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初体验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运动解剖学》教学分为理论及实验教学两部分,其教学设计有别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运动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解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摸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运动康复;《运动解剖学》;教学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针对高等院校体育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供了运动实践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也为学生们在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习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
  我国现代运动医学始于1953年,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的前身)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研室。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及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医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于运动医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医学院校开展《运动解剖学》教学,怎么突出《运动解剖学》教学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值得探讨的。
  一、探讨《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
  (一)《运动解剖学》教程设置特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解剖学》在教材各章节编写中分为:人体组成结构基础、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及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其中就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人体九大系统的内容包括其中。在第一章里增加了《组织胚胎学》的细胞结构和四大组织的具体内容。着重强调体育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运动系统学习中,将体育运动中专业术语、及关节、骨骼肌运动训练效果的解剖学依据进行重点讲述。
  因此,《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以下几点区别于《正常人体解剖学》,凸显“运动”的重要性。
  1.具体骨骼肌在讲述位置、附着点、及收缩产生的运动过程中,结合对应骨骼肌力量与伸展性练习的动作和方法。
  2.作为骨骼肌训练的理论基础,分别从其形态学、生理学特点,进行骨骼肌针对性、抗阻力、匀速、全幅度训练原理及方法教学;提出柔韧素质概念,强调发展骨骼肌柔韧度能增加人体各环节运动幅度大小,按照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交替进行等原则进行有效练习。
  3.其他八大系统,在讲述各系统器官位置、结构特点后,注重体育运动对其影响的介绍。
  (二)《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1.多媒体教学能很好的运用于运动解剖学教学。传统人体形态结构的学习需要大量形象直观的教具及挂图。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教学后,多媒体实现了大量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功能,随着信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出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认识人体结构,解决运动训练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提出案例,通过课前预习提问、小组讨论,总结、课中演示完成教学。如仰卧起坐动作,提问:参与训练的肌有哪些;手放在不同位置时,腹肌承受的负重差别,哪种方法训练效果更好。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课堂上通过制作的ppt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示。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训练中的问题。
  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运动解剖学》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体育教育需要培养体育教学、训练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过程中要解答关于:某个体育运动有哪些关节参与,哪些骨骼肌提供动力,哪些训练能增加运动的力量和运动幅度,等相关专业问题。
  (一)《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常见弊端
  开设在医学院校的运动解剖学容易套用医学教育模式,导致实验教学体育专业性不够。出现人体结构讲解详细,而运动实践的讲解不够等弊端。开设实验课时,仍然以观察组织形态、骨、关节、骨骼肌、内脏等教学标本为主。虽然能强化学习相关医学形态结构,清楚认识人体构造。但脱离了与运动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二)改革《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运动解剖学教学目的,突出实验教学重要性。目前,实验课占到整个教学环节的50%。安排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室示教,及室外实践实验两部分。实验室示教可以直观学习人体骨的形态、关节构成、骨骼肌的附着位置。室外实践能体现出运动解剖学的运动特点。把学生带到户外运动场地。分析动作完成所需要的人体各环节的运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动作名称的确定,描述动作要领,分解动作开始到结束的各阶段,如立定跳远包括预蹲、蹬地、腾空和落地缓冲四个阶段;上肢运动包括向后摆臂和向前摆臂2各阶段。最后分析各阶段各环节运动状况。户外实验课的优越性在于能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克服常规室内教学学生被动听课的缺点。
  三、《运动解剖学》考核
  理论考核占70%,实验考核占30%。理论考试包括解剖学知识及运动专业术语的考核。而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实验考核突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的特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中教师规定几个动作,要求学生讲解动作完成过程中关节、肌的参与情况。进行动作分析,并完成动作分析制表。这样的考核注重提高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能力。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融合医学与体育运动知识的新型学科。怎样把两者有机结合,服务于艺术、体育等。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旨在培养更多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冬梅,刘桂华,董荣.运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3,7(3):34-37.
  [2]宋卫红.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讨,2008,7(7):729-731.
  [3]戚正本.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66-68.
  [4]王磊,王尊.康复治疗专业中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1,10(19):1002-1004.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人工交通系统是人工社会在交通仿真系统中的直接应用,是复杂系统研究对传统仿真方法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和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首先介绍了人工交通系统的概念,分析了人工交通系统与交通仿真系统的区别,接着阐述了人工交通系统的研究基础、自下而上基于代理的建模方法、以及人工交通系统的研究方式。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策划与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同时也对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针对液压仿真转台中框同步驱动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协调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为保证转台中框的性能,首先,对两同步通道分别进行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并尽量一致的静、动态
为了削弱变结构控制中的颤振现象,采用了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反舰导弹的过载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首先,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导弹的控制律。由于变结构控制中的切换控制项会引起颤振现象,因此采用模糊控制器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构建了一种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然后,举例进行仿真,仿真中分别采用了传统变结构控制方法和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过载控制系统。仿真结果的对比显示了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在视景仿真中,通常对地形的属性考虑的较少,或者在同一视景中只考虑一、两种不同种类的路面。对于车辆在不同路面上的运动状态也涉及的不多。介绍了车辆在不同种类平地上的直线运动原理,分析了在不同作用力下车辆的直线运动状态。针对该过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为车辆模型进行视景仿真制作了程序流程图。通过区域划分实现了车辆对不同种类路面的判断。通过对车辆模型中DOF节点的控制,实现了车辆打滑的姿态。最后通过VC++和
摘要: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有效建设高校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14-01  高职教育是组成高等教
李遇秋是国内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手风琴作品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惠山泥人印象》是作曲家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参观感慨万千后写下的一组手风琴套曲。李遇秋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打
在管弦乐队的训练中,需注意五大关键元素,即音准、节奏、音色、演奏方法、舞台表演。其中,音准和节奏是基础元素,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理想效果。音色、演奏方法、舞台表演三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已开设了近20年,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相对于该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建设而言一直较为滞后,有必要通过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出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品牌等举措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关键词:公