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策略与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有关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方面的策略研究少之又少。然而,智障学生由于智力的低下,各方面的学习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低于常人,抽象思维缺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人民、集体、祖国等概念,较难建立起集体意识,也较难养成良好习惯。本课题将针对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需要的少先队工作乃至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解决智障学生的少先队发展和创新中的问题,形成一套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比较完善的实施策略,对培智学校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和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智障学生;少先队工作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残障儿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智障学生的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今后如何融入社会等问题也有了更多的思考。而少先队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他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促进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能起到十分积极正面的作用。因此,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策略与研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推进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理论界定
  1.少先队
  全称“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能成为队员。建立少先队的目的是: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2.少先队工作
  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2019年少先队工作总体思路”中提出:要扎实研究“全童入队现实下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如何树立、德育教育格局中少先队组织的独特功能如何体现、新的社会条件下少先队的工作方式如何改进”这三个时代性战略性课题,优化少先队组织教育、实践教育、仪式教育路径方式,引领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我们认为,应根据智障队员生理、心理的特点,利用少先队组织,强化智障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引导智障队员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其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讲卫生、强体魄等意识,从而达到“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的目标。
  二、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而智障学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體,如果能够在智障学生中开展少先队工作,那么对培养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方面就有了落脚点与突破点。
  2.智障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其智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在思维、语言、认知、逻辑、记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下,他们容易情绪紧张,性格孤僻,缺乏自制力与自信心,常常会伴随许多不良情绪和行为出现。同时因为家长的溺爱包办、过度保护,养成许多的不良习惯。他们缺乏正常儿童所具备的思维及其行为的基本判断能力,难以从生活中理解社会道德观念,集体观念缺失,头脑中并没有祖国、集体、人民等概念,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概念意识淡薄。因此,利用少先队组织,调动智障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培养智障队员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对智障学生的自我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创新少先队工作的需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生组织,对促进少年儿童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少工委2017年发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指出:“少先队组织应该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乡贫困家庭、残疾、孤儿和患重大疾病等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应该努力把各类特殊儿童组织起来,建设学生集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新工作方式与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课余生活,为特殊学生搭建展示和锻炼的平台,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其今后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组织工作有着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特殊意义,这是对少先队改革方案的一种有效执行,更是少先队工作的一种创新突破。
  4.学术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查,在培智教育领域中,有关少先队的工作还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在智障学生中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策略与研究,是培智少先队理论研究的需要,是探索培智少先队教育规律的需要,是促进和推动少先队事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将探索出一套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比较系统地实施策略。通过此项研究,一方面可以完善培智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培智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的实际操作中起到指导、借鉴的作用,解决培智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我校作为韶关办学规模最大、资质最老、经验丰富及实力较强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此课题的探索研究,希望能将本课题的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推进韶关市培智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现实问题和实施策略的探索,不断提高韶关市培智少先队工作开展的科研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少先队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策略的实践研究,从设立、维护、管理三个纬度来进行探索操作,研究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和活动方法、专业支持保障等少先队工作,探究更多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少先队工作乃至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2.解决智障学生的少先队发展和创新中的问题,形成一套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比较完善的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纪律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为其今后回归主流社会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3.研究策略能够在学校进行运用和推广,能够指导学校培智部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
  四、对智障学生开展少先队工作的研究策略
  1.理清少先队工作的核心价值内涵
  根据少先队工作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建设的意义,探索在智障学生中开展少先队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2.帮助智障学生认识并理解少先队组织
  立足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认识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入队誓词等少先队组织的标志、标识,参与入队、离队、升旗、祭奠先烈等队内仪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解决智障学生对少先队组织的认识、理解,教会他们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对少先队的崇敬之心,激发他们对加入少先队组织的期盼之情,增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3.打造符合智障学生特点的少先队阵地
  结合智障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因地制宜创设具有时代性、教育性、童趣性为一体的少先队活动阵地,通过规范队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中队角、宣传栏、班级板报、图书角、开心菜园、综合技能室等校园内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阵地在对智障学生引领和教育作用。
  4.创新少先队活动的载体
  根据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方式,设计符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智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精神素質的培养。同时开展“残健融合”特色团队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智障学生各项社会能力的提升。
  5.提升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
  立足学校的发展,全面实施辅导员全员培训,规范培训的内容、课程、课时、教材,强化教师在制定少先队计划和少先队活动方案、撰写各类主题队会的教案与论文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辅导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向社会广泛征集志愿者,邀请经验丰富的少先队辅导员来校支持,共同构建一支专业、多元的辅导员队伍。
  6.针对智障学生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针对智障学生的个体缺陷、身心发展特点,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措施,努力让在智障学生中开展少先队工作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让智障孩子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基本的爱国意识,纪律意识,集体意识。
  7.强化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巩固工作成果
  充分发挥家长协同教育的作用,把少先队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家长的榜样意识、家教水平,优化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让学生在学校习得的生活、学习、劳动等良好习惯;文明、礼仪、道德等训练成果,在家中能够得到巩固和延伸,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形成。
  科学实践与研究证明,智障儿童是可以教育好的。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的少先队活动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努力提高教育、引导、服务残障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让少先队组织在特殊教育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潘芳做好少先队工作,加强对智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07.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8月20日下午,为期五天的2019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主会场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降下帷幕。本届书香节主分会场入场观众超300万人次,参展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会场实现了全省地级市全覆盖。在规模升级的同时,本届书香节在活动策划、展区设计、配套服务、互动性及惠民性上实现了全方位提升,為省内外爱书之人带来了一场满城书香飘逸、亮点纷呈的阅读盛会。  “悦读·为祖国喝彩——2019南国书香节
在学校,影响优质教育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价值观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如果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情感,学生的脸上自然会有明媚的阳光。如果老师精神饱满并且充满活力,学生自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真城的分享。这种素质教育必将使学生形成一个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这必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它一定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充实和有活力,他们一定会让学生获得幸福的人生。因此,教师的
【摘要】體育学科的性质与众多学科不同,体育教学是运动和文化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而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道德品质内容,实际上德育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树立。目前,以德育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小学体育素质教学已经得到了众多小学院校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对德育知识在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在广州番禺区首届教育行政干部“钟声杯”游泳比赛上,近200名校長下水竞技。当天,90%以上的校长通过测试,没过关的校长将后续“补考”。  “钟声杯”游泳比赛设置了知识宣讲、技能测试等环节。其中游泳技能测试要求游50米,不擅游泳的校长在泳池独立游25米也可过关。“我过去会游泳,但是游不远,现在游个100米也没问题了。”在备战比赛过程中,番禺区化龙中学校长沈文斌泳技进步很快。在他看
【摘要】当前,创客与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概念越来越热,相应的教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就茂名市的情况来说,创客教育已经变成精英教育。本文从创客教育的定义、国家的政策、教育的公平性以及创客教育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阐述创客教育回归普惠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实验室;素质教育;项目学习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应允成为那里的荣誉会员,为“创客”的火
【摘要】在信息课堂中,通过创设演示导入、问题、游戏、交流合作等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分享信息课魅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既开启学生智慧,陶怡性情,而且能轻松、愉快地引领学生踏进信息课的大门。  【关键词】演示导入;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交流合作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
【摘要】高考政治主观题因知识考查面广、形式灵活、能力要求高而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该题型不仅能检验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体现高考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选拔要求。因此,教师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要做好精准、精细且全方位的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在解题中探究和掌握解题技法、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将教材的基本知识传
【摘要】“日记画”又叫做图画日记,在小学阶段开展“日记画”教学,通过老师的教,改变学生绘画作品符号化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学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努力引导并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提炼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将所观、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从而提升观察和记录事物的能力,达到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日记画  “日记画”
研学旅行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学校按照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的校外旅行活动。它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参加参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所学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在亲身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生活,拓展视野,丰富新知。  《广东教
【摘要】“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生本课堂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课前小研究”则是体现和贯彻“生本”理念的重要措施。“课前小研究”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课前小研究”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生本课堂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自主探究性;设计运用  一、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定义  “课前小研究”是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