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媒体涉南海英文报道特点及中国的应对——以越通社为例

来源 :东南亚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博弈、掌握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南海舆论博弈的重要参与方,越南媒体的涉南海报道情况如何,值得高度关注.本文以越通社为例,分析其涉南海英文报道的特点、与中国媒体的相似性及各自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的应对之策.文章认为,中国媒体一方面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开展报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释放自身潜能;另一方面要参考借鉴越南媒体的有益经验,展现新的角色思维,转变话语方式,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始终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东南亚成为中国疫苗海外合作的重点区域.中国疫苗是东南亚国家可在短期内大量获得且价格适中的疫苗,但有的东南亚国家出于地缘政治、文化适应和疫苗安全等顾虑,更倾向于采购欧美国家的疫苗,或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获得疫苗.因此,中国疫苗在东南亚并不占主导,甚至被某些国家完全拒绝.在东南亚疫苗供应中,虽然多边机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双边购买与捐赠依旧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疫苗合作的主要方式.为了消解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疫苗的短期和结构性顾虑,多边
“面对面”宣传是美国冷战期间在南越采取的一种新型宣传方式,目的 在于赢得南越民众对亲美政府的支持,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阵营扩展的目的 .其实施主要通过“爱民行动队”“文化戏剧队”“武装宣传队”等载体,它们虽具体实施手段略有差别,但任务是一致的,即一方面宣传南越政府的“惠民”政策,吸引百姓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亲美”宣传,塑造美国“慷慨无私”的“救世主”形象.“面对面”宣传因具有专门针对性、直接亲切性和灵活深入性等特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美国的侵略本质和南越政府的专制和腐败,以失败告终.
李大钊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与其伟大人格、品德密不可分,也与其家庭美德密不可分.通过了解李大钊祖父对其的启蒙教育、李大钊妻子对其的全力支持及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子女的教育,希望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有一些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