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民俗文化传承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致力于开发本土特色文化,策划、主编的地方课程教材《大美富蕴》系列走进当地各学校课堂,得到广泛赞誉。2011年以来,承担8项国家级课题研究,4项自治区级课题研究,6项地区级课题研究。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自治区一等奖。获得“全国先进教科研工作者”“两岸三地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优秀主持人”等称号。
  在新疆富蕴县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等20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5%以上,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近年来,笔者到各学校调研,发现大多学校对哈萨克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教育欠缺,导致一些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知之不足。把哈萨克民间传统文化引入正规学校教育,是学生认识、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感,维系民族感情、延续民族信念、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措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此,要把哈萨克民族文化以宣传和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传达给受教育者。在这样的传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受教育者在学习、研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提高理解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立能力,使受教育者不仅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形成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
  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实践,探究出民俗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文化传承,回归自然”的特色文化,在不断创造、构建、发扬、反思、提高的过程中,以它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周边学校并携手将本地区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起到引领、传承的作用,努力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加强民族团结。
  研究的基本内容
  哈萨克民族文化资源的学生价值及其利用现状  理清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探究其资源的学生价值,挖掘、筛选可用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中可用的、有价值的素材。
  哈萨克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文化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传承、发展哈萨克民族文化教育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哈萨克民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分解到语言、美术等领域,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帮助学生、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行为,形成民族间相互尊重、崇尚美德的良好风尚。
  探索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与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  以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研究和实践点,以案例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用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育观进行学校教育的分析,进而反思教育方法,改进教育实践,从而为特色学校创建打好基础。
  研究哈萨克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中家校及社区携手模式  主要研究如何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学校的整合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探索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共育模式。
  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从学生的视角去发掘和理解哈萨克民族文化,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丰润学生文化精神内涵。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在新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引领下,调研学校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教育有效性及资源使用现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整合资源、开发课程、继承文化、研究案例”的研究思路,保护和开发并存,把好的习俗合理地引到学校教育中,使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在查阅资料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调查期间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访问调查法,收集资料,寻找课题切入点的工作。设计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方案。调查本地可用资源,利用好民俗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挖掘以民俗文化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拓宽教师视野。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反思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全面有序地开展实验研究,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获得研究资料。修改、完善、充实研究内容,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定期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研讨反思活动,实践、修正同步,并及时将总结的经验、开展的活动等归档并物化成果。第三阶段进行研究鉴定,归纳总结研究成果。主要采用反思分析法和归纳法,归纳、提炼成果。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是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富蕴县部分学校正在或计划利用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建构多姿多彩的行为文化、传承传统的民族精神文化及积极向上的生命文化。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更新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从而逐步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
  二是课题组成员长期下基层学校调研,对各学校现状熟悉,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教学研究经验和实践能力。
  三是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合作,在他们的指导、带动下,各学校开展多样相关活动,师生共同传承传统的民族精神文化。充分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学会欣赏民族文化,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
  五是把哈萨克民间传统文化引入正规学校教育,让学生结合新疆地方教材认识、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感,在维系民族感情、延续民族信念、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受益颇深。
  六是填补了特色民俗文化校本教材空白。
  研究特色与突破创新
  理清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探究其资源的学生价值,挖掘、筛选可用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中可用的、有价值的素材。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传承、发展哈萨克民族文化教育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哈萨克民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分解到语言、美术等领域,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帮助学生、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行为,形成民族间相互尊重、崇尚美德的良好风尚。
  以哈萨克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研究和实践点,以案例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用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育观进行学校教育的分析,进而反思教育方法,改进教育实践,从而为特色学校创建打好基础。
  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学校的整合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探索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共育模式;从学生的视角去发掘和理解哈萨克民族文化,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丰润学生文化精神内涵。
  存在的问题和后续设想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强管理,培养人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把民俗文化有机地融汇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当中,使民俗文化产生巨大的德育功能还需要巩固、坚持;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二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四是由于地方教材编写分不同篇章进行,完整的民俗文化内容还未完全出炉。
  后续的设想  一是把民俗文化进一步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研究重点将落实在进一步创新特色和发展内涵两个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把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巩固课题研究的成果,将已形成的民俗文化精髓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内心,真正成为每一位校园人的精神追求。三是在今后的各项课题设计研究中,要向校园文化对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上倾斜。四是美丽的富蕴资源丰富,要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美,挖掘有价值的校本资源。
  笔者愿意并努力促成让哈萨克传统文化逐步走入课堂,使其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长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挖掘哈萨克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结合民族文化加大广泛开展传统民俗、民间文学、赛马、阿肯弹唱等文体活动,使之成为孩子们了解哈萨克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一个窗口,让民俗文化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单位:新疆富蕴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探讨手术并发症、复发率与手术切口、掌腱膜切除范围及挛缩程度的相关性;总结手术切口及切除范围的优缺点,分析手术并发症的
目的以外观设计评价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语义差分评价方法。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始多维语义进行主成分提取,得出综合语义指标和分值,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语义指标
面对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被征收碳关税的的双重压力,中国必须采取一定的减排措施,来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本文研究中国主动征收碳税和被动接受美国碳关税两种不同政策下
本文通过对水运施工企业自主招标采购项目的招投标交易体系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招投标交易平台、招标代理机构和法律事务所为有机统一体的全新招投标生态体系,初步架构了水运
基于2007~2016年南宁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2项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结合南宁市各月入境客流量数据,采用
本文以我国语文教材的传统选文原则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我国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演变与传承的历史,并结合对各阶段鲁迅作品选文标准的分析,揭示鲁迅作品的增加和减少与我国语文教
20世纪,工业革命推动全球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明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而与此同时人类活动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面临日益严重的环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肠道菌群、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例GDM患者(GDM组)和45例同期就诊的正常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