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松溪县耕地抛荒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耕地抛荒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耕地抛荒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耕地抛荒;原因;对策;福建松溪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330-02
近年来,受农业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耕地抛荒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松溪县耕地抛荒面积近1 333.33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抛荒耕地多为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低的山垅田和“望天田”。
1 耕地抛荒的原因
农村中普遍出现的耕地抛荒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1 农业效益低,不愿耕种造成抛荒
首先,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利润少,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生产水稻为例,水田生产稻谷约6 000 kg/hm2,近3年来,水稻收购价基本维持在2.4元/kg,单价几乎未上涨,稻田收入约14 400元/hm2。其次,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民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以近3年化肥价格为例:水田需要投入肥料成本2 400元/hm2,加上牛犁田及人工作业成本3 600元/hm2,农药成本1 500元/hm2,还有人工插秧、收割等成本;水田每年成本大约在10 500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仅3 900元/hm2,与种植烟叶、早熟芋等相比人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1.2 生产方式落后,难以耕种造成抛荒
现在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依靠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市场信息,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1]。一是松溪县部分村庄地势相对较高,水利设施不完善,而且每丘田面积小,每丘田之间落差大,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也就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也很少有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思想理念。二是大部分农民既缺乏农业科技知识,也没有灵通的市场信息,所生产的农产品既没有高科技含量,又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品质差,这也是造成松溪县生产条件差的山垅田、“望天田”抛荒的原因。
1.3 劳动力大量转移,无力耕种造成抛荒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不少村庄变成“空心村”“留守村”“老幼村”,这对农业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土地基本都留给家中老人或妇女耕种。从松溪县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来看,种田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体力活,留守家中的老人或妇女根本无力承受种田的劳动强度,再加上带孩子做家务占据很大的精力,只好采取“双改单”,甚至“种一季抛一季”的耕种方式。事实上,由于近年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已远超务农收入,成为农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传统农民以种粮为“主业”正在演变为副业。
1.4 耕地流转不畅,土地流转不畅造成抛荒
一是承包耕地抛荒责任追究不到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拥有承包地仅为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的农户,不愿转包给他人耕种,家中只有老、少劳动力无法全部耕种承包地,只能选择抛荒,法律政策又未出台相应的土地抛荒责任追究措施,约束土地抛荒行为。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2]。松溪县耕地流转率为21%左右,大部分未签订流转合同,且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运作平台是导致抛荒现象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多数地方土地流转为农户之间在无合同、无次序、自发的情况下采取口头协议形式进行转包、互换等,而基层乡村干部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土地抛荒。
2 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在实行耕地抛荒责任追究的同时,必须针对耕地抛荒的原因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措并举,综合治理[3]。
2.1 加大政策落实监管力度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落实社会贡献与优惠政策挂钩,新增相关补助资金应重点支持贡献大的粮食生产大户,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的原则,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兑现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化肥等农资价格政策,对化肥等农资的出厂、批发或零售实现差率控制,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农资价格变动、第一时间对化肥等农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预警,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2.2 积极稳妥推行土地流转,让农民受益
一是妥善处理好劳力外出形成的抛荒问题。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管理作用,在取得承包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外出务工的农民承包地(剩余部分)流转给种植能手、大户耕种。二是将抛荒1年以上的较偏远的承包地、“冷水田”等由村集体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收回抛荒的承包地,通过农田改造等,重新发包给有能力耕种的农民或进行招标承包。三是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学种田能手、流通大户回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减少耕地抛荒,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提高耕地产出率,在结构调整中结合当地实际,利用松溪县资源优势,根椐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例如:把握松溪县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契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其广泛的发展空间,且形式多样,主要从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等入手,可根据开发地区的不同地域特点,自然植被、季节变化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建设,从而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要求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取得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4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等国家或省级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修建农业机耕路、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方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织开展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四是县、乡、村3级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水稻保险,减少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2.5 做活农产品流通环节
一是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体,自愿以土地、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要发挥流通中介的市场营销作用。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组建各类流通协会,配好、配强乡(镇、街道)流通助理,在人口众多、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措施,确保农产品价值的实现,通过搞活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 参考文献
[1] 游光辉,徐国祥,罗绍民,等.桃源县耕地抛荒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43.
[2] 赵吉发,杨强,乾杰,等.农民外出务工背景下的耕地抛荒现象分析——以吉林省通化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14518-14520.
[3] 贺爱辉.关于宿松农村耕地抛荒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8,37.
[4] 吴建华,吕金荣.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5):82.
关键词 耕地抛荒;原因;对策;福建松溪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330-02
近年来,受农业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耕地抛荒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松溪县耕地抛荒面积近1 333.33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抛荒耕地多为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低的山垅田和“望天田”。
1 耕地抛荒的原因
农村中普遍出现的耕地抛荒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1 农业效益低,不愿耕种造成抛荒
首先,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利润少,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生产水稻为例,水田生产稻谷约6 000 kg/hm2,近3年来,水稻收购价基本维持在2.4元/kg,单价几乎未上涨,稻田收入约14 400元/hm2。其次,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民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以近3年化肥价格为例:水田需要投入肥料成本2 400元/hm2,加上牛犁田及人工作业成本3 600元/hm2,农药成本1 500元/hm2,还有人工插秧、收割等成本;水田每年成本大约在10 500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仅3 900元/hm2,与种植烟叶、早熟芋等相比人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1.2 生产方式落后,难以耕种造成抛荒
现在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依靠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市场信息,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1]。一是松溪县部分村庄地势相对较高,水利设施不完善,而且每丘田面积小,每丘田之间落差大,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也就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也很少有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思想理念。二是大部分农民既缺乏农业科技知识,也没有灵通的市场信息,所生产的农产品既没有高科技含量,又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品质差,这也是造成松溪县生产条件差的山垅田、“望天田”抛荒的原因。
1.3 劳动力大量转移,无力耕种造成抛荒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不少村庄变成“空心村”“留守村”“老幼村”,这对农业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土地基本都留给家中老人或妇女耕种。从松溪县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来看,种田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体力活,留守家中的老人或妇女根本无力承受种田的劳动强度,再加上带孩子做家务占据很大的精力,只好采取“双改单”,甚至“种一季抛一季”的耕种方式。事实上,由于近年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已远超务农收入,成为农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传统农民以种粮为“主业”正在演变为副业。
1.4 耕地流转不畅,土地流转不畅造成抛荒
一是承包耕地抛荒责任追究不到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拥有承包地仅为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的农户,不愿转包给他人耕种,家中只有老、少劳动力无法全部耕种承包地,只能选择抛荒,法律政策又未出台相应的土地抛荒责任追究措施,约束土地抛荒行为。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2]。松溪县耕地流转率为21%左右,大部分未签订流转合同,且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运作平台是导致抛荒现象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多数地方土地流转为农户之间在无合同、无次序、自发的情况下采取口头协议形式进行转包、互换等,而基层乡村干部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土地抛荒。
2 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在实行耕地抛荒责任追究的同时,必须针对耕地抛荒的原因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措并举,综合治理[3]。
2.1 加大政策落实监管力度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落实社会贡献与优惠政策挂钩,新增相关补助资金应重点支持贡献大的粮食生产大户,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的原则,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兑现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化肥等农资价格政策,对化肥等农资的出厂、批发或零售实现差率控制,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农资价格变动、第一时间对化肥等农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预警,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2.2 积极稳妥推行土地流转,让农民受益
一是妥善处理好劳力外出形成的抛荒问题。乡(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管理作用,在取得承包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外出务工的农民承包地(剩余部分)流转给种植能手、大户耕种。二是将抛荒1年以上的较偏远的承包地、“冷水田”等由村集体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收回抛荒的承包地,通过农田改造等,重新发包给有能力耕种的农民或进行招标承包。三是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学种田能手、流通大户回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减少耕地抛荒,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提高耕地产出率,在结构调整中结合当地实际,利用松溪县资源优势,根椐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例如:把握松溪县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契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其广泛的发展空间,且形式多样,主要从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等入手,可根据开发地区的不同地域特点,自然植被、季节变化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建设,从而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要求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取得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4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等国家或省级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修建农业机耕路、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方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织开展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四是县、乡、村3级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水稻保险,减少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2.5 做活农产品流通环节
一是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体,自愿以土地、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要发挥流通中介的市场营销作用。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组建各类流通协会,配好、配强乡(镇、街道)流通助理,在人口众多、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措施,确保农产品价值的实现,通过搞活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 参考文献
[1] 游光辉,徐国祥,罗绍民,等.桃源县耕地抛荒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43.
[2] 赵吉发,杨强,乾杰,等.农民外出务工背景下的耕地抛荒现象分析——以吉林省通化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14518-14520.
[3] 贺爱辉.关于宿松农村耕地抛荒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8,37.
[4] 吴建华,吕金荣.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