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原配的世界”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中庄子对于人与自然的看法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将人与万物相提并论;西方文化中梭罗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过分索取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他对人们引湖水洗碗、到湖中取冰做法的愤怒与不满。
  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截然不同,我却不以为然。二者看似相悖,实则都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即对“原配的世界”的尊重与和解。
  王开岭在其《古典之殇》一书中提到了“原配的世界”这一概念,意指世界,尤其是自然界本有的、应有的样子,也是他所向往的世界。我以为,这亦是庄子与梭罗都崇尚的一种境界。
  《道德经》言:“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我对此的理解是将人所拥有的人性与灵性列于“四大”之一,而非单纯地把人与自然的地位等同。道家讲求“物我浑然,顺其自然”,显然不会把单薄且渺小的“人”本身凌驾于自然之道上。真正与天地并生的,并非“我”本身,而是“我”的思想与灵魂,是“我”崇尚这原配的世界的自然本性,一如陶潜的诗句“性本爱丘山”。人类的童年是在自然的怀抱中度过的,山水田园诗历朝历代皆为人所称颂,想必也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这也便是道家所倡导的与万物为一的“我”的本质。
  与道家不同,梭罗的“人与自然论”显得更易于摸索与理解。当他离开纷繁嘈杂的社会,独自隐居于瓦尔登湖边时,时人皆道他是“走出了生活”,他却认为自己真正地“走向了生活”———原配世界的生活。从他开始在湖边漫步的那一刻起,他与自然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天人合一,这也解释了当有人引湖水洗碗、取冰贮藏时他所表现的愤怒。这样的心理,一如在假日前往加拿大国家公园植树的青年的热望,一如自然保护区中四处奔忙的志愿者的企盼。他们呼唤的,是对自然本身的保护,是停止剥削原配世界的决心。

  自然赋予人类的是有限的资源、脆弱的环境,以及与无尽万物相比十分短暂的生命。于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报复”似的不断改造这原配的世界,不断向其索取不应属于人类的东西,于是河流失去颜色,浓雾遮天蔽日。如此情况下,道家的“自然之性”与梭罗的“自然之行径”着实值得后工业时代的我们思考与借鑒。
  只愿有朝一日人类能找到与这原配自然和解的方法,在自然原有的种种镣铐下起舞,去尊崇,去热爱,去散发人本身“自然性”的光芒,投入原配世界的怀抱。
  教师点评
  作者选取了王开岭在《古典之殇》一书中提到的“原配的世界”这一说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中心突出,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全文对道家与梭罗的两种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有理有据,得出二者看似相悖,实则都存在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的观点。全文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分析透彻,实为一篇可借鉴之作。(徐美丽)
其他文献
高考真题  (2018.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展台  时代激荡发展,理念荟萃精华  广
这天,我正在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抬头,透过窗户看见了一轮圆月,它在漆黑的夜幕中显得那样皎洁可爱。  一个奇异的问题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没有黑夜,月亮还会如此动人吗?  我惊异于我此刻的思维,它竟与二十多年前史铁生的思维若合一契。他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行动自由,听到了无数次或真诚或虚伪的宽慰:“不用与他人比较,你没有什么不同。”史铁生自然是不信的,我也不信。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比较
烟花是幸福的漫天爆炸,于是,我跟自己说好,要等到天黑,再去看一场烟花,要从开始看到结束,从看清到看懂……  当烟花直指天空时,数不尽的火星宛若金砂,像是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早已蓄势待发,只待那一声令下,冲向前方。无数条金灿灿的蛇卷曲着飞上天空,在空中傲然绽放,花瓣如雨,一簇簇照亮了整个世界。  她是如此高贵,又如此短暂!人们往往只看到她明媚的身影和绚丽的笑容,岂会了解她灿烂过后香消玉殒黯然神傷的痛楚呢
高考真题  (2018年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譹訛自拟题目;譺訛不少于800字。满分展台  做自己的主人  上海一考生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摘引文题材料入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
翻开泛黄的书页,在水声潺潺的黄州赤壁,我看到了你,灰白的胡子上沾着几滴酒珠,沉沉地打着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你,而正是这次跨越千年的相见,成了你我友情的开端。  当年你风尘仆仆地从眉州入京为官,抱着报效国家的良愿,对皇帝说出你所认为的治国良策。皇帝只是一笑,摆摆手,因为在他心中,王介甫的新法才是富国强国的正确道路。你三番五次地下乡查证,又三番五次地面见皇帝,告诉他这新法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告诉他因无力
不同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越昂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从容别有一番动人的味道。这味道淡雅清新,香远益清,让人醉心其中。  淡然是恬静安然的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逃离官场“樊笼”。因为不想近墨者黑,不想陷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他选择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寄情山水、饮酒赏菊、昼耕夜诵是陶渊明告别官场后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不久,王母娘娘又要过大寿了,师徒四人均在受邀之列。  这天,师徒四人共赴蟠桃会,来到宾客休息厅,孙悟空实在受不了唐僧的唠叨,称有事便出去了。  闲逛间,正巧太上老君迎面快步走来,他便道:“咦?太上老头儿,这么急急忙忙的,莫不是你的仙宫着火了?”“大圣所言差矣。我这是急着去向王母娘娘拜寿哇!大圣,你也是吧?快随我一起去吧。”  两人刚进入凌霄宝殿,只听玉帝一声大喝:“來人,
每当家中唯我一人时,四周只剩下无边的静默,宛如没有星星的寒夜。  因此,无论我做什么事,总能听到时钟富有节奏的滴答声,这声音常常使我感到躁动不安。于是,我总会将它的电池卸下或干脆将它捂在厚重的棉被里。而当心静如水时,我会端详着时钟,屏住呼吸,凝视着秒针分针无情地转动。突然之间,我竟有些害怕,害怕时间走得太快,怕只剩下我一个人停在原地,落于人后。  时间如魔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就像鲁迅《故乡》
曾看过蒋勋一篇《“够了”的快乐哲学》,文中讲述的一个故事颇有意思:一家冰激凌店的老板,几十年来店门前每天排起长龙,但他从未有扩大产业或开几家分店的野心。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只要每位吃到冰激凌的顾客都很快乐,这就够了。  为何“够了”?这涉及一位“冰激凌商”的自我定位与修养。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与早已成就斐然的大商家硬拼,不如就换个小小的目标,如此,也不愁没成就、不快乐。  而在这争先恐后的生活
南方边疆,八里河东山阵地。没有月亮的晚上,浓雾般的瘴气弥漫在阵地,四周全是白茫茫的,让人窒息。帐篷里,我点着蜡烛,整理着牺牲战友的事迹材料。零点时分,连队通讯员急吼吼地闯进我的帐篷,说连长紧急通知:除了站岗人员,全连所有人员携带武器装备迅速向连部集结,不准使用任何照明、不准大声说话。  二十分钟后,分散在三个小山头的11个战斗班全部集结到位。没有列队,也完全看不清对面是谁。连长压低了嗓门开始清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