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共同创设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场景和氛围。以往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来进行,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以情激趣 兴趣 以情动情 情感 以情促想想象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共同创设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场景和氛围。以往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来进行,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可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其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一、创设意境,以情激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而多媒体就象一个“魔术师”,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讲解、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1、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个体,审美的对象是形象。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历来的文学作品,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激发想象,美化心灵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老师们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这不仅顺应儿童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年龄特点,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二、创设意境,以情促想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之,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努力营造充满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形成这种良好的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除了能创造出良好的气氛之外,还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得有滋有味。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用教育家赞科夫的话来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交际法越来越为人们广泛运用。  【关键词】情知教学 交际法 语言技能    交际法提倡各种语言技能的融合,情知教学侧重于从学生的情感方面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英语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下面
【摘 要】《人琴俱亡》中王子猷的作法,集中表现了魏晋时期特殊的士人风貌:一往情深、率性自然、追求超脱。  【关键词】《人琴俱亡》 一往情深 率性自然 故作旷达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为我们记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子敬病亡,子猷不为失去兄弟悲伤哭泣,而是坐在灵床上,取子敬的琴来弹,琴弦不协调,他便掷琴于地,大呼:“子敬,子敬”,昏绝了很久,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文章内容简短,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推出,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一、恰当运用语言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学校里,一些学生表现出敌对、冷漠、忧郁、焦躁等令人担忧的态度,有些表现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现象仅靠学校中一位心理健康老师来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行动起来,向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样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营造出来的氛围以及无形的渗透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得先了解中学生心理发
【摘 要】新时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好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通应用,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多媒体 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多年来中学生的短跑很多的都集中在途中跑和冲刺跑的训练和学习上,而忽略了起跑技术的学习训练。在任何一个短距离跑的项目中,起跑对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50米成绩,起跑技术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主要围绕: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既是对小学前期数学内容的补充和拔高,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和老师必须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以质疑的态度提出问题     所谓探究性教学,它的显著特征就是集中在“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