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也一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就要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带动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喜欢上音乐课。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 兴趣培养 培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也一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就要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带动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喜欢上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于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及意义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仍以直接兴趣为主,间接兴趣尚未充分发展,教师应努力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1.游戏:这是“兴趣”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这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但是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它当做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而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分解难点和重点,融入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做到知识性与娱乐性完美结合。例如:在进行音乐时值音符长短变化练习时,我让学生扮演一个个不同时值的音符,让他们自由组合比赛,把这个既难又枯燥的音乐知识点变得兴趣盎然、生动活泼。
  2.竞赛:分为个体竞赛和群体竞赛两种形式。个体竞赛有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的表演天才,鼓励他们冒尖。群体竞赛能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聚集体之智慧,达到互补的目的。两种竞赛以群体竞赛为主,并且个体竞赛必须融入集体中。竞赛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如旋律节奏创作竞赛、音乐知识抢答、节奏接龙比赛、器乐演奏竞赛、歌表演比赛等。由于学生间具有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方式的差异性,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趋于合理,使组与组之间保持相对的公平性,使竞赛更激烈与平衡。同时一节课和一个竞赛结束后,教师用“红星”、“小花”等小道具作为奖励。
  3.表演:艺术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就要充分表现展示,这是检验学习效果、展示学生“二度创作”的有效手段。比如:学习了歌曲《到小熊家里去》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创作音乐剧《请客》,通过表演,学生对歌曲的寓意理解得更深刻。表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作用,享受音乐表演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乃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驾驭课堂,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其次,重视张扬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次,创设情境,营造能够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艺术想象,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体现新课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理念。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是学生的愿望,而且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四、在音乐课堂渗透流行音乐的元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喜欢“追星”、爱好流行音乐的特点,我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我中途接班上的第一节课,没有急于传授知识,而是先问大家喜欢谁的音乐,并让学生唱唱他们的音乐作品,有时我也跟他们一起唱。他们总认为我比他们唱得好,想让我教他们怎么唱,我说:“有些歌曲可以唱,有些歌曲还不适宜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教给大家的。”对初二年级,我有一条规矩,就是每个月月末的一节音乐课,允许好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大家都欢呼。从此,音乐课成了学生的期待。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这样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诚信是为人之本,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高低和人格优劣的重要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对待的重要前提条件。作者从正确引导、以身作则、相互合作、点滴做起、亡羊补牢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让诚信如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每个孩子纯洁的心田,滋育每一颗童稚的心灵,让他们都能做到表里如一。  关键词: 诚信教育 正确引导 以身作则 相互合作  孩子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
<正>说到人性美,在中国很多人会想到可亲可敬的雷锋,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焦裕禄,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美。在法国,著名的戏剧
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  一、中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是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
人们不了解聋生,不知道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语文教学任务。聋生无法在生活中自然地说话,只能用手势与周围的人交往,给他们的活动带来许多不便,成了社会中的弱者。所以,要使聋生真正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帮助他们从语言障碍中解脱出来,掌握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实践证明,通过语文教学的悉心培养,聋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生理基础,掌握看、说、读、写的实际能力,顺利地与健康人进行社会交往,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