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公安抓破案,关键破命案。命案能否及时侦破,是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直接检验。
关键词 命案必破 公安机关 战斗力
中图分类号:D92.2(263)
文献标识码:A
大案中的命案作为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历来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坚持“命案必破”,连续几年实现了“命案全破”的工作目标,2004以来,我局命案破案率为100%,同时通过打防并举,有效减少了各种可防性命案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一、抓认识到位,强化命案侦破工作的责任意识,找准解关键点
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公安抓破案,关键破命案。命案能否及时侦破,是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直接检验。我们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命案侦破工作,把其作为严打整治斗争的“攻坚战”,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摆到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不放。凡发生命案,我们做到“五长到位”和“四个统一”,即局长、分管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刑警中队长、发案地派出所长均要到达案件现场,统一调度警力、统一调度技术装备、统一调度车辆、统一调度经费,从而举全局之力,攻一案之垒,形成全力攻坚之势。
工作中,我们咬定“命案必破”这一目标不放松,大胆对外公开承诺“命案必破”,自我增压,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我们层层签订了“命案必破”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实现“命案必破”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年度评先一票否决制,增强全局民警特别是刑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激情,在全局上下营造了实现“命案必破”的强大声势。2009年10月28日,我市沙口镇乔岭村发生一起命案,我局高度重视,局长、分管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刑警中队长、派出所长先后赶到现场,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专案组围绕死者社会关系开展外围调查,很快锁定嫌疑人。但他是盲流人员,作案后去向不明,案件一时搁浅。我局立下了“春节前不破此案誓不休”的军令状,投入近20万元,用足用活各种侦破手段,专案组成员发扬连续作战、勇于拼搏的精神,先后五次到河南息县、上海、浙江等地,终于在命案侦破考评结帐前将李传政抓获,成功破获此案。
二、抓基础到位,加大命案侦破工作的各项投入,构筑“命案必破”的大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工作中,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刑侦基础业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挖掘和培养侦破命案的增长点。
责任区刑警中队是实现“命案必破”的前沿阵地。我们从有利于群众报警、有利于快速反应、有利于同派出所密切配合原则出发,在全市较大的派出所建立了刑侦中队,在较小的派出所建立了刑侦组,建立了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伍。本着“宁缺机关、不缺一线”的原则,尽可能将警力向刑警中队倾斜,充实加强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有力地推动了刑警中队规范化建设,为“命案必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破案力。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使公安科技成为侦破命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采取办科技培训班、组织民警参加科技交流会、科技成果展览、赴外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民警科技意识,端正科学态度,重视科学思维,注重现代科技手段、信息应用技术、系统管理等在命案侦破工作中的运用。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侦查抓科技的思路,每年投入10万元,为刑侦大队配置了10余台微机,使民警微机配备率达到100%,购置了现场勘查箱、照相机,指纹采集仪等器材,为侦破命案提供了强有力地科技保障。我们还从基层单位精挑了5名熟悉电脑、照相技术的青年民警充实到刑事技术岗位上。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对在岗技侦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先后组织4名民警赴中国刑警学院、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等单位跟班学习,大力提高了技术人员素质。近年来,我们侦破“2005.8.28”黄家口故意杀人案,“2007.5.16”峰口双尸案等5起案件就是刑事技术发挥作用的有力佐证。2005年8月28日,洪湖市黄家口镇黄家口村二组村民罗俊被人杀死在自己家中。经过技术人员仔细勘查和比对,根据提取确凿证据,确定作案人是住在死者隔壁的袁玉林。2006年,罗俊被杀案以零口供判处袁玉林死刑,袁玉林经最高人民法院严格复查后被执行死刑,这也充分证明了刑事技术在侦破命案中的重要作用。
三、抓机制到位,整合命案侦破工作的有利因素,提高“命案必破”的攻坚力
工作中,我们建立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命案是当前动态社会最突出的治安问题,呈现出预谋快、作案快、逃离现场快等特点。为此,我们采取“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策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快速反应,一旦接到报警,立即调动警力,全方位布网,争取破案主动权,打“速决战”。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以市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刑侦为主力,巡警、交警为骨干,派出所为基础,全方位、点线面互动的诸警联动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由于机制健全,反应迅速,我局侦破了“2004.4.2”新堤抢劫杀人案、“2008.7.25”滨湖三尸案等一大批重特大命案。2008年7月25日22时,我市滨湖中心学校教师宿舍发生一起特大命案,教师李丛现及其子朱正鹏、教师涂达明三人被杀害。案发后,我局立即成立“7.25”故意杀人案侦破专班,以刑侦大队为主,迅速对现场进行勘查。另一方面,通过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各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连夜开展搜捕行动,在各主要交通路口设卡盘查。7月26日21时许,专班民警追形索影,在汉西二路顺利旅社将犯罪嫌疑人桑少斌、颜杰抓获,使这起特大命案不到24小时即告破。
工作中,我们还建立完善了破案奖励机制和评先创优机制。制定了《侦破命案奖励规定》,实行一案一奖,凡限期内破案的,除记功评先外,适当给予物资奖励;不能破案的,责任区刑警中队挂黄牌警告,责任民警扣除月岗位津贴,并再次限期破案,到期仍不能完成任务的,责任民警调离工作岗位,并予以相应处罚。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我们拿出民警的津贴、补助作为浮动,根据对包括命案在内的重特大案件的破案追逃情况来发放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交纳追逃保证金制度,凡辖区发生命案逃犯的,派出所及刑警中队均向市局交纳3000元保证金,对追回逃犯的除返还保证金外,再奖励3000至5000元。
四、抓防范到位,降低命案侦破工作的成本,找准“命案必破”的核心点
治标必先治本。要实现“命案必破”,首先要做到“命案必防”,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只防不打,防不胜防,只打不防,打不胜打。工作中,我们全力以赴破命案的同时,坚持突出重点防命案,落实所队打防互动责任制。刑侦在破命案的同时,坚持强化“防命案”的意识,根据命案特点,有针对性为派出所指出管防漏洞,提供管防对策。派出所在防命案的同时,坚持强化“破命案”的意识,将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建设、特情耳目建设、刑嫌调控、阵地控制等刑侦基础工作也纳入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范畴,全方位抓管防。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协助我们进行打、防、管、控,是实现“命案必破”和“命案必防”的重要保障。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加强治保会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治保会在打防命案上的情报信息员、纠纷调解员和治安协管员作用。同时,我们坚持以加强内保组织建设为骨干,配齐配强了全市内部单位的保卫组织,促使内保组织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初步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面的群防群治网络,为实现“命案必破”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减少了纠纷型命案,防范了潜伏性命案,控制了转化型命案等各种命案的发生。由于防控措施得当,近年来,我们先后有效防止了多起有可能造成命案的刑案的发生,而命案发案数也逐年下降,从最高峰的20余起下降为2004年的14起,2007年的8起,到2009年全市仅发命案6起,创近年来新低。
关键词 命案必破 公安机关 战斗力
中图分类号:D92.2(263)
文献标识码:A
大案中的命案作为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历来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坚持“命案必破”,连续几年实现了“命案全破”的工作目标,2004以来,我局命案破案率为100%,同时通过打防并举,有效减少了各种可防性命案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一、抓认识到位,强化命案侦破工作的责任意识,找准解关键点
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公安抓破案,关键破命案。命案能否及时侦破,是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直接检验。我们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命案侦破工作,把其作为严打整治斗争的“攻坚战”,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摆到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不放。凡发生命案,我们做到“五长到位”和“四个统一”,即局长、分管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刑警中队长、发案地派出所长均要到达案件现场,统一调度警力、统一调度技术装备、统一调度车辆、统一调度经费,从而举全局之力,攻一案之垒,形成全力攻坚之势。
工作中,我们咬定“命案必破”这一目标不放松,大胆对外公开承诺“命案必破”,自我增压,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我们层层签订了“命案必破”目标责任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实现“命案必破”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年度评先一票否决制,增强全局民警特别是刑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激情,在全局上下营造了实现“命案必破”的强大声势。2009年10月28日,我市沙口镇乔岭村发生一起命案,我局高度重视,局长、分管副局长、刑警大队长、刑警中队长、派出所长先后赶到现场,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专案组围绕死者社会关系开展外围调查,很快锁定嫌疑人。但他是盲流人员,作案后去向不明,案件一时搁浅。我局立下了“春节前不破此案誓不休”的军令状,投入近20万元,用足用活各种侦破手段,专案组成员发扬连续作战、勇于拼搏的精神,先后五次到河南息县、上海、浙江等地,终于在命案侦破考评结帐前将李传政抓获,成功破获此案。
二、抓基础到位,加大命案侦破工作的各项投入,构筑“命案必破”的大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工作中,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刑侦基础业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挖掘和培养侦破命案的增长点。
责任区刑警中队是实现“命案必破”的前沿阵地。我们从有利于群众报警、有利于快速反应、有利于同派出所密切配合原则出发,在全市较大的派出所建立了刑侦中队,在较小的派出所建立了刑侦组,建立了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伍。本着“宁缺机关、不缺一线”的原则,尽可能将警力向刑警中队倾斜,充实加强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有力地推动了刑警中队规范化建设,为“命案必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破案力。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使公安科技成为侦破命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采取办科技培训班、组织民警参加科技交流会、科技成果展览、赴外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民警科技意识,端正科学态度,重视科学思维,注重现代科技手段、信息应用技术、系统管理等在命案侦破工作中的运用。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侦查抓科技的思路,每年投入10万元,为刑侦大队配置了10余台微机,使民警微机配备率达到100%,购置了现场勘查箱、照相机,指纹采集仪等器材,为侦破命案提供了强有力地科技保障。我们还从基层单位精挑了5名熟悉电脑、照相技术的青年民警充实到刑事技术岗位上。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对在岗技侦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先后组织4名民警赴中国刑警学院、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等单位跟班学习,大力提高了技术人员素质。近年来,我们侦破“2005.8.28”黄家口故意杀人案,“2007.5.16”峰口双尸案等5起案件就是刑事技术发挥作用的有力佐证。2005年8月28日,洪湖市黄家口镇黄家口村二组村民罗俊被人杀死在自己家中。经过技术人员仔细勘查和比对,根据提取确凿证据,确定作案人是住在死者隔壁的袁玉林。2006年,罗俊被杀案以零口供判处袁玉林死刑,袁玉林经最高人民法院严格复查后被执行死刑,这也充分证明了刑事技术在侦破命案中的重要作用。
三、抓机制到位,整合命案侦破工作的有利因素,提高“命案必破”的攻坚力
工作中,我们建立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命案是当前动态社会最突出的治安问题,呈现出预谋快、作案快、逃离现场快等特点。为此,我们采取“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策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快速反应,一旦接到报警,立即调动警力,全方位布网,争取破案主动权,打“速决战”。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以市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刑侦为主力,巡警、交警为骨干,派出所为基础,全方位、点线面互动的诸警联动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由于机制健全,反应迅速,我局侦破了“2004.4.2”新堤抢劫杀人案、“2008.7.25”滨湖三尸案等一大批重特大命案。2008年7月25日22时,我市滨湖中心学校教师宿舍发生一起特大命案,教师李丛现及其子朱正鹏、教师涂达明三人被杀害。案发后,我局立即成立“7.25”故意杀人案侦破专班,以刑侦大队为主,迅速对现场进行勘查。另一方面,通过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各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连夜开展搜捕行动,在各主要交通路口设卡盘查。7月26日21时许,专班民警追形索影,在汉西二路顺利旅社将犯罪嫌疑人桑少斌、颜杰抓获,使这起特大命案不到24小时即告破。
工作中,我们还建立完善了破案奖励机制和评先创优机制。制定了《侦破命案奖励规定》,实行一案一奖,凡限期内破案的,除记功评先外,适当给予物资奖励;不能破案的,责任区刑警中队挂黄牌警告,责任民警扣除月岗位津贴,并再次限期破案,到期仍不能完成任务的,责任民警调离工作岗位,并予以相应处罚。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我们拿出民警的津贴、补助作为浮动,根据对包括命案在内的重特大案件的破案追逃情况来发放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交纳追逃保证金制度,凡辖区发生命案逃犯的,派出所及刑警中队均向市局交纳3000元保证金,对追回逃犯的除返还保证金外,再奖励3000至5000元。
四、抓防范到位,降低命案侦破工作的成本,找准“命案必破”的核心点
治标必先治本。要实现“命案必破”,首先要做到“命案必防”,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只防不打,防不胜防,只打不防,打不胜打。工作中,我们全力以赴破命案的同时,坚持突出重点防命案,落实所队打防互动责任制。刑侦在破命案的同时,坚持强化“防命案”的意识,根据命案特点,有针对性为派出所指出管防漏洞,提供管防对策。派出所在防命案的同时,坚持强化“破命案”的意识,将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建设、特情耳目建设、刑嫌调控、阵地控制等刑侦基础工作也纳入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范畴,全方位抓管防。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协助我们进行打、防、管、控,是实现“命案必破”和“命案必防”的重要保障。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加强治保会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治保会在打防命案上的情报信息员、纠纷调解员和治安协管员作用。同时,我们坚持以加强内保组织建设为骨干,配齐配强了全市内部单位的保卫组织,促使内保组织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初步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面的群防群治网络,为实现“命案必破”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减少了纠纷型命案,防范了潜伏性命案,控制了转化型命案等各种命案的发生。由于防控措施得当,近年来,我们先后有效防止了多起有可能造成命案的刑案的发生,而命案发案数也逐年下降,从最高峰的20余起下降为2004年的14起,2007年的8起,到2009年全市仅发命案6起,创近年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