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讨,有助于高层建筑能够顺利完成施成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对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支撑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筏板基础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且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在城市中高层建筑施工的理想基础形式。然而,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散热慢,内、外温差过大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破坏高层建筑混凝土的结构框架,对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建设不利,使建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筑的高度在逐渐增高,使得建筑基础的也在加深和扩大,筏板基础里的混凝土体积也在跟着变大,决定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1、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
  最好选择低水化热或者中水化热的水泥,作为配制混凝土材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来降低石灰比比例。选择的粗砂、碎石,含泥量不能大于1%。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其在泵上的运输效率。添加一些减水剂、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等能力。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既要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又要满足施工场地的混凝土泵送的条件。混合比例可以采用混凝土60d或者90d强度指标。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先进行配合比例试验,这样有利于摸清楚控制大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参数,为更好施工提供技术参数,保证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安全。高层建筑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选择商品混凝土,使用专门的混凝土运输泵车进行现场作业。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
  2.1 混凝土的制备、搅拌及运输
  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按照混凝土配比的要求进行制备混凝土,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依据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持续浇筑的要求,提供混凝土是制备量和运输配比泵送车辆。在混凝土运输中,输送泵是使用的主要一种方式,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事项:(1)混凝土开始泵送时,要求混凝土搅拌设备最好低速运转,要仔细观察各部件的工作情况,等到工作顺利泵送后,可调高运转速度,加大行程,使用常规泵送。(2)在泵送过程中,如果出现混凝土泵送困难,压力快速升高异常,运送的管线有异常等情况,要避免禁止通过提高压力来泵送。可以采用敲击管线、弯管等管道处,放慢泵送的速度,以防产生堵塞的现象,影响作业工作。(3)要保持泵送持续不间断工作,减少泵送过程中的中断,可以通过降低泵送的速度来延长泵送的时间,确保运输混凝土的车辆在运输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最终实现连续泵送。运输搅拌混凝土的车辆,要具有防晒、防雨、防风等措施,车辆装料前要排空罐内的积水等杂物,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可以加水,万一出现混凝土离析状况,运输搅拌车要快速搅拌罐内混合物。
  2.2 混凝土的施工
  浇筑方案有斜面分层、分段分层和全面分层三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特点和施工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案。混泥土浇筑具有连续性,缩短层与层之间的浇筑工作间隔时间,确保在前层混凝土刚好凝固时完成下一层的浇筑工作。混凝土可以从低处开始浇筑,沿着长边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工作,使混凝土以扇形的形式向前滚动,在其坡面上持续浇筑,有规律的向前推进。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进行振捣混凝土,做到“快插慢拔”,使混凝土的表面水分不在快速下沉,振捣持续时间大约为30秒,直至不在出现气泡、灰浆。下插深度要到位,使混凝土被振捣严实紧密结合,不留空心保证质量。当混凝土不在下沉,表面没有气泡为止,振捣完成。
  依据混凝土下料的速度调整振捣速度,要避免出现未振的混凝土现象。钢筋密集处如果长时间振捣,容易造成混凝土过振离析,应采用多次振捣的方式,才能使混凝土严实;在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插捣方式,可以使用粗钢筋棒协助完成。为了预防预埋管件处和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裂缝,要及时用抹压进行处理消除。建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抹面,第一次随振捣过程中抹面,趁表面部分水分未干前马上进行第二次抹面,并盖上塑料薄膜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来避免因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所导致的干缩裂缝的发生。
  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温度控制技术
  3.1计算温度和应力的数据
  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进行计算一些相关数据,来确定混凝土浇筑温度、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等温度有关的控制指标,做好该项工作,可为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3.2选择合适的测温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选点,然后测量温度,才能更好的真实地反映整个混凝土内外温度的情况。测温点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尊重实际情况,理论上筏板平面图的半轴线为测试区域,在测试范围内选择监测点。要合理的安排监测点的位置。依据筏板的厚度差异、高低标高变化、筏板边缘处,在所处位置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安排测温点。
  3.3 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应安排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混凝土的温度。为了提高测量温度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选择使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在混凝土浇筑12个小时之后开始测量温度,浇筑7天内每一个小时测量一次,7天后每4个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如果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度异常,应及时做出调整处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4温度控制技术
  控制温度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在入模浇筑前,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可以使用自来水和适量冰块的结合方式,通过石子洒水来降温,也可通过搅拌运输车的搅拌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当然也要控制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通过添加缓凝剂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2)要依据大气的平均温度来计算混凝土入模的热工,为保温措施提供技术支撑。(3)要避免减少因混凝土在表面的散热过快,杜绝因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较大所出现的裂缝的产生。(4)在混凝土凝结后,要进行保温养护。保温时,应先在低下铺设塑料布,上面铺设棉毡,根据温度的差异进行选择。
  结语:
  近年来,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普遍广泛的应用,然而筏板基础的开裂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使高层建筑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为了避免筏板基础的开裂现象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前后的工作,认真选择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中的每个环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有问题及时发现、提出和解决,做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保温、保湿、养护及温度监测环节的工作,要杜绝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保证高层建筑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完工以及以后的运作。
  参考文献:
  [1]王彦斌.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探析[J].科技,2015,(6):64-6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我国市场经济呈现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建筑行业要想长久的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相关工作人员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因为混凝土的质
简要说明 (一)本目录所列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姿产投资项目。 (二):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本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
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输的重要设施,电力企业应当给予其高度重视.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进行
Vuvuzela,有人叫它“呼呼塞拉”,也有人叫它“呜呜祖拉”.它是南非球迷看球时用来助威的一种喇叭,本届世界杯上却饱受争议.rnVuvuzela是一种1米多长的喇叭,在古老的非洲用于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是伴随着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而在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是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因为它关系着房屋建设的总体质量,房屋的使用寿命以及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做好防渗漏工作尤为重要。文章对建筑工程中关于渗漏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对防渗漏施工技术要领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渗漏;原因;施
本文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为工程的施工提供最有效的混凝土灌注桩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
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投资最少,影响最长久,辐射最具长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它也是企业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进
工业经济运行特点rn`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682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近几个月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减缓,6月份为16.2%,比今年以来增长最快
【摘要】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较为庞大,再加上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对需要房屋建筑作为基础,所以,国家当前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特别的高。这种现象也就成就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房屋建筑不仅要保证在数量上解决社会各界的需求,更要在建筑的质量上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篇文章针对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问题的创新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
智能变电站是目前较为高效、安全、节能的智能设备,被我国普遍采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作为系统的关键部分,也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优化和改善,本文就此对智能变电站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