到的中奖信息应该怎么办,请学生发现虚假信息的证据,学生分别从电话号码,注册时间,网址等信息中找到了破绽,课堂气氛热烈。在选修课中关于Photoshop工具的使用我给出的问题是帮助美女去除脸上的几个不同程度的痣,学生会发现不同位置的痣在消除时图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画笔修复的效果也是差别很大,能够通过有趣的问题的探索激发更有意义的发现。
三、重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
我在设计中经常设置必做题、选做题。针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必做题,对应用和拓展类技能设计选做题。还有些作业如果内容难易程度差别不大就给出多个主题丰富学生眼界,如“信息的获取知识”,书上要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我还提出可以设计一个采购计划,班会计划等。不同层次的作业,也为评价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学生能够看到彼此的差距,促进他们相互学习,挑战自我。
四、关注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建构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上课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忽视或者嘲笑,而给予亲切的鼓励;经过几次主动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我尝到了甜头,发现学生很希望信息技术老师把课上好,从此我更喜欢课前课后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的情感。
五、利用多元评价促进教学有效性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应与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可采取观察行为表现、考查学习精神的日常表现评价;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回复教师的论坛提问等网络交流评价;;评价主体方面,也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学完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后,让学生查看自己个人FTP中作品、作业的质量,写下如“自己有哪些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高中新课改必修选修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活动成果与他人或他组相互对比、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通过网上搜索竞赛、班级主页评比、网络中英文比赛、校园海报评比等竞赛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校营造健康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氛围,让学生喜欢信息课。
六、注重学习体验保证教学有效性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策略多样,但目标终是课堂有效。让我们更新观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让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福建教育出版社
[2]《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5期
[3]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第14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